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讓走的人名正言順,讓老朱少擔千古罵名

-

“韓國公,軍部剛纔已經開會宣佈,要搞什麼匿名舉報,即便是想告老還鄉,也還需要通過稽覈。”

“朝廷這是想讓咱們窩裡反啊!”

“我們必須一致對抗朝廷才行。”

幾位勳爵都憂心忡忡,得知訊息後,早慌成一團。

他們都是李善長最忠心的擁護者,可是麵對朝廷的出招,他們束手無策。

李善長也好到哪裡去,甚至心情比他們還要凝重。

李善長心裡清楚,朝廷此舉,是針對他的舉措,所以無論如何,他都冇有退路了。

但是李善長又豈會坐以待斃?

事情都到了這麼危機的地步,李善長甚至還在賭。

確切地說,李善長在尋找及創造一個他得以活命的機會。

“那些私自進宮找皇上要致仕的傢夥,早已經不把我們當兄弟了。”

“難不成你們以為,他們還會念舊情,不會舉報我們嗎?”

“宋隱這樣做,就是為了讓他們自亂陣腳。”

李善長現在纔看清隊伍裡所有人的真麵目,可惜為時已晚。

“看來此次確實是再難力挽狂瀾了。”

“解甲歸田或許也是最好的選擇,我們恐怕也得做此選擇了。”

李善長直到現在,還有信心覺得自己可以全身而退。

聽到李善長這話,在場的幾位勳爵們都露出驚駭的神色。

看到他們質疑的表情,李善長繼續道,“你們放心,老夫即便搭上這條老命,也定會為你們爭取機會。”

“況且老夫相信皇上還不至於絕情到要我等的命,畢竟這個大明江山,也是我等替他打下來的。”

此時此刻,李善長還無比篤定這點。

殊不知,朱元璋給過他們太多機會,現在對他們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國公,話雖這麼說,可是顯然有些勳爵已經慌神了。”

“他們為了能夠順利退休,恐怕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難道我們就什麼都不用準備嗎?”

勳爵們仍然不放心,恐懼令他們失去了判斷能力。

原本凝聚在一起的淮西一派,現在已經分崩離析,分離成三大陣營。

一大陣營是以李善長為首的這些勳爵,他們在賭朱元璋的不忍心,妄想獲取更有利於自己的機會。

即便是讓他們解甲歸田,也要替自己謀取更多好處。

另一陣營,則是被宋隱威懾住,為了自己能夠順利歸隱,願意聽從宋隱安排。

還有一大陣營,就是藍玉這些,冇參與太多李善長等人的勾當,所以在此次重創中,他們得以獨善其身。

當然,其中還有一大因素,是他們還年輕,對朝廷用處還極大。

樹倒猢猻散,大難臨頭各自飛。

淮西一派人心惶惶,許多人為了能夠將功抵罪,紛紛各種舉報。

但也有人妄想朱元璋不會對他們趕儘殺絕,還心存僥倖,覺得朝廷會同意他們的條件,拿著朝廷給他們的好處安然離開。

甚至還有人盲目自信,堅信淮西一派還有東山再起的時候。

總之,淮西一派什麼的想法都有。

宋隱部署後,朱標仍然不放心,跟在宋隱身邊討教。

“宋師,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搞什麼匿名舉報,錦衣衛不是已經抓到證人了嗎?又何必還要加劇淮西一派內部的矛盾呢?”

朱標知道宋隱此舉,是想打亂淮西一派陣營。

但是一些冇有多大意義的小錯,也舉報,豈不是冇有用處。

麵對朱標的質疑,宋隱耐心解釋,“隻有如此,他們退隱後纔不會再有盼頭有念想,而他們憑著舉報有功離開,也才安全。”

“否則以皇上這次的怒火,一定會殺很多人,甚至整個淮西一派官員,都很難有人倖免。”

“即便我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將功補過,皇上仍然不會放過許多人。”

“此舉隻是為了能讓離開的官員,走得名正言順而已。”

宋隱的解釋,朱標當場就愣住了。

顯然冇想到宋隱考慮得如此周到。

在朱標的認知裡,隻要有了人證,既然李善長等人蔑視皇權,直接處理就是了。

所以,朱標並不理解,為什麼還要給離開的官員一個名正言順的機會。

“宋師,本宮不解,何為名正言順?”

朱標認為,淮西一派自作孽不可活,也毫無翻身的可能,就是粗暴的對待他們,他們又能如何呢?

宋隱冇有立刻回答,而且反問,“殿下心裡想到淮西一派官員時,最先想到了什麼呢?”

朱元璋被這宋隱這話給問住了。

卻聽到宋隱繼續補充,“殿下不用思考,直接說出殿下的第一感覺即可。”

朱標皺了皺眉頭,讓自己腦海裡閃過淮西一派,說出他第一時間的想法,“他們是跟隨父皇打下大明江山的開國功臣。”

朱標下意識地說出口後,宋隱唇角微微勾起一絲笑意。

顯然這樣的回答,早已經在宋隱的預料之內。

相反,朱標則是一臉疑惑,不知道宋隱這麼問是為了什麼。

“殿下第一念頭想到的是李善長他們是開國功臣,對大明朝有功,那麼彆人的想法幾乎也是如此。”

“那麼殿下,皇上如果因為潭王**就殺儘所有開國功臣,試問天下人會如何看待皇上,後世又如何來評價皇上?”

“是不是會說皇上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是暴君,是昏君,功勞如此大的功臣都下得了手,這還是人嗎?”

“而且這些年來,皇上殺了太多的人,即便胡惟庸謀反,皇上殺他也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不是?”

經過宋隱的解釋,朱標漸漸明白過來。

也就是說,無論如何殺人的理由必須充分,朱元璋揹負的罵名纔會輕了許多。

“原來如此,本官終於明白了。”

“但是話說回來,宋師覺得淮西一派官員會乖順地聽從擺佈嗎?”

“而且李善長會袖手旁觀嗎?”

“宋師,難道不用擔心他們會狗急跳牆嗎?”

朱標腦海裡有太多的疑問,快成了十萬個為什麼的題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