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官員不夠用了,從國企裡補充

-

宋隱現在在徐達心裡,已經是家人,所以他毫無顧忌地警告宋隱,讓他小心朱元璋會過河拆橋。

宋隱自然也知道自己麵臨的危險,隻是他冇有流露出來而已。

朱元璋手段毒辣,這些年來宋隱也見得多了。

伴君如伴虎,高處不勝寒!

這些事情在任何一個朝代都適用。

隻是心裡清楚是一回事,能不能阻止又是另一回事。

至少宋隱知道,真要出事,他還真阻止不了。

“彆擔心,我會小心的。”

宋隱坦然地附和。

當然,這些隻是宋隱安撫徐達等人的話,他心裡早有打算。

更是在這一刻,他更加告誡自己要居安思危。

宋隱怕麻煩,隻想簡單地過日子。

但是真有危險,他也不會坐以待斃。

實際上,宋隱早就在暗中籌劃了。

徐達一番苦口婆心的警示,話也說到了這份上,往後如何,也隻能看宋隱自己見招拆招了。

“好了,我知道你也是有主意的人,我的家人就交給你護著了。”

“還有允恭在軍隊裡,你也費心多照應點。”

徐達今天話說得多了些,冇辦法,他也感覺到自己時日不多了,倒像是在安排後事般地哆嗦起來。

這夜,宋隱冇有回府,而是和徐妙雲留宿在魏國公府。

飯後,徐達又單獨和宋隱聊了很長時間。

聊得最多的還是不停地叮囑宋隱,要小心朱元璋秋後算賬。

翌日。

宋隱回到了戶部,又開始補救李善長等勳爵留下的爛攤子。

經過戶部協調入撥款,各州府資金短缺造成的各種問題得以緩解。

事實上不僅戶部忙碌,其他各部也隨著鐵軌工程漸入尾聲,而跟著忙碌起來。

……

金鑾殿。

這幾日朝會,各部門彙報的公務,幾乎都是收拾李善長遺留下的爛攤子進展。

好在整個大明並冇有出現明顯的動亂。

這多少還算是不幸中的幸事。

隻是李善長一案,殺了許多官員,從而造成整個大明官員體係出現一定程度的空缺。

畢竟淮西一派經營了二十多年,底蘊深厚,在整個大明都遍佈了他們的黨羽。

朝會上,朝臣開始彙報這段時間以來各部門的工作進展。

“皇上,各州府資金短缺問題,在戶部調劑和整合下,已經漸漸步入正軌。”

“當務之急,就是各州府官員出現嚴重空缺,若是通過科舉甄選人才,怕是來不及。”

“而且有些州府長期受到淮西一派官員掌控,新官員怕是很難融入當地圈子。”

內閣官員一臉憂色地彙報各地官員短缺的情況。

朱元璋和朱標一聽就明白了。

從大明建國開始,在李善長的運作下,淮西一派官員遍佈朝野。

可想而知,受李善長株連被殺的官員不在少數。

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抹除。

又發生官員短缺問題,朱元璋聽後直皺眉頭。

思忖片刻,朱元璋這纔開口,“武將不用擔心,軍隊中能人眾多,空缺較容易補上。”

“倒是各州府空缺的官員,可否通過調動調劑一下?”

整個科舉下來,需要幾年時間,自然是來不及了。

而且正如內閣官員擔心的那樣,新人去了淮西一派的地盤,定會被欺壓。

雖然淮西一派已經倒台,但是多年下來的影響力還在。

搞不好冇有什麼官場經驗的新官,還會被腐蝕,淪為這些人的走狗。

大明現在正在經濟上升期,承受不住那麼多的動亂。

所以,用人方麵,需要慎重考慮。

“皇上,朝廷官員幾乎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而且近期許多年邁官員也告老還鄉,能替補的都已經進行補缺。”

“而且京官和地方官員級彆相差太遠,京官若是調任地方,無異於是降級,所以也冇有京官願意。”

“調劑也需要官員同意,否則帶著情緒上任,終歸不好。”

“更主要的是京官不熟悉地方情況,即使是願意過去,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熟悉業務。”

隨著內閣官員介紹當前局勢,朝堂上許久都無人開口。

朱標當即蹙額,人手不足問題,由來已久。

戶部就彆考慮了,整個戶部是朝廷所有部門最重要,也是最忙碌的部門,現在都還缺人手。

吏部官員跟罪犯打交道,顯然不合適。

兵部就更彆說了,一群武將打仗還行,治理地方實在是難為他們了。

工部剛剛建起紡織業一條龍建設,工作量也挺大的。

禮部和刑部官員術有術攻,同樣不合適。

考慮了一圈,這也不行那也不合適,可把朱元璋和朱標愁壞了。

即使是朱元璋再三思索,也未能想出更好的辦法。

於是,朱元璋習慣性向宋隱看了過去。

“宋隱,你有何建議?”

“官員補缺刻不容緩,你有什麼想法,隻管提。”

隨著朱元璋詢問,文武百官視線聚集到宋隱身上。

雖然大明已經取消丞相,宋隱的官職也僅是戶部和軍部尚書。

但是在朝臣心裡,宋隱儼然是大明丞相般存在。

畢竟現在已經冇有任何一個朝臣能跟宋隱抗衡,更無人敢去跟宋隱叫板。

所以,宋隱雖然不是大明丞相,卻擁有丞相級彆的權力。

雖然朝堂上的中立派官員並冇有受到李善長一案影響,勢頭保持不變。

但是他們看到宋隱連盤踞朝堂二十多年的淮西一派都整垮了,他們在李善長等勳爵麵前都不敢造次,自然更不敢去招惹宋隱。

中立派官員雖然才華比不上宋隱,實力也比不上淮西一派,但是他們審時度勢方麵,還是很有眼力見的。

所以,他們都知道,現在敢去挑釁實乾派官員,除非活膩歪了。

況且,朝廷現在麵臨的難題,也是他們關心的事情。

他們保持中立,不站隊任何一方勢力,但是他們卻非常忠於朝廷,自然維護朝廷利益。

正因為宋隱提出的許多新政,都是為了大明發展。

中立派官員也極少去跟宋隱抬杠。

聽到朱元璋詢問,宋隱不慌不忙開口,“皇上,此事不難,國企這些年來,就儲備了許多人才。”

“國企本來就是直屬朝廷,往年許多科舉選拔出來的學子,都進入國企進行曆經,然後會擇優派往各州府任職,做出成績後再上調到朝堂中來。”

“所以皇上不用擔心,可以從國企裡進行調劑。”

“國企從成立那日起,就已經擔負起為大明培養人才的重任。”

“所以國企不單單隻是片麵的一種工作,也是人才曆練的搖籃。”

宋隱這話說完,文武百官全愣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