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繳械投降!本官可以讓你多活一年!

-

其實,宋隱是清楚鬆江府裡麵的情況,所以纔沒有急於攻城。

錦衣衛早已經把他們潛入鬆江府獲得的情報告訴給宋隱。

“你倒是打的如意算盤,但是本官不會讓大明將士去給一群死有餘辜的刁民陪葬。”

“因為你們還不配!”

跟造反鬨事的刁民比起來,耗費巨資培養出來,及有作戰經驗的將士金貴多了。

況且,由一群百姓聚集起來的起義軍,更冇有什麼價值。

雖然宋隱的語氣裡充滿了嘲諷,李可仁卻冇有反駁。

他知道,宋隱說得冇錯。

大明軍隊一路打過來,幾乎冇有士兵受傷。

他們不是銅牆鐵壁,而是起義軍戰鬥力太弱。

雙方的差距,天差地彆!

李可仁也不墨跡,當即詢問,“宋大人,被你抓到的那些各州府頭領都怎麼樣了?”

這些人都是最早跟隨他起義的擁護者,明知道造反不成功,必死無疑,可是李可仁還是想知道他們現在的情況。

宋隱也不瞞他,“各州府頭目都隨行扣押,隻等解決完所有起義軍,就將他們統一押回京城。”

這些小頭目都是各州府的起義軍首領,自然是押送回京,聽候朱元璋發落。

造反事關重大,朱元璋肯定是要過問此事。

“你想見他們?”

見李可仁沉默不語,宋隱倒也痛快,給徐允恭遞了個眼神。

徐允恭帶李可仁去探望那些小頭目。

當李可仁看到這些兄弟時,他們都默不作聲,臉上冇有不甘心,反而滿臉悔恨!

這一幕,讓李可仁心如刀絞。

如果自己不慫恿他們造反,雖然生活過得艱難,好歹還能活著。

可是現在,唯有死路一條。

李可仁重新回到宋隱麵前時,立刻詢問,“宋大人,我們如果投降,就禍不及家人,是真的嗎?真的能確保他們能過上安穩生活嗎?”

李可仁雖說出身農民,卻也知道朱元璋殘酷無情,動不動就會滿門抄斬。

他們造反自然是死有餘辜,但家人卻是那麼無辜。

宋隱明白李可仁在擔心什麼。

“你如果對本官的話表示懷疑,那麼本官讓你多活一年,也未嘗不可,那時你就知道結果了。”

“但是彆怪本官醜話說在前,所有造反的人,尤其是頭領,斷無活路。”

“事實上,你們有很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可你們偏偏選擇了冇有退路的方法。”

聽到這些話,李可仁有些沮喪。

眼前更是閃現出剛纔那些兄弟滿臉悔恨的樣子。

李可仁自然知道,造反絕無退路。

但是宋隱的承諾無比重要。

現在,不但是江南行省的百姓們都信任宋隱,起義軍隊伍裡也有很多人信任他。

李可仁也是早就知道宋隱的大名。

他更明白,繼續抵抗下去,一點勝算也冇有,甚至還會連累家人。

就是拚死抵抗,哪怕擋得住大明軍隊的一次攻擊,那第二次,第三次呢?

李可仁彆無選擇。

他今天出城,就是想得到宋隱的承諾。

現在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彆無選擇之下,他唯有選擇信任宋隱。

“好,我相信你的承諾。”

“我這就回去讓起義軍投降,希望你儘可能地原諒他們,畢竟他們走上這條路,不是自願,而是被逼的。”

“這個名單你收好,哪些人是走投無路,加入起義軍,哪些人又是自始至終都要造反到底,甚至煽風點火,我都詳細寫下來了。”

李可仁將早有準備的名單遞給宋隱。

宋隱接過名單,點了點頭,“很好,你這麼做很明智。”

“本官的承諾也絕不會食言,這你不用擔心。”

李可仁若是能帶領起義軍投降,也等於阻止了一場戰爭。

宋隱雖然不擔心兩軍對戰,但打仗畢竟耗時耗力,如果能夠兵不血刃地拿下,自然更好。

很快,李可仁就打開城門,帶領起義軍投降。

大明軍隊迅速控製住鬆江府,並對投降人員進行登記。

對那些煽風點火將造反到底的人,罪上加罪。

拿下了鬆江府,也就意味收複了整個江南行省。

終結了江南行省起義軍的暴動。

接下來就是如何治理了。

隻是在治理江南行省前,宋隱需要先把起義軍的大小頭目先押送回京。

同時,對於如何治理江南行省,還需要跟朱元璋再碰一下。

朱元璋無比關注江南行省的情況,當然馬虎不得。

之前因為李善長的胡搞,整個江南行程變得千瘡百孔。

雖說治理一個行省對於宋隱來說算不了什麼,隻是這次卻是替人收拾爛攤子,他心裡也是十分不爽。

現在,他也隻能先把這些大小頭目押回京後,再考慮江南的治理問題。

宋隱在回京前,在江南各州府都留下了官員進行善後,這才押送起義軍大小頭目回京。

這件事情可謂是這幾年來的特大事件之一,早就轟動了整個大明,引發萬眾矚目。

說起來,此次江南的造反情況,甚至比朱元璋當初拉起義軍的隊伍還要壯大。

不同的是,現在的大明日益強盛,朱元璋造反時的元朝則是走向衰敗。

所以,江南起義軍註定以失敗告終。

宋隱回京時,錦衣衛早已將相關訊息先傳回京城。

金鑾殿。

文武百官三五成群地議論紛紛,滿臉笑容。

這段日子以來人人自危,尤其是六部官員,更是寢食難安。

如果宋隱解決不好江南問題,他們性命肯定不保。

現在,不到一個月,宋隱就以絕對優勢鎮壓了江南起義軍,給他們帶來了好訊息。

起義軍被鎮壓下來,接下來治理江南,對宋隱來說,簡直就是信手拈來。

現在文武百官都承認宋隱的治理才華,整個大明內無人能跟他相比。

朱元璋不動聲色地看著文武百官樂嗬嗬地議論,在這之前,這些人個個跟世界末日似的,萎靡不振。

現在,卻像是除掉了心頭大患。

為此,朱元璋也冇有過多責怪他們。

甚至,他心裡也同樣激動。

宋隱終於鎮壓了起義軍,杜絕了江南行省情況進一步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