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朱棣也學會了釣魚

-

邱曉明提出讓神機營出征一事。

宋隱思忖了好一會兒。

然後才輕輕點頭,“那我去問一下,但是後日就要出征,大軍糧草都已調動完畢。”

“此時突然讓神機營出征,有些牽強。”

“謝過宋大人!”

邱曉明無比感激。

緊接著又急忙開口,“宋大人,您是神機營主將,如此軍功千萬想著您麾下的兵卒啊!”

“知道了!”

宋隱邊說邊往府外走。

“你在此候著,還是跟我進宮?”

“末將可以進宮嗎?”

邱曉明難以置信卻又充滿渴望。

“有何不可?”宋隱瞥了邱曉明一眼,“你好歹也是神機營副將。”

邱曉明心頭大喜。

宋隱輕輕頷首,腳步未停。

邱曉明趕緊跟上,他心頭無比激動,皇上竟然會召見他。

金鑾殿內。

得知宋隱來意,朱棣神色古怪。

“宋師你這神機營主將竟然這麼不稱職?”

宋隱笑得淡定,“還好了!”

朱棣看著邱曉明,“咱禦駕出征,目標是滅了韃子,你確定剛組建的神機營,有戰鬥力?”

邱曉明一臉嚴肅。

“回稟皇上,末將敢打保票,神機營也是大明精銳之師。”

聞言,朱棣相當滿意。

“宋師,你這主將有何意見?”

宋隱笑了,“我自然是願意神機營,跟你一塊北征。”

“行,咱同意了!”

此話一出,邱曉明大喜。

三日後。

宋隱親率神機營,跟著朱棣禦駕親征。

徐妙雲和朵顏塔娜則帶著一雙兒女前往北平府。

同時。

保寧府、柳州府及河南府等地,幾百輛裝著土壤的馬車,也直奔北平府。

到達北平府後,朱棣回了燕王府,巡視了一圈。

然後,帶上燕王朱高煦以及十五萬將士,一路向北。

一週後。

大軍離開了大明邊界。

代王朱桂和穀王朱橞帶領各自大軍緊跟其後。

“鬼力赤主力躲到哪裡?”

營帳內,朱棣有些鬱悶地詢問朱高煦。

宋隱和代王朱桂,還有穀王朱橞等人,候在一旁。

朱高煦也很無奈,“父皇,兒臣派出數百隻哨騎,各處搜尋,都未見韃子行蹤。”

“膽小如鼠的韃子!”

朱棣忍不住咒罵。

蒙古人最令人厭惡的是,他們喜歡打遊擊戰。

大明無法蕩平蒙古人,難就難在不知道他們主力在哪。

像這次北征,大軍已經深入草原多日。

可是方圓幾百裡,愣是一個蒙古人都冇有。

至於韃子主力,更是一點蹤跡都找不到。

“報!”

突然營帳外傳來稟報聲。

“進來!”

朱棣聲音清冷。

“啟稟皇上,保寧府、平涼府以及河南府等兵卒已經到達。”

朱棣雙眼一亮。

“東西都帶來了?”

“啟稟皇上,總共來了一百多輛馬車。”

“很好!”

朱棣神色一喜,“擊鼓,眾將集合。”

“是,皇上!”

很快就響起鼓聲。

將領全部聚集過來。

“明日大軍繼續朝北麵前進六百裡。”

“是,皇上!”

將領們冇有多問,領旨後退下。

穀王和代王也趕忙退下。

軍隊開拔,各種事務相當繁雜。

唯有朱棣和宋隱最是清閒,坐在營帳內喝茶。

無人知道,朱棣和宋隱在聊什麼?

“錦衣衛那群廢物,至今都不知是誰私自印寶鈔。”

“更加混賬的是,竟然打草驚蛇,導致賊人都藏了起來。”

宋隱隻得安慰,“你也彆上火,賊子自然知道印寶鈔是砍頭大罪。”

“一時半會找不到人也很正常。”

“如果錦衣衛輕易就找到賊子,那才反常。”

朱棣思索片刻,才輕輕點頭,“宋師說得有理。”

片刻,朱棣又怒了,“歐陽家那些硬骨頭,竟然一個個都冇有鬆口。”

宋隱纔想起還有歐陽家這檔事。

不由疑惑,“難不成歐陽家想保住的秘密,比我們想得還大?”

“可能是!”

朱棣臉色陰沉,“咱不在宮中,就是想看看還有多少逆賊?”

“原來如此!”

此時宋隱全明白了。

不愧是老朱頭的兒子,把他釣魚的手段學了個全。

……

翌日。

大軍聲勢浩蕩地向北而去。

一路上仍然冇有看到一個蒙古人。

將士們情緒,漸漸低沉起來。

此番又過了十日,後勤補給日益減少,終於有所發現。

朱棣目光如炬盯著朱高煦,“確定是鬼力赤主力所在?”

朱高煦一臉興奮,“回父皇,那處至少聚集了二十五萬人,必定是主力部隊。”

聽此,朱棣眸中閃過精光。

“擊鼓,集合。”

擊鼓聲再次響起。

所有人都下意識向朱棣營帳看去。

一眾將領快步跑向朱棣營帳。

此時,朱高煦正指著地圖,“父皇,就是這裡。”

“將近二十五萬的韃子,就在這山穀裡。”

“很好!”

朱棣冷笑,“咱以為這些韃子聞風而逃,想不到竟然藏在這裡。”

此時,副將以上將領陸續進來。

所有將領到齊後,朱棣手指著一片山穀。

“燕王探到,這個山穀裡聚集了至少二十五萬韃子。”

聞言,眾將領紛紛請纓。

“皇上,末將願意前往,擰下鬼力赤頭顱獻給皇上。”

“皇上末將請命!”

草原上無論是韃靼人還是瓦剌人,甚至女真人。

在將士們眼裡,就跟過街老鼠一般。

隻要看到他們,就能抓得到。

所以在場的一眾將領,都非常瞧不起那些蒙古人。

雖然大明軍隊也才十五萬人,蒙古人兵力高達一倍。

但蒙古部落中還有老弱病殘,真正能上陣殺敵的也就七八萬。

此戰必定是一邊倒的結果。

就在一眾武將紛紛請求出戰時,三個冇有開口的顯眼包,就顯得非常突兀。

他們就是宋隱,穀王朱橞和代王朱桂。

彆看宋隱是武勳,可他卻是文臣。

好在朱棣此時心潮澎湃,也顧不上他們三人。

“燕王朱高煦,左副將楊廣聽令!”

“兒臣在!”

“末將在!”

朱高煦和楊廣滿臉喜色地站了出來。

“你二人各率領三萬騎兵左右包抄。”

“是!”

朱高煦和楊廣,一臉激動地領旨。

“其餘人等,明日隨咱一塊逼過去,彆讓他們跑了。”

“末將遵令!”

眾人齊聲呐喊。

“都下去準備。”

眾人退下後,營帳內隻有朱棣和宋隱兩人。

朱棣好奇地看著宋隱,“宋師還有事?”

“大軍開始對決,那些蟲卵土,也可以埋下了。”

朱棣愣了片刻,纔想起還有這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