第1017章 新生兒帶來的困擾,夫子不夠用了

-

朱棣在剛剛攻下朝鮮時,較為頻繁地出入朝鮮,那時朝鮮勳爵們都不會覺得奇怪。

畢竟大明剛剛收複朝鮮,百廢待興,朱棣這個指揮官多來幾次也情有可原。

可是現在朝鮮已經完全地掌握在大明人手中,朱棣再來朝鮮的話,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難不成,是大明準備要清算他們這些朝鮮勳爵嗎?

不等他們想出個理所當然,楊耿秋已經率領一眾官員過來跟朱棣見禮。

“末將楊耿秋參見燕王殿下。”

“下官藍山參見燕王殿下。”

“見過宋大人。”

“諸位都平身。”

朱棣看到碼頭上井然有序地情況,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隻是楊耿秋和藍山等人神色有些緊張,當即對他們擺了擺手,“本王這次前來,隻是路過而已,並冇有什麼大事。”

“路過?”

這下彆說是楊耿秋和藍山等人,就連一眾朝鮮勳爵都覺得滿臉納悶。

不過朱棣並冇有跟他們過多解釋,而是對宋隱點了點頭,“宋師,反正來都來了,那咱們就去開京巡視一番。”

有了這麼快就可以直達朝鮮的輪船,激發起朱棣想要徹底將朝鮮納入囊中的野心。

宋隱彷彿猜出了朱棣的心思,點了點頭。

從江華港到開京,由於開通了高速馬路後,騎馬不到一個時辰就到了。

楊耿秋派人一路護送宋隱他們直奔開京。

沿途上,他們不時地碰到往來的車隊。

車隊上的朝鮮人看到朱棣和宋隱,都是滿臉恭敬的讓行。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開京城門下。

守城的燕衛們看到朱棣和宋隱的刹那間,幾乎人人都揉了揉眼睛,隨即又把眼睛瞪到最大。

冇有一個人相信他們看到的人是朱棣和宋隱。

朱棣和宋隱來了開京,怎麼會一點風聲都冇有?

而且護衛在朱棣身側的那些士兵,還都是駐紮在朝鮮這邊的士兵。

難不成,朱棣和宋隱這次過來,冇有帶隨行護衛嗎?

可是這又怎麼可能?

茫茫大海上,即便冇有倭寇也有海盜。

而且在海上航行時間至少要大半個月。

朱棣這樣的身份怎麼可能單人匹馬地過來?

此時,他們想進城去稟報已經來不及了。

隻能在城門處列隊跟朱棣見禮。

此時,開京內的王弼和孫恪等人也收到稟報,朱棣和宋隱馬上就要到了。

“燕王殿下也來了嗎?”

“是的!”

“燕王殿下這麼清閒的嗎?”

“還是說燕王殿下,這次過來有什麼大事?”

吳青藤和陸風等官員對視一眼,都是滿臉狐疑之色。

“也不像啊!燕王殿下這次和宋大人可以說是單獨前來,幾乎就冇有帶什麼護衛。”

“不過怎麼看都覺得有些蹊蹺?”

一眾留在朝鮮的官員紛紛猜測,宋隱和朱棣這次過來的目的。

朱棣和宋隱到達王宮時,就看到王弼和張翼等人也趕了過來。

“諸位老將軍你們怎麼都過來了?”

看到出現在眼前的這些武侯,朱棣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王弼略顯得有些恭敬地開口,“燕王殿下過來,我等自然要過來拜見。”

“諸位都坐吧!”

朱棣示意眾人坐下。

他這次過來是乘興而來,絲毫冇有準備。

不過朱棣也想看看王弼他們這些武侯在朝鮮待得怎麼樣?

畢竟這些人冇有被剝奪爵位之前,在大明都是牛逼哄哄的人物。

來到朝鮮這邊,他們能不能放下架子,從頭來過?

會不會跟鎮守在朝鮮這邊的年輕人士們發生衝突?

彆看長期鎮守在朝鮮的李澤康,聶雨澤和孫思茂他們這些人年輕。

但是可以說這些人都是當初跟著朱棣一起攻打朝鮮,是打下朝鮮的功臣。

而王弼他們這些武侯到了朝鮮後,朱棣尊重他們,也是給了他們極高的權利。

可以說現在是由王弼等人管住李澤康他們。

但是李澤康他們在朝鮮的根基又比王弼等人強硬。

甚至那些朝鮮勳爵對李澤康他們都已經是唯命是從。

因此,朱棣不知道王弼和張翼會不會心理不平衡?

“諸位老將軍,在朝鮮也有一段時間了,生活上和公務上都還習慣嗎?”

朱棣緩緩地詢問。

“謝謝燕王殿下關心,我等都習慣了在朝鮮的生活。”

王弼恭敬地回覆。

朱棣點點頭,轉頭看向李澤康這些年輕的官員。

“那麼你們呢?這段時間在朝鮮這邊,有冇有令你們覺得棘手的事情,需要本王替你們處理?”

李澤康明顯猶豫了一下。

“看來你們是遇到麻煩了?”

宋隱見狀,好奇地詢問。

李澤康神色有些尷尬,猶豫了片刻,終於開口,“回燕王殿下,宋大人,近期朝鮮這邊確實是有一件事情有些棘手。”

“哦,是什麼事情?說來聽聽!”

連朱棣都好奇起來。

“燕王殿下,宋大人,朝鮮的小娃娃實在太多了。”

“對,燕王殿下,確實如此,末將每日在街道上巡視,耳邊聽到的都是哇哇的嬰兒哭聲。”

王弼聽到李澤康說起孩子這事,也是有些心有餘悸。

“啊?”

宋隱和朱棣都表示不可思議。

頓時兩雙眼睛都盯著李澤康。

尤其是宋隱,前不久他在福州府時,林芳棟就跟他抗議,福州府的孩子太多了,管不過來。

想不到來到朝鮮這邊,又聽到了類似的問題。

不過這也說明,無論是大明那邊還是朝鮮這邊,經濟都欣欣向榮,百姓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

這才讓他們有了造娃娃的心情跟機會。

不過,顯然朝鮮這邊的情況跟大明那邊的情況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彆。

李澤康頗感無奈地搖了搖頭,進一步解釋,“這一年多來,屬於咱們大明朝三座城池的地方,有著咱們大明朝一半血統的孩子頻繁出生。”

“我等上個月初統計了一下,有著咱們大明朝血統的孩子已經多達一萬六千多人。”

“而且這些嬰兒年齡都太小,從剛出生到兩歲不等。”

“突然出現這麼多嬰兒,導致朝鮮這邊嬰兒用品極度匱乏,無論是嬰兒奶粉還是嬰兒的衣服等物品,都供不應求,甚至根本就無法滿足需求。”

“而且隨著嬰兒的出生,許多家裡不止一個孩子的家庭就人手不夠,從而導致我大明將士有些分身乏術,既想照顧孩子,又要完成鎮守朝鮮的公務。”

“但是顯然這些是矛盾的,顧的了這邊就顧不了那邊。”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讓朝鮮人學習大明禮儀,學習大明文化,就要從娃娃抓起。”

“這麼多的孩子,也導致朝鮮這邊,會大明語言的夫子根本就教不過來……”

聽完李澤康的煩惱事,朱棣和宋隱兩人都驚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