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老朱:宋隱,狡詐小兒!

-

身為朱元璋的兒女,自然知道忤逆他的後果有多嚴重。

因而,這些年來,也無人敢挑釁。

但是藩王就不同了,甚至權力還很大。

宋隱剛纔也說了,朝廷給了藩王很大的權力。

藩王的權力甚至在三司之上。

自然,他們要對朝廷負責。

如果封地出問題,朝廷是要問責的。

一旦被朱元璋問責,哪怕還念著父子之情,可是朝廷有律法。

“總體來說,就是宗親拿著皇上俸祿,對皇上負責。”

“藩王是朝廷臣子,身份就不再是皇子,所以要對朝廷負責。”

“宗親歸皇上管,你們的俸祿多少也由皇上決定。”

“所以本官先給你們發一半俸祿,剩下一半由皇上決定要不要增減。”

“親王和郡王亦是如此,得由皇上定奪。”

宋隱直接將事情挑明。

由他管理皇室俸祿,可不是把銀子發出去就完事了。

這裡麵波及的關係無比複雜。

就如宗親和藩王責任不同,俸祿自然也不同。

雖說皇上把他們的俸祿移到大宗正院,但波及俸祿增減的話,還是要皇上定奪。

當然,這也是宋隱有意將這件事情甩回給朱元璋,發泄他心裡不滿。

誰讓朱元璋把他的皇子皇孫都派來大宗正院,讓一品官員的自己當起教書先生。

既然給了自己一個冇有實權,不用參與朝政的閒差,自己正好休息養生。

可是朱元璋一直跟自己過不去。

屢次三番地故意為難自己。

宋隱隻要想到朱元璋刁難自己的那些行為,就氣不打一處出。

藩王皇子們聽了宋隱的話,眼前一黑。

照宋隱這麼說,無論他們是宗親還是藩王,都隻能先發一半俸祿,剩下一半得由朱元璋決定。

而且,日後他們不是宗親就是藩王,隻能有一種身份,不可能兩種待遇都享受。

最要命的是,俸祿也不能參照往年的待遇。

宋隱的論調,是對藩王製度進行改革。

以前,藩王還享受著皇子待遇,出入朝廷和皇宮都以皇子身份進行,身為藩王卻不用理會朝廷律法。

身為藩王既有權力又有身份,自然驕傲。

為此,他們的勢力自然水漲船高。

“宋大人,你可以先把俸祿發了,到時父皇有異議再說好了。”

“我們都等著俸祿過日子呢!”

藩王雖說已經明白宋隱的意思,可是大家都著急需要俸祿。

雖然他們也知道,想要拿到去年數量的俸祿不太可能。

可是現在已經到了發放俸祿時間,他們總不能一個子兒都見不到吧!

就藩的藩王,誰不是一大家子人。

還有封地百姓,哪方麵不需要銀子啊!

尤其是那些依靠俸祿過日子的藩王,心裡就非常著急。

宋隱當即翻了個白眼,“找我也冇用,著急的話去找皇上好了。”

“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這事兒需要皇上決定,你們回去等訊息吧!”

說完,宋隱哼著小曲,一臉愜意地離開議事廳。

徒留一群皇子皇孫在風中淩亂。

宋隱心裡明鏡著呢!

他知道此事自己不能瞎操心。

這事兒明擺著就是朱元璋給自己下套,指不定現在那老壁登就等著自己出錯,好趁機發難。

現在把問題甩回去,簡直完美。

眼見宋隱走冇影了,藩王皇子們才從驚愕中緩過神來。

宋隱召集他們通報俸祿一事,結果此事還是冇有結果。

不過,他們也從宋隱話裡得到一些訊息。

宋隱要將宗親和藩王身份區彆對待。

讓他們明白宗親和藩王的責任是什麼。

雖說如此,還是有許多藩王心理落差極大。

真要如此執行的話,對他們打擊很大。

僅有幾個能力強的藩王不怎麼受影響。

像朱樉、朱棣和朱菵等藩王,覺得宋隱此舉,對提升大明國力很有幫助,同時也考驗他們藩王的治理能力。

早在宋隱在福州府時,他們就跟著宋隱學習過一段時間。

他們知道宋隱每次要做的事情,都驚天駭俗,可是卻效果顯著。

至於他們是宗親還是藩王身份,他們都不擔心。

就是俸祿有變,對他們影響也不大。

反之,冇有皇室身份羈絆,他們可以經商,還可以屯兵。

此次議事的結果,各藩王心裡是五味雜陳。

此時,躲在密室裡的朱元璋,同樣心情複雜。

宋隱的話給了朱元璋很多啟發。

一直以來,他想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日子過得更好,自己護著他們長大。

卻忽略了宗親和藩王的隱患。

朱元璋也是窮怕了,如今貴為皇帝,自然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吃苦。

現在,聽了宋隱一席話,朱元璋覺得很對。

藩王去了封地,就是朝廷的臣子。

雖然跟自己的父子關係還在,但是他們管理著朝廷的一方疆土,自然得受朝廷律法管製。

俸祿也該如此。

這樣,他們纔不會仗著皇室身份謀取私利。

甚至還能收斂起皇子高高在上的傲氣。

朱元璋的怒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笑容。

宋隱此舉是替他杜絕後患,否則隨著皇帝的更新換代,宗親也代代相傳。

那時數量龐大到什麼地步,朱元璋想都不敢想,就是家裡有礦都吃不消。

忽然,朱元璋的笑容凝滯。

不對。

這王八蛋,自己讓他處理此事,他卻將問題甩回給自己。

宋隱說了那麼多,自己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可是宋隱卻把此事甩了回來。

這小子,不是一般的狡詐,把自己擺了一道。

朱元璋心裡那個難受!

宋隱當著所有藩王皇子的麵分析利弊,說得頭頭是道,話裡話外全是替朝廷著想。

這樣,他還能拒絕處理此事嗎?

所有藩王和皇子離開後,朱元璋才一臉鬱悶的走出來。

他心裡堵得慌,宋隱甩回的問題又如此棘手,於是去了馬皇後寢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