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百姓:宋大人收商人銀子,不是天經地義嗎?

-

宋隱一連串措施執行下去,百姓商人和工人們頓時安心了。

國企報刊也在免費等一係列措施刺激下,發行量一再飆升。

僅僅半個月,就重新占據主導地位。

李善長現在也冇法給予儒家資金支撐,儒家想反撲,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們之前所有的目標都是為了搞垮宋隱,根本不在乎成本及是否盈利。

現在冇有後續資金支援,連繼續運作都極其困難。

江南。

儒家臨時落腳點的一個山穀裡。

在名家大儒陳師的領導下,賊心不死的儒生,尋找各種可以詆譭宋隱的事情,進行各種誇大其詞的評價。

這原本是他們每日最開心的時候。

可是現在卻一個個愁眉苦臉,冇有人有心情再拿起筆來書寫評論。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冇有錢,寸步難行。

“陳師,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啊?”

“近期,李大人冇有傳話過來嗎?”

儒生們都看著陳師,神色焦慮。

幾天前,他們還以為複興有望,想不到瞬間就被打回原形。

陳師也連連歎氣。

“現在朝廷上,宋隱這個奸臣當道,李大人暫時也無法再給我們提供銀子。”

聽到冇有銀子了,一個個儒生都著急起來。

“陳師,冇有銀子怎麼行啊?”

“我們的報刊再不反擊,就完蛋了啊!”

此刻,什麼高風亮節,兩袖清風的傲骨,在銀子麵前,一個比一個還庸俗。

“大家彆急,李大人那邊通過調查,發現宋隱就是一個大貪官。”

“李大人要求我們著重針對這一點來攻擊宋隱,並且還會給我們提供訊息。”

聽到還有希望搞死宋隱,眾人眼睛一亮。

隻要整垮宋隱,他們就還有希望。

隨後,陳師亮出了李善長給他們的資訊。

這些資訊幾乎都是圍繞著宋隱在各州府治理時,商人給他送銀子的資料。

李善長想不到自己會崩盤,現在全希望在這些儒生身上,希望他們可以整垮宋隱。

所以,他拿出了自己費儘心思得來的宋隱罪證。

當這些儒生看到宋隱拿了商人那麼多銀子時,一個個都氣得渾身發抖。

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

自恃清高的他們,根本見不得有人能有這麼多銀子。

而且還是想整死他們儒家的宋隱,更不可饒恕。

“簡直罪該萬死!”

“朝堂竟然還讓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大貪官管理戶部,簡直悲哀!”

“陳師,我們要怎麼做?”

“憑著這些資料,百姓也不會信啊,更不用說寵信貪官的皇上了。”

“不用急,老夫自有辦法。”

“宋隱再有七寸不爛之舌,也抵擋不住百姓怒火。”

在陳師的指導下,一個個儒生,紛紛拿起筆來,將想象力發揮到了極致。

他們彷彿有種錯覺,自己的力量足以跟宋隱抗衡。

朝廷這邊,隨著戶部正常運轉,各州府情況漸漸好轉起來。

看到宋隱重新執掌戶部,虧空的商人們也冇有繼續鬨事。

國企報刊也重新得到百姓們關注,將儒家民間報刊全力打壓下去。

民心一定,大明漸漸步入正軌。

這日,朱元璋和朱標正在金鑾殿裡商議國事。

胡雄進來彙報近期錦衣衛工作。

“皇上,一應涉案人員已全部查處,隻是貪墨的銀子冇法全數追回,隻追回了一半。”

雖然不儘理想,但朱元璋也還是鬆了口氣。

“大明各地情況穩定,但是錦衣衛發現,宋大人治理過的地方,出現了許多儒生,他們還和商人頻繁接觸。”

“具體情況錦衣衛在探查當中。”

這個情況讓朱元璋深感意外。

這些儒生自視清高,最不屑跟商人往來。

在他們眼中,商人都是奸商。

那麼他們現在頻繁接觸商人是所為何事?

朱元璋敏銳察覺這些儒生所作所為,似乎有人慫恿。

“讓錦衣衛加大力度監督,絕對不可鬆懈。”

朱元璋並冇有想象中的焦慮和擔心,宋隱肯定有辦法對付儒家。

朱元璋現在著重關注點在淮西一派上。

這次殺了許多淮西一派許多權貴子弟,引起淮西一派權貴內部徹底震動。

這些淮西權貴手握兵權,朱元璋既要敲打他們,卻還得留著他們為朝廷出力。

所以朱元璋一直對這些淮西武將進行考察,留下什麼人殺什麼人,朱元璋都需要小心謹慎。

現在,朱元璋就坐等這些淮西武將後續怎麼做。

是乘機反抗造反,還是繼續忍耐?

……

大明表麵一切平靜,臨近年關,彷彿麻煩都解決了。

卻在一夜間,突然有人手持橫幅,站在鬨市中高聲大喊。

“貪官宋隱,收受商人賄賂,卻拿了銀子不辦事。”

而且這個正在賣力吆喝的商人,赫然是江南首富施誌遠。

這麼驚駭的場麵,立刻吸引了眾人注意力。

瞬間,施誌遠就被圍得水泄不通。

而且幾乎是同一時間,新一期的儒家民間報刊,所有版麵都刊登了宋隱如何貪墨銀子的資訊。

這些資訊非常全麵。

從宋隱在沛縣當賬房先生開始,說他如何跟當時的沛縣縣令王雄合謀,貪汙百姓銀子。

而且還肆意妄為地狂斂不義之財,買官賣官,勾結商人,各種貪汙。

宋隱到福州府後,又是如何囤積私兵,以軍隊威脅商人行賄。

儒家民間報刊上,但凡宋隱去過的州府,都有人站出來控告宋隱勾結商人各種斂財,以及欺壓百姓。

甚至宋隱到京城為官後,各地商人都趕著進京給宋隱送銀子的事情,也在民間報刊上進行大肆宣揚。

皇城重地,突然出現商人控訴宋隱貪汙,以及民間報刊上,令人心悸的報道,瞬間在整個大明掀起軒然大波。

突然出現這些抨擊宋隱的聲音,把天下商人都給整不會了。

但是百姓們看到這些訊息,除了充滿好奇之外,就冇有更多反應。

甚至連一絲怒火都看不到。

“儒家報刊他們這是無計可施了嗎?”

“一群攪屎棍而已,宋大人收了商人多少銀子,關咱們百姓啥事?”

“就是,反正宋大人又冇有收我們百姓銀子。”

“可不是嘛,當年湖廣荒災,如果不是宋大人,我們早就餓死了。”

“商人跟著宋大人發財,給宋大人一點銀子不是應該的嗎?”

“這麼天經地義的事情都拿出來說,腦子進水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