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輸在宋大人手裡,我不冤!

-

朱元璋確實是寵愛朱標和某幾個皇子。

那也是因為彆的皇子入不了他的眼。

而且,寧王更不該忘了自己皇子的身份地位,是自己賜給他們的!

麵對憤怒的朱元璋,寧王雖然恐懼,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經冇有退路。

“兒臣並不想爭辯什麼!”

“隻想父皇給兒臣一個明白,兒臣明明瞞得密不透風,父皇是如何發現的?”

寧王始終對這一點耿耿於懷!

他不想死了還是一個糊塗鬼。

他這輩子最大的決策,就是賭上全部身家密謀造反。

結果造反的旗幟還冇舉起來,就被人一把火燒了。

這種情況在造反史上簡直是奇恥大辱。

彷彿昭告天下,自己多麼無能。

看到寧王雖然不服,但卻認下此事,冇有狡辯。

朱元璋心裡多少舒服了一點。

“哼,算你有種。”

“你如果狡辯敢做不敢當,朕絕不會輕饒。”

如果寧王一開始不是默認,而是大喊冤枉的話,朱元璋早就采取雷霆手段了。

“整個大明江山都是朕的,你以為有不透風的牆嗎?”

朱元璋雖然這麼說,但是寧王仍然不服。

無孔不入的錦衣衛都察覺不到,朱元璋憑什麼會知道?

整個大明除了錦衣衛,就再也冇有彆的更大的勢力了。

看到寧王如此不服氣,朱元璋又要動怒了,朱標連忙轉移話題。

“十七弟,如果不是宋大人察覺此事,難道你真的會造反嗎?”

朱標語氣嚴厲,看著是在斥責寧王,事實上仍想維護他。

否則,由朱元璋來處理,事情再無轉圜餘地。

至少這件事情現在並冇有幾個人知道,還是可以當做家事私自處理。

朱標的一番解釋,終於讓寧王知道了事情緣由。

又是宋隱!

寧王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自己嚴防死守,甚至瞞過了錦衣衛,卻仍然瞞不過宋隱。

頓時,寧王的自尊心稀裡嘩啦碎了一地。

他根本想不到事情會是這樣的結果。

更想不到糧食暴漲時,朱元璋就已經得知了他謀反一事。

直至宋隱又成立了冶煉廠,讓他交出了多餘的鐵器。

自此,徹底粉碎了他造反的陰謀。

更讓寧王難以接受的,還是宋隱做了這麼多事,他們竟然乖乖配合。

無論是寧王自己,還是他身邊的謀士,竟然無人看出其中有貓膩。

寧王緩緩閉上眼睛,心中充滿了不甘,又覺得輸的不冤。

誰讓他的對手是宋隱呢!

彆說是他,就是實力比他強的秦王、燕王,對上宋隱,相信也是宋隱手下敗將。

跟宋隱鬥,他們的段位都太低了!

朱標一臉無奈!

既然寧王承認了,那麼接下來就是如何處罰!

造反一事非同兒戲,要如何懲治寧王,才能讓他心服口服,又能讓朱元璋心裡舒暢?

朱標思前想後,卻想不出更合適的方法。

如果朱元璋不知道此事,朱標或許會教訓寧王一頓,然後大事化小,讓他離開。

可現在,朱元璋不但得知此事,而且滿臉怒容。

朱標頓時不知如何做纔好了。

“你這個逆子,咱給了你封地,給了你那麼大的權力,你卻想著要造老子的反!”

“你正當咱是冇牙的老虎,發不了威了嗎?”

朱元璋更加不痛快了。

兒子造老子的反,這事情要傳出去,自己豈不是成為天下人笑柄!

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這種皇室手足相殘,反目成仇的事情,有一天發生在自己身上。

他正是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才改革了藩王製度。

並再三的告誡皇子,允許他們去封地當管轄一方的王爺。

想不到他最不想看見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朱元璋心裡的怒火已經快要壓製不住。

感受到朱元璋的怒意,寧王嚇得身體直哆嗦。

雖然知道自己造反必定不會有好下場。

但此刻,他仍然非常恐懼。

“父皇,兒臣知錯了,還請父皇高抬貴手,放過兒臣妻兒吧!”

寧王顫抖著身體,卻不忘替自己妻兒求情。

造反一事敗露,他不反駁也不辯解。

他知道被宋隱盯上的事情,冇有任何逆轉的可能。

他隻求朱元璋能夠放過他家人。

但他也知道,彆看自己是朱元璋的兒子,觸碰了朱元璋底線時,朱元璋一樣會捨棄他們。

甚至連他們的家人也不會放過。

但寧王仍然期盼朱元璋尚有一絲溫情,不要株連自己家人。

聽到寧王的請求,朱元璋肺都快氣炸了。

氣得他狠狠一拳頭砸在桌子上。

虎毒尚且不食子,他朱元璋又怎麼會對寧王下死手?

真要如此,馬皇後都能跟他拚命。

他隻是氣不過罷了!

可寧王卻求自己放過他的家人,搞得他朱元璋有多心狠手辣,會殺了自己兒子似的。

一時間,朱元璋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

朱標見狀,連忙開口,“父皇息怒!”

“十七弟雖然有錯,好在事情還冇有到不可挽回地步。”

“父皇之前也說過此事由兒臣處理,兒臣一定給父皇一個滿意的結果。”

朱標此時隻能先安撫一下朱元璋,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餘地。

朱元璋多精明一個人,立刻知道這是朱標在給自己台階下。

可他此時確實也想不出妥當處理寧王的辦法。

朱標和朱元璋正在思忖時,寧王如同萬箭穿心,渾身不自在。

此時此刻,他有種在等死的感覺。

卻在這時,朱標突然出聲,“父皇,兒臣想到一個主意。”

朱元璋有些驚訝的看了一眼朱標,因為就在剛剛,他也想到了一個辦法。

“父皇,兒臣覺得此事的功勞全在於宋大人,是宋大人看出端倪的。”

“而且宋大人兵不血刃地解決了這件事情。”

“整件事情,宋大人都瞭如指掌,所以何不聽聽宋大人的意見?”

朱標剛說完,朱元璋就愣住了。

這想法跟他想的方法不謀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