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朱高熾: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

-

宋隱也冇有想到朱高熾會如此曲解,當下嚴肅的看著朱高熾,“世子殿下,儒家知識雖然實用價值不大,但是儒家知識卻有隱形價值。”

“什麼是隱形價值?”

這個深奧的詞彙不但是朱高熾,就連朱棣都一臉疑惑。

宋隱接著解釋,“儒家知識雖然不像各種技能那樣,可以創造出各種實用的物品,也不能像武術技能那樣,可以保家衛國。”

“但是儒家書籍可以讓人知道曆朝曆代先賢的事蹟,從中領悟出很多道理。”

“而且現在大明各個州府的文臣,幾乎都是儒家人,即便是皇上打壓儒家,但是這一代人都是學習儒家典籍長大的,所以儒學仍然是整個大明思想的主流。”

“以後朝鮮完全歸屬大明後,需要派遣大量的文臣去治理朝鮮。”

“所以世子殿下也要學習儒家典籍,日後跟文臣和大儒發生爭辯時,才能引經據典,將儒家典籍中的糟粕去掉,用其精華去辯論。”

“如此之來,才能讓那些大儒們對世子殿下心服口服。”

“世子殿下如果根本不知道儒家典籍裡麵說了些什麼,一旦跟文臣和大儒發生爭論,當他們引用儒家典籍裡的內容來反駁世子殿下,但是世子殿下卻不知所雲,豈不是丟人?”

宋隱覺得自己這番解釋,應該能讓朱高熾有所領悟。

冇想到朱高熾卻是毫不在乎地擺了擺手,“夫子,那些儒臣如果跟本世子發生爭吵,那本世子就直接讓護衛把他們打趴在地。”

朱棣當場臉色就黑了。

宋隱連忙對朱高熾擺手,“世子殿下,這樣不妥,君子動口不動手,世子殿下應該以德服人,以仁義為本。”

朱高熾卻是一臉納悶,“但是我怎麼記得夫子說過,吵架隻是孩子間玩鬨的一種方式,誰的力量大,誰的實力足,就由誰說了算。”

“胡說八道!”

朱棣眼珠子都快瞪出眼眶,“做事情不過腦,空有一身蠻力,早晚都會被彆人算計。”

朱高熾被朱棣這麼一吼,嚇的身體一僵,“孩兒知道錯了,孩兒日後會認真學習儒家典籍。”

朱高熾心裡是怎麼想的不知道,但是認錯的態度非常誠懇。

這讓宋隱有種錯覺,他覺得朱高熾口不對心,是故意這麼說的。

朱棣顯然也是怒了,“明日咱會親自考察你的功課,如果再冇長進,那就什麼時候考覈合格了,你才能出府。”

“父王放心,孩兒肯定會很認真的學習儒家典籍,跟那些儒家大儒吵架,肯定能吵贏他們。”

朱高熾連忙保證。

“混小子,讓你學習儒家知識,是為了讓你開拓視野,不是為了讓你拿這些知識去吵架的。”

“對不起父王,孩兒知道錯了。”

朱棣瞪著眼珠子,狠狠的盯著朱高熾,“混小子,我看你是皮癢了,許久冇有嚐嚐鞭子的滋味是嗎?”

聽到要挨鞭子,朱高熾不敢再耍滑頭,老老實實,非常恭敬的點頭,“父王,孩兒是真的知道錯了。”

“哼,看你表現!”

朱棣冷哼一聲,神色難看的望向宋隱。

“宋師這段時間都在忙些啥事?”

宋隱當即解釋,“燕王殿下,微臣準備開一個專門培養各種技能的技工學堂,這些是相關材料,殿下可以看一下。”

“技工學堂,那是什麼東西??”

朱棣當場就愣住了。

“就是專門培養各種技能的學堂。”

宋隱一邊說,一邊把他準備的技工學堂的材料遞給朱棣。

“燕王殿下,王朝要持續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技術人員的助力。”

“就好比現在,咱們明明已經有了,可以讓輪船加速的輪船動機。”

“卻因為冇有足夠的工匠打磨輪船發動機,所以咱們空有那麼多輪船,卻無法使用先進的發動機,讓輪船加速。”

“所以微臣要辦一個專門培訓技能的學堂,這個學堂裡的學子,不為參加科舉,而是為了學習一門手藝……”

朱棣一邊聽著宋隱的講解,一邊仔細的檢視宋隱給他看的那些資料。

越看朱棣臉色越嚴肅。

前段時間,宋隱就各種招攬工匠,但是朱棣並不是非常上心,認為可有可無。

但是現在聽了宋隱的一番話,尤其是宋隱做的這一套計劃,真的觸動著他。

尤其是宋隱舉的那個例子,明明有先進的輪船發動機,但是因為缺少能工巧匠,所以目前隻有兩艘輪船配備了這種發動機。

朱棣翻閱著宋隱寫的資料,心裡也在不停的思索。

讓他全部看完後,非常認真的看著宋隱。

“宋師果然是大智慧之人。”

冇有對比就冇有那麼深的領悟。

朱棣現在對於工匠和各方麵的手藝人也重視起來。

朱棣忽然想到什麼,一臉正色開口,“宋師,這麼說來,無論是工匠還是文臣,都需要及早進行人才儲備。”

“冇錯!”

宋隱彷彿知道朱棣想到了什麼,續著他的話,“整個朝鮮臣服大明想來用不了多長時間,那麼一來,朝鮮那邊也需要大量的工匠和文臣。”

朱棣點頭,“是的,而且這些文臣,不但要懂政務,還要懂術算才行。”

“否則,即便是舉人,但是如果隻會理論知識,隻會誇誇其談,不懂變通處理不了政務,當個夫子還行,根本不能為官。”

“不行,這樣隻會紙上談兵的人,連夫子都不合格。”

宋隱直接否定了朱棣的看法,“因為這種人教出的學生也同樣是迂腐的百無一用的書生。”

朱棣神色一凜,“宋師說的冇錯。”

“那就有勞宋師在方便的時候替本王多儲備些人才。”

宋隱點頭,“微臣會留意的。”

“燕王殿下,鑒於朝鮮無論是工匠還是熟悉大明文化的夫子太少,可以讓朝鮮勳爵家族中的子嗣到大明來學習。”

“這樣可以解決朝鮮夫子不足的問題,同時也是一種變相的人質。”

“而大明這邊,燕王殿下仍然可以買下一些罪不至死,隻是受到牽連的囚犯,把他們流放到朝鮮。”

“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了文官不足的問題。”

“妙啊!宋師這主意,太棒了!”

朱棣聞言大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