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還彈劾藩王?朱標的缺點!

-

百姓們至今還記得,馬皇後每年節前,都會給他們準備禮物,贈送他們各種物資。

馬皇後不但獲得皇子們的愛戴,同時也深受百姓們敬仰。

所以馬皇後病逝,民間百姓一樣泣不成聲。

守靈過後,朝臣漸漸從悲痛中走出來,畢竟生活還得繼續。

金鑾殿。

今日是馬皇後喪禮後,第一次朝會。

隻是朝會上,朱元璋並冇有現身。

朱元璋打從馬皇後送進皇陵後,就一直守著冇有離開,誰勸也冇用。

朝廷各種事務,自然就壓到了朱標身上。

看到朝臣一個個都神情悲傷,朱標緩緩開口,“回京弔唁的藩王都回封地了吧?”

“你們也一樣,不能讓自己手頭公務鬆懈下來。”

“各部門都必須儘快調整好心態,大明各項事務,不得停工。”

朱標接連叮囑,聲音裡難掩疲憊。

整個精神麵貌看起來,顯得無比憔悴,就是想掩飾都掩飾不了。

“回殿下,藩王們已經返回各自封地。”

“可是殿下,臣有本啟奏。”

“臣發現,此次藩王回京時,帶的侍衛人數都超過朝廷規定。”

“這種行為實在不應該出現在藩王身上。”

“幸好第五軍區統領李景隆隨機就變,及時接管藩王帶回的軍隊,這才及時排除隱患。”

齊泰說完,發現許多朝臣看向他的目光裡,充滿著異樣。

就連向來不願意多事的實乾派官員王雄等人,也覺得無比驚愕。

他們原以為,這些太子黨的目標是宋隱,想不到他們連藩王也不放過。

這確實有些匪夷所思。

同樣,朱標也覺得意外。

朱標這幾日重心並不在藩王身上,還真不知道會有這種事情。

現在聽到齊泰的話,有些愣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藩王返京,帶那麼多侍衛乾什麼?

他們也不可能不知道朝廷規矩。

但是,這些藩王卻明知故犯……

此時此刻,朱標非常慶幸朱元璋不在場,冇有聽到這番話。

否則,以朱元璋現在幾乎失去理智的情緒,還不知道會做出怎麼樣出格的決定。

“齊泰,你想說什麼?難道不知道什麼叫謹言慎行嗎?”

朱標嚴肅地盯著齊泰,心裡突然擔心,這傢夥會不會越過自己,去朱元璋那裡參一本?

真要那樣,那些回京帶了超編侍衛的藩王就麻煩了。

朱元璋因為馬皇後病逝,就像是一個隨時都會爆炸的炸藥,任何一點小事都有可能會被朱元璋放大成特大事件。

這點令朱標非常擔心。

皇後病逝,此事本身就是朝廷大事,甚至會因此引發動亂。

卻有藩王在如此敏感時刻,帶著超編軍隊回京,此事想不讓人多心都難。

甚至有人在想,藩王難不成覺得京城會發生暴亂,然後他們可以伺機而動?

如果大明太子不是疼愛眾弟弟的朱標,不會多想,換成他人,都有可能猜忌此事彆有深意。

甚至是朱元璋,都會疑心這些藩王是不是想趁亂逼宮?

要知道,朱元璋的性子,是寧願錯殺一萬,也不會輕易放過一人。

正是知道朱元璋會把小事放大成大事,然後肆意殺戮。

朱標才擔心這些藩王會捲入麻煩。

又或者某些人過激的態度和言語激怒了藩王,後果更加不堪設想。

畢竟現在的藩王,已經今非昔比,他們的軍事力量都相當雄厚。

雖然藩王軍隊還冇有跟大明軍隊正麵抗衡過,但是冇有人敢小看藩王的實力。

如果朱元璋得知此事,對藩王起了疑心,藩王為此出現牴觸心理,後果都不堪設想。

無論哪種情況,朱標都不想看到。

看到朱標盯著自己的目光充滿訓斥,齊泰卻毫不畏懼地繼續,“殿下,藩王不按照朝廷規矩,帶重兵進京,此事非同小可,對京城也是一大威脅。”

“殿下千萬不能大意,必須防患於未然,必須及早做出防禦措施才行。”

“臣建議,將藩王兵權交由所轄軍區管理,如此一來,才能免除後患。”

齊奏硬氣的諫言,根本無視朱標臉上愈發難看的臉色。

在他們看來,藩王勢力越來越強,在自己封地擁兵自重,這些對大明來說,都是極大的威脅。

他們是保皇黨,維護皇權正統。

現在的藩王,在他們眼裡,甚至比大明外的王朝還要危險。

朱標不重視,他們就必須讓朱標重視起來。

所以,齊泰他們自認為要擔負起維護正統安全的責任,並對朱標起到提醒作用。

何況藩王還在不停地發展,如果不管不問,隻會對大明威脅更大。

他們早就看這些藩王不爽了。

在他們看來,藩王就應該待在封地,當一個冇有兵權的閒散王爺就行了。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竟然還能建立自己王國。

看到齊泰那麼放肆,朱標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這個齊泰,根本就是把自己的話當成耳邊風。

他覺得自己是在擔心朝廷安危,實際上卻是冇有腦子的愚忠。

但是齊泰的話,朱標聽了雖然不爽,但是心裡多少也有些膈應。

齊泰的話雖然有些片麵和偏激,但是話中點到的問題,真要發生的話,對於大明確實是威脅。

而且藩王回京弔唁,卻帶了那麼多人回來,此舉確實容易令人多想。

朝廷也確實不能熟視無睹。

朱標雖然很不願意讓事情擴大化,更不想將事情嚴重化,但是朝廷規矩不可破,必須得處理這些違規的藩王。

更重要的是,朱標不想自己弟弟陷入危險中。

此事由他來處理還能大事化小,否則讓朱元璋得知此事,那時這些違反朝廷規定的藩王就危險了。

隻是讓藩王交出手中兵權,此舉並不合適。

藩王製度改革後,就允許藩王擁有自己軍隊,所以朝廷並冇有收回他們兵權的理由。

而且朱標也不希望藩王們多心。

“齊泰你給本宮記住,此事本宮自有決斷,你不必再多提,免得引發不必要恐慌。”

“至於違規藩王的處置,就交由軍部尚書宋隱處理。”

要說誰對這些藩王最瞭解,無人能比得過宋隱。

朱標將此事交給宋隱處理,另外一個原因是這些藩王都敬佩宋隱,都服宋隱。

所以由宋隱來處理此事,藩王們不會多想,也不會有牴觸心理。

至少,朱標是這樣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