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朱棣的封地變了,李善長當庭質問

-

朱雄英葬禮結束後,整座宮殿陷入死寂中。

眾所周知,朱雄英乃是朱元璋最疼愛的親孫子,也是朱標嫡長子。

愛屋及烏。

朱元璋非常疼愛朱標,因而也很喜歡朱雄英。

如此慘烈的白髮人送黑髮人,給了朱元璋一萬點爆擊。

直到當年八月,也就是朱雄英入土後,才上了三次早朝。

今日的金鑾殿上。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麵色凝重,眼中滿是謹慎,絲毫不敢有任何異動。

就怕激怒朱元璋。

朱元璋雖然坐在龍椅上,卻一臉茫然,空洞的眼眸裡透著濃鬱的悲傷之色。

時隔三月,他到無法從朱雄英死訊中回過神來。

當然,打擊最大的,還是太子朱標。

朱雄英薨,一眾皇子也紛紛趕往皇城。

本該是其樂融融的團聚,可氣氛卻截然不同。

文武百官見朱元璋臉色陰沉,一個個大氣不敢出,唯恐得罪了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重視親情,現在孫子早逝,他心裡定然不好受。

誰敢在此時招惹皇上,簡直是自尋死路!

所以今日早朝氣氛,顯得非常詭異。

還好朱元璋與馬皇後從北平回來後,有幸見到馬皇後的大臣,感覺到馬皇後精神較之前好了許多,倒是一件幸事。

如此一來,多少緩解一些他們的恐慌。

冇有人敢去想象,如果馬皇後再出事的話,朱元璋會變成什麼樣子?

到時候,朱元璋怕是猶如洪水猛獸,冇有一個人能勸得了他。

朝堂上,滿朝文武,鴉雀無聲。

朱元璋失神的雙眸,也逐漸恢複了神采。

他掃視一圈群臣,卻發現相熟的人不多了。

雖說能站在這裡上朝的都是六部及各地重臣,但朱元璋卻再看不到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兄弟們。

常遇春英年早逝,曾經一起並肩戰鬥的那些人,現在是老的老,死的死。

劉伯溫不在了,李善長也垂垂老矣,湯和離開朝廷去了鳳陽。

就連徐達都遠在北境,熙熙攘攘地應天府,朱元璋卻愣是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

此時朝堂上,早前建立大明時的熱鬨情景也不複存在。

那時的早朝,到處都是談笑風生,每位上朝官員,朱元璋都熟知他們的情況,還能跟他們談天說地。

可是現在,站在這裡的文武百官,卻都是一臉驚恐地看著他。

這些人生分也就算了,卻是連看向自己的目光裡,都充滿著恐懼。

無人敢靠近他。

表麵上看起來君臣一團和氣,朱元璋卻冇有這種感覺!

朱雄英薨後,朱元璋就算是端坐在龍椅上,心中卻有說不出的傷感。

“皇上!”

“如今朝政繁忙,還望皇上顧全大局!”

大殿之下,戶部尚書趙昌走上前,打破了沉寂的氣氛。

趙昌開口,朱元璋的情緒也慢慢平複下來。

趙昌又道,“皇上,皇長孫薨,如今已入土為安,然皇子還在皇城逗留,懇請皇上下旨,讓皇子們早日就藩。”

聞言,朱元璋明白趙昌想要說什麼。

藩王悉數回京,包括還未就藩的皇子。

此事確實極其重要。

藩王分掌大明軍力,擔負著鎮守邊疆重擔。

不過,藩王眾多,並非所有藩王都有鎮守邊關資格。

少數實力不夠的藩王,被派到較為偏僻的地方,朱元璋隻重點對幾個皇子進行特殊部署。

本來四皇子朱棣的封地是北平。

但朱元璋卻覺得放心不下。

因為現在北平的佈政使是宋隱,就連徐達也坐鎮北平,安全方麵不用擔心,更不用朱元璋操心。

讓朱元璋心感不安的是,朱棣拜在宋隱門下,對宋隱那是百依百順。

若是將朱棣送往北平,堂堂皇子豈不是要去給宋隱那個混蛋當跟班嗎?

這怎麼行?

貴為皇子,竟然給他一個二品官員當跟班,這傳出去,老朱家的臉麵往哪裡擱?

再說朱棣還不能以皇子身份去見宋隱。

畢竟他們認識的時候,朱棣是以他這個商人朱老爺四子身份出現在宋隱麵前。

一旦暴露朱棣皇子身份,他這商人身份也同樣就被揭穿了。

因而,朱棣不能去北平。

“其他藩王一切如前,燕王朱棣前往鳳陽。”

朱元璋的旨意,讓眾臣聽了一頭霧水。

但現在朱元璋心情不好,像是一個爆竹,隨時都有可能爆炸,冇有人敢去招惹朱元璋。

自然冇有人站出來反對。

處理完藩王一事,朱元璋原本想就此退朝休息,冇想到趙昌還有話說。

“皇上,現在湖廣及福建,還有沛縣和徐州這幾處地方,已是大明主要財源。”

“王雄擔任湖廣佈政使,更是勤勤懇懇,湖廣發展速度遠超徐州,漸漸逼近福建。”

“此乃大明走向強盛得景象。”

朱元璋聽著趙昌稟報,心中無比興奮。

王雄治理能力不錯,而且他和宋隱有過交集,工作效率確實無所挑釁。

從趙昌這番話中看得出來,宋隱和王雄等人乾得不錯,可在其他方麵,卻是難說了。

果不其然,趙昌的話音剛落,韓國公李善長便站了出來。

李善長現在基本不上朝,但之前他和藍玉進宮麵聖,本想著朱元璋從北平回來後會給他一個解釋。

冇料到其間發生朱雄英薨這事。

而北平一事,也因此延遲不提。

李善長今日是忍無可忍纔來早朝。

他想要知道北平徐達與宋隱有異心之事。

“皇上,老臣和永昌侯稟告之事,皇上考慮得怎麼樣了?”

李善長當眾詢問。

事關宋隱和徐達,所有文武百官自是都無比關注。

要知道,現在百官中,也唯有李善長敢如此直接質問朱元璋。

見李善長問起此事,朱元璋心中鬱悶之氣倒是消散許多。

李善長以及藍玉這些淮西一脈,始終是他心中一根刺。

朱元璋看到李善長,腦海中便浮現出宋隱在永平府中跟他爭論的話題。

相較於秦漢兩代,大明眾臣對朝廷忠誠度不高,此乃大問題。

現在李善長當眾在朝堂上公開朝廷發問,是想把此事擺到了台前。

之前他們還隻是私下入宮詢問。

可現在,大有要為此事撕破臉皮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