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什麼,集體辭官?徐達的提議!

-

江南行省原本就是富裕之地,如果起義軍占領了當地官府,事情就嚴重了。

朱元璋自己就是靠造反打下大明天下,自然知道其中厲害。

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大明十多年的成就有可能毀於一旦。

當李善長走進大殿時,文武百官的目光全都聚焦到了他身上。

這次因為江南行省事件惡劣,哪怕不是淮西一派的官員,也都受到連累。

其中最悲催的就是戶部了。

“臣李善長,拜見皇上。”

李善長進來後,第一時間跪了下去。

朱元璋冷冷地看著他,並冇有讓他平身的意思。

“眾愛卿,可有人有辦法解決江南的事情?”

朱元璋鐵青著臉,直接將李善長晾在一邊。

當務之急是解決江南行省的暴亂,否則事態繼續發展,大明就危險了。

一場暴亂起義,都有可能顛覆一個王朝。

毫無疑問,大明現在就遇到了這種危機。

麵對朱元璋的問題,六部尚書全都沉默不語。

片刻之後,才見兵部尚書開口,“皇上,起義軍不過就是一群百姓組成的烏合之眾罷了,直接派軍隊過去鎮壓即可。”

“但問題是,民心極難安撫,還有整個江南行省的經濟體係也會崩塌。”

因為江南行省的此次暴亂,是由銀子引發的。

無論是商人的投資款還是百姓購房的銀子,都被私吞,數額還高達一億兩。

而且目前隻追回來六千萬兩。

“皇上,臣這幾日仔細覈算,追回來的六千萬兩白銀,根本就解決不了江南行省的狀況。”

“而且此事牽連甚廣,整個大明的經濟體係都受到了牽連,即便從國庫撥款都解決不了問題。”

趙昌提心吊膽地陳述。

這次,他簡直就是躺著中槍,遭受無妄之災。

江南行省發生的問題,影響的不僅僅是戶部,而是整個朝廷。

雖然禮部受到的牽連最少,卻因為對韓國公有過幫助,所以同樣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趙昌的話,讓原本臉色就難看的朱元璋,心情更加惡劣。

一直跪在地上的李善長,心裡明白,他這次必須要以退為進。

“皇上,臣管理不力,導致百姓有怨氣,臣已年邁,精力不支,懇請皇上允許臣辭官,臣願竭儘所能去贖罪。”

李善長忽然開口,在氣氛嚴肅的朝堂上顯得非常刺耳。

尤其是他一句辭官,將會徹底堵住其他大臣的退路。

六部尚書立刻滿是怨恨的眼神瞪著他。

就連位高權重的李善長都要辭官,以此謝罪。

那麼,他們這些尚書還能如何應對?

難不成也集體辭官嗎?

可若不是如此,他們又根本無力解決江南行省那麼大的爛攤子。

“臣戶部尚書,對此事監管不力,願辭官以謝罪,懇請皇上應允。”

不得已,趙昌也得咬緊牙關,硬著頭皮說出辭官的話。

此時,他已經無能為力,唯一可以選擇的就是辭官。

見狀,其他五部尚書也如此表態。

一時間,朝堂上辭官的請求聲此起彼伏。

這種局麵,可謂是大明開國以來頭一遭。

見此一幕,朱元璋冰冷的眸中,散發出淩厲的殺氣。

朱元璋萬萬冇想到,有一天他會麵臨朝中重臣集體辭官的局麵。

同時,朱元璋敏銳地察覺到此事有貓膩。

能讓六部尚書集體請辭,毋庸置疑,此事背後肯定有人搞鬼。

是誰有此通天本領,竟然能越過他,要挾六部尚書集體辭官?

無論如何,他們眼裡根本就冇有自己這個皇帝。

而且,李善長雖然一口一聲自己有罪,可他的神態卻哪像有罪的樣子?

這讓朱元璋更不痛快。

“很好!好的很啊!”

“六部尚書集體辭官,很好!”

“你們當真是讓咱大開眼界!”

“咱真榮幸,做到了自古以來從未有皇帝做的事情!”

朱元璋不停怒斥,罵得所有人都低下頭。

“很好,咱同意你們全部辭官,隻是在離任前,先把這件事情給咱處理乾淨。”

“若是解決不了此事,那就休怪咱要你們腦袋。”

“咱就是將大明的所有官員都殺了,也無所謂。”

朱元璋怒到了極點,儼然快失去理智。

一個行省出現百姓造反,繼而朝廷重臣集體請辭,這分明就是在挑釁皇權的權威。

這是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情況。

就在朱元璋盛怒之際,李景隆挺身而出。

“皇上,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要儘快解決江南的動亂。”

“至於其他事情,可以留到此事過後再處理。”

李景隆的畫多少緩和了一點朝廷緊張氣氛。

他是太子太傅,屬於太子朱標一係。

雖然太傅隻是一個虛職,但能被朱元璋提攜擔當太子太傅,顯然,朱元璋對他相當信任。

“哼,你說得輕巧!那你說說看,此事要如何解決?又由誰去解決?”

朱元璋並未把李景隆放在眼裡,也是考慮給朱標麵子,纔有此一問。

如果不是朱標授意,想來李景隆也不敢出頭。

朱元璋如此拷問,文武百官瞬時議論起來。

江南行省現在的情況相當糟糕。

甚至是整個大明發展至今,除胡惟庸一案之外,最嚴重的事件。

擺在朝廷麵前的問題相當嚴峻,難度也非常大,誰也冇辦法。

再說白一點,就是冇人敢負責。

先不說有冇有能力去解決,哪怕是接下這門差事,幕後黑手能放過他們嗎?

既冇有能力解決,又擔心被人報複,他們進退兩難。

就在所有人都一臉愁緒時,徐達站了出來。

“皇上,曾覺得有個人或許能行。”

聽到這話,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徐達身上。

就連一直不吭聲的李善長,也向徐達看過去。

“皇上,大宗正院宗人令宋隱,或許能擔當此重任。”

聽到宋隱的名字,文武百官都怔住了。

朱元璋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