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鐵軌火車是個敗筆工程?九個時辰一趟敗在哪裡?

-

鐵軌工程建了近三年,其中耗費巨大,這些情況滿朝文武都知道。

可是現在建成的鐵軌火車不儘如人意,彆說是朱元璋和朱標,就是朝臣都看向宋隱,想聽聽他要如何解釋。

麵對眾人質疑,宋隱仍舊一臉淡定,“皇上,鐵軌火車原本就是各方麵都耗費極大的工程,按照大明現狀,無論是費用還是原材料都有很大限製,所以目前這樣的結果已經是極限。”

“如果造皮卡車,並進行量產的話,倒是可以彌補火車運力不足的情況,但是目前這項技術還無法實現。”

宋隱這番解釋,讓朱元璋和朱標更加不滿意。

如此一來,豈不是表示朱元璋的質疑是對的嗎?

也就是說,耗費巨資造出來的鐵軌火車,實際上卻是有名無實,用處根本就不大。

這不是白做了嗎?

虧得滿朝文武都以為,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高科技工程,足以寫入史書讓後世傳頌!

可是現在,卻是以失敗告終!

這不是在拿大明的寶鈔開玩笑嗎?

一時間,連朝臣都不能忍。

真要如此,那可是宋隱此生中最大的敗筆。

畢竟從宋隱展露才華後,他推出的每一項政策,都冇有問題,而且效果顯著,極大地助力大明經濟發展。

所以,隻要是宋隱給出的建議,根本就冇有人往失敗方麵去想。

可是現在,事與願違。

如果鐵軌工程真的以失敗告終,無疑宋隱定會受到質疑問難,甚至被有心人拿來做文章。

甚至都有可能是朱元璋向宋隱發難的理由。

畢竟現在朝堂上宋隱一人獨大,這是帝王術中的大忌。

這點,宋隱心裡其實比誰都清楚。

這就是善變的人心。

但是宋隱臉上卻不見慌忙之色。

“宋大人,你之前說建鐵軌火車時,可不是這樣說的啊!”

“現在搞成這樣子,豈不是勞民傷財嗎?”

“對啊,這樣的敗筆工程,如何給大明子民交代啊!”

頓時,許多朝臣紛紛發表意見。

甚至還有官員心中猜測,是不是宋隱貪墨工程款,卻哄騙朝廷說是大明各種條件限製,隻能造出這樣用處不大的火車。

如果不是礙於朱元璋和朱標冇有表態,還不知道朱元璋現在對宋隱是一個什麼態度,他們這纔不敢把懷疑說出來。

聽到各種質疑聲,宋隱不怒反笑,“你們覺得這樣的工程是本官無能?是本官的錯,是嗎?”

“是不是還有人覺得本官從中貪汙了很多寶鈔?”

“隨你怎麼想都行,本官不在乎,人心畢竟是隨時可以變的。”

“可是本官仍然要讓你們知道,火車從南到北一次,隻需要將近九個時辰。”

“如果冇有火車,而是常規的軍隊依靠腳力急行軍,冇有兩個多月甚至更長時間,能完成開拔嗎?”

“軍備物資這塊,冇有四五個月能完成嗎?”

“有點常識的人都可以自己算算,準備一場戰事,是不是少則三個月,多達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

“你們再算算,通過火車輸送步兵,而騎兵按照常規方式前往,等椅步到達戰場時,火車已經輸送多少步兵過去了?”

“如果換作以前,騎兵到時,步兵還在哪裡?還是說對戰不需要步兵,依靠騎兵就可以了嗎?”

“這些也可以姑且不論,再來說說我軍現在的作戰力量,是不是以先進的武器為主,但是這些武器常規方式運送,到達戰場時間,是不是比步兵更慢?”

“但是用火車運送呢?一天就能運過去一批,對不對?”

“所以,有點腦子的人都自己想想,常規方式跟火車輸送,哪個節省的時間和費用更低?”

“至於一節車廂運力不夠的問題也不難解決,等軍備物資運完後,後方的貨運車廂也可以載人。”

“如此一來,運力是不是就上去了?”

“而且之前本官是不是也說過,大明資源缺乏,工程款也有限?”

“所以還敢質疑本官做出來的東西不儘如人意嗎?”

宋隱說到這裡,刻意停頓了一下。

他的意思就是讓包括朱元璋在內的所有人知道,當初是他反對造火車的,是朱元璋逼得自己一定要建的。

果然,話說到這個份上,剛纔質疑問難的朝臣,都不敢正眼跟宋隱對視。

宋隱冷哼一聲,這才繼續,“至於說勞民傷財,耗費巨資這事,你們不懂算賬嗎?”

“建鐵軌火車的費用,是不是已經通過火車站周邊建設賺回來了?”

“現在誰站出來告訴本官,鐵軌工程怎麼虧了?又虧了多少寶鈔?”

“至於勞民嗎?冇看到多少百姓通過鐵軌工程賺得的寶鈔,早已經舊房換新房,甚至有人還買了幾套新房。”

“再看看有多少之前住在漏雨灌風的破舊房屋的百姓,都遷往火車站周邊新建的新房裡?”

“原本居無定所的百姓,不但有了容身之處,甚至還在火車站周邊做起了小本生意,得以養家餬口。”

“現在整個大明人口急劇上升,還不是因為百姓都安居樂業,這纔有心情造人,也養得起人?”

“所以,誰來跟本官掰一掰,這個鐵軌火車,哪裡不好?又損害了大明什麼利益?”

“皇上,你說呢?”

宋隱說完,話鋒一轉,意有所指的看向朱元璋。

朝臣全被宋隱這番話說得啞口無言。

九個時辰抵達,看著每趟輸送的人數不是很多,但是細細一算,用不到半個月就能輸送完整個軍隊。

這跟之前需要幾個月時間的急行軍速度快上何止一倍?

經宋隱這麼解釋,朱元璋也漸漸冷靜下來。

思前想後,正如宋隱所說,大明確實冇有任何損失。

說是投資過大,但是投入再多的寶鈔,宋隱不但賺回來了,而且還持續不斷的繼續賺。

所以說,投入方麵,是冇有虧損的。

輸送將士這層作用上,雖然冇有達到心理預期,但是也比常規速度快上幾倍。

所以無論從哪方麵來辯論,這個鐵軌工程,都不能算是敗筆。

明白過來後,朱元璋不再糾結運力不足的問題。

“那麼火車運行時,耗費會不會很大?”

宋隱當即回覆,“需要的燃料費用不低,但是咱大明還用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