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錦衣衛上繳六百萬兩白銀!老朱眼紅!

-

藩王就藩,必定會瓜分各人的兵權。

大明朝兵權,現在幾乎由他們幾人掌握。

淮西權貴中,去年才殺了丞相胡惟庸,今年是藩王就藩,要分割他們的兵權,讓他們有些憤慨。

但皇命難違,他們心裡再有怨恨,也無人敢開口。

朱元璋目光從自己幾個兒子身上劃過。

“你們聽仔細了,朕讓你們就藩,是為江山社稷著想。”

“你們是朕的兒子,但也是大明朝皇子,今後更是大明朝藩王!”

“大明江山社稷,便托付給你們了。”

朱元璋殷切囑咐,目光看向朱棣,頗為感歎。

這小子在福州府跟著宋隱學習,進步很快,其他皇子也不錯。

有他們在邊境鎮守,確實讓他安心不少。

“請父皇放心。”

幾個皇子皆積極迴應。

朱元璋繼續道,“你們切記,他日朝中若有奸臣當道,皇上被困受製,你等均可返京勤王,剷除奸臣,保我大明江山安危。”

聞言,此刻眾人皆不以為意,畢竟有朱標在,冇人覺得有問題。

然而,這些隻是後話。

隨著皇子就藩,兵權重新分配,無形中朝廷格局起了變化。

廢除丞相後,六部晉升為朝中重臣,加深了他們在朝廷上的地位。

所有地方官員上奏事務,先由六部商議決斷後再報給朱元璋定奪。

朝局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日益穩定。

藩王就藩後,邊境也更加穩定。

尤其是在北平就藩的燕王朱棣,表現非常亮眼,讓朱元璋龍顏大悅。

大明朝出現了國泰民安的祥和景色,倭島簽訂條約後,也不再騷擾邊境,難得的各地一片太平。

很快,冬天來了。

大明朝在動盪中度過了一年,之後朝堂平穩度過了一年。

洪武十四年。

朱元璋照常處理朝廷事務。

這時,錦衣衛指揮使胡雄神色匆忙地進來。

胡雄進來後立刻跪下,“皇上,胡惟庸涉案黨羽已悉數清理,這是案件的彙報。”

胡惟庸一案終於可以結案。

這個案件牽連太廣,涉及的事情也多,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和時間。

朱元璋輕輕點頭,終於了了心腹大患。

現在朝堂穩定,六部統管,效果顯著。

“很好,可以歸檔了。”

胡雄見朱元璋心情愉悅,繼續彙報,“陛下,錦衣衛這段時間發展得也很不錯,臣做下彙報。”

“錦衣衛現在人數已經擴充到近五千人,胡惟庸一案後,對六部重臣和各重地的監察都加派人手多方監控,已做到事事具細。”

朱元璋很滿意這樣的效果,他設立錦衣衛的意圖正是如此。

能從胡惟庸一案中引以為戒,不枉他設立錦衣衛。

隻有掌握了重臣的一舉一動,朱元璋才能分析有冇有異心。

朱元璋並不知道,錦衣衛抓捕胡惟庸黨羽時肆意妄為,早就讓朝臣和百姓都如驚弓之鳥。

對錦衣衛是既怕又恨。

“錦衣衛迅速壯大,已結餘近六百萬兩白銀可上交朝廷,但是臣不知道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上交。”

這六百萬兩,還是朱元璋之前規定上交一半的份額。

聞言,朱元璋大吃一驚。

六百萬兩?

錦衣衛怎麼這麼有錢?

朱元璋無比驚愕,“你們哪來的六百萬兩白銀?”

胡雄慌忙解釋,“回陛下,當初您說過錦衣衛收入的五成上繳國庫,現今盈利一千二百萬兩,按規定需要上交六百萬兩。”

“錦衣衛在福州府時,跟宋隱做琉璃生意,陛下您說收益跟朝廷對半分。”

經胡雄這麼解釋,朱元璋這才恍然大悟。

隻是一千多萬的收益,讓朱元璋異常驚訝。

前後不過才一年多時間,就一個琉璃生意,居然就賺了上千萬之多。

前幾年,朝廷想要支配一百萬兩白銀,都會引起朝中大臣爭議得麵紅耳赤。

現今區區一個錦衣衛,就賺回了上千萬兩白銀。

朱元璋記得,之前自己將六十萬兩交給錦衣衛,然後就冇有再過問。

想不到已經規模之大的發展到了一千多萬。

那時他想,不過就六十萬兩,權當是撥給錦衣衛的經費,現在一看,收益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

差距之大,連朱元璋都覺得不可思議。

“六十萬兩到一千多萬兩,你們是如何做的?”

朱元璋好奇地問。

他根本冇料到會有這麼大的利潤。

“回陛下,以前做生意,隻是侷限於在福州府周邊的富商交易。”

“現在福州府開通了海上貿易,我們也跟著出海交易,收益自然就提高了。”

聞言,朱元璋深深地吸了口氣。

之前是不允許有海上貿易,後來他準許在福州府開通海上貿易。

隻是朱元璋想不到,海上貿易的利潤會這麼高。

一千多萬兩白銀啊!

想到這麼高的利潤,朱元璋手頭直髮癢。

他看著胡雄一陣猶豫。

當初讓錦衣衛上交五成,連他都想不到會有這麼高的盈利。

上千萬兩地盈利他還真捨不得。

可想要改口,一時間又找不到理由。

畢竟這是他自己規定上交五成,現在眼紅,麵子上自然有點掛不住。

出爾反爾,錦衣衛會怎麼想?

一時間,朱元璋欲言又止。

猶豫了片刻後,朱元璋纔看向胡雄,“對應的稅收都交了嗎?交了多少?”

不好反悔,朱元璋隻能從稅收上做文章。

心中思忖哪兒有空缺,他們直接拿出全部銀子補上。

朱元璋打著好算計,可胡雄的答覆卻讓他意料不到。

“回陛下,該交的稅務都交了,截止至今已經近一千五百多萬的稅,具體詳情,戶部裡都有記錄,並無漏稅。”

“琉璃出口稅較高,我等也是萬分仔細,不敢有漏稅情況,相關稅務都是按著規定足額上交。”

這話說的,朱元璋存心找茬也冇有了藉口。

而且交了一千多萬兩的稅,確實很高了。

幾年前大明朝冇有一項稅收能達到這麼高。

現在錦衣衛做點生意都能交這麼多的稅,已是給了他極大的驚喜。

一千多萬兩的稅,對於充實國庫是很大的一筆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