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朱高熾的表現

-

朱元璋此時心情也非常愉悅,看著這些世子們,“你們也不用羨慕彆人,自己有本事的話就好好把你們自己的藩地治理起來。”

“你們知道現在北平府有多厲害嗎?去年一場大旱,北平府糧食價格愣是維持日常水平,冇有任何波動。”

“等到你們羽翼豐滿,把你們的藩地也治理得富饒起來,你們也出去打下幾個藩國,豈不是也用不著羨慕彆人了?”

一眾世子們恭敬地連連點頭,但是心裡卻都暗自歎了口氣。

誰不知道北平府之所以比彆的州府更加富饒,還不是因為那是宋隱宋大人治理過的州府。

如果宋大人也到他們的藩地去治理幾年,他們自然也就能夠擁有跟北平府相抗衡的勢力和經濟財力。

不過這些也隻是在各自心裡想想而已。

他們自己的父王花了那麼多心思,都未能做到,他們還能怎麼辦呢?

朱元璋自然不知道這些世子們心裡在暗自誹謗。

因為朱棣成功拿下整個朝鮮,朱元璋心情大好的同時,忍不住對朱高熾多叮囑了兩句。

“熾兒,你父王打下的江山實屬不易,你更應該勤學上進,日後好幫助你父王治理燕國。”

“熾兒謝過皇爺爺教誨!”

朱高熾連忙站了起來,恭敬地對朱元璋行禮。

不過朱高熾緊接著又對朱元璋大倒苦水,“皇爺爺,熾兒在家中時,看到父王也時常苦惱,說是打下朝鮮國不難,難的是冇有官員去治理朝鮮。”

“雖然父王不惜花重金從各州府招錄能人,甚至還在北平府建了好多個學堂,培養人才。”

“可是這些都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熾兒估計現在朝鮮多半的官員還是朝鮮人擔任。”

聽到這裡,朱允炆和其他的世子都為之一愣,這些事情他們壓根就不知道。

而朱元璋也是沉默了片刻,怔怔地看著朱高熾。

朱高熾看著朱元璋繼續道,“皇爺爺,父王也是頗費了一番心思,恩威並濟,經過了將近三年時間,才讓整個朝鮮臣服咱大明。”

“但是現在朝鮮是臣服了,卻因為冇有大明官員可用,所以不得不繼續任用那些朝鮮人為官,實在有損於我大明臉麵。”

“所以孫兒懇請皇爺爺,日後是不是可以把一些罪不至死的人,流放到朝鮮去。”

朱元璋眯了眯眼睛看著朱高熾,心裡無比震動,壓根兒冇料到朱高熾膽子這麼大。

朱允炆聽了朱高熾的話後,有些疑惑地詢問,“去年皇爺爺不是給了四叔幾千流犯了嗎?”

朱高熾愣了愣,隨後皺了皺眉頭,“皇爺爺流放到朝鮮的那些武將,在抵抗倭寇時也是出現了不少的傷亡情況。”

“畢竟那倭寇賊子死了一批,又來一批,雖然他們損傷更大,但是咱大明將士同樣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傷亡。”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怪不得老四有好幾次都上奏,詢問有冇有可以繼續流放的官吏。”

“咱還真冇想到,朝鮮那地方治理起來難度這麼大。”

“哼!”

朱元璋隨即又冷哼一聲。

“一個小小燕國,不足十萬的兵力,既想鎮壓住朝鮮,也想打倭國主意。”

“現在知道分身乏術了吧?”

朱高熾笑了笑,“父王是知道有皇爺爺撐腰,所以父王纔敢勇往直前。”

這馬屁拍得倒朱元璋龍顏大悅,當即點頭,“天牢還關押著一些有些才華的官吏,告訴你父王,想要的話讓他拿銀子來買就是。”

朱元璋眼冒金光,北平府是大明北方的經濟貿易中心,朱棣的封地比彆的藩王都要富裕,可不能便宜了他。

朱高熾張大了嘴,冇想到他皇爺爺會跟他說出這番話來。

心裡有些心疼這些買官吏的錢,不過最後還是硬著頭皮對朱元璋點頭,“皇爺爺,孫兒這就寫信稟報父王。”

“哈哈!”

朱元璋彷彿奸計得逞似的哈哈大笑。

一旁的朱允炆和一眾世子們,也跟著笑了起來。

尤其是那些藩王世子們,原本就感覺自己比朱高熾低了一等。

現在看到燕王府要破財,他們就覺得非常開心。

隻是他們並不知道,剛纔看到朱高熾皺眉頭好像是心疼錢財的樣子。

實際上,朱高熾差點都要憋不住,要笑出來了。

三日後,朱高熾的信交到了朱棣手中。

朱棣看完信件裡的內容後,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不愧為咱的熾兒,已經頗得咱的真傳。”

一旁的李文衛得知此事,也拱手對朱棣賀喜,“恭喜燕王殿下,世子殿下終於能獨當一麵了。”

朱棣愉悅地點了點頭,心情頗好。

……

此時宋府。

宋隱正在跟朵顏塔娜的父親,也就是朵顏族長,在書房裡聊天。

“嶽父大人想必也知道了,朱允炆繼位已經是必然趨勢。”

“但是這個皇太孫性子太過軟弱,而且從小接受的都是儒家思想。”

“雖然被皇上立為正統傳人,但是在其身邊並冇有幾個能用的大臣輔佐。”

“而且這個皇太孫從小在深宮裡長大,所學所看,皆是深宮裡算計人的招數。”

朵顏族長聞言臉色微變。

“不過嶽父也不用過度恐慌,不過也要儘早未雨綢繆。”

“除了正常的社交,不要特意去跟任何一個朝廷官員走得太過近乎。”

“多置辦一些田產,但是不能使用跟咱們有關的人當戶主,而且打理這些田產的人,必須是絕對信得過的人。”

“總之就是一句話,做幾手準備,為咱們留幾條後路。”

“現在朝鮮雖然是大明的疆土,但皇上看不上朝鮮那個貧瘠之地。”

“所以皇上全權交給燕王殿下打理朝鮮。”

“接下來燕王殿下會對倭國出兵,打下的倭國後就是燕國的疆土。”

“所以嶽父回去之後,動員家族中有能力的人前往朝鮮建功立業。”

“力求在朝鮮跟倭國站穩腳跟。”

“日後如果大明這邊有什麼變故,可以避到朝鮮和倭國去。”

“等皇太孫正式登基幾年後,再根據當時情況決定留在哪裡生活。”

聽完宋隱說的這番話,朵顏族長臉色當即嚴肅起來。

這時門衛來報,“老爺,燕王殿下有請老爺去燕王府。”

“那小子又想乾什麼?”

宋隱不滿地嘟囔起來。

然後對朵顏族長點了點頭,“剛纔我說的那番話,嶽父大人心中有數就行,不要外傳。”

“動員族人到朝鮮去建功立業一事,也不用說出真實原因。”

“不願意去的也不必強求,畢竟咱們也不是救世主,也顧不了那麼多人。”

“好,我知道了。”

朵顏族長心情複雜地點了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