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平倭之策?簡單,打到老巢去就是!

-

朱元璋對劉伯溫領頭的浙東家族疑心不重。

因為淮西家族已經壓下了劉伯溫的勢頭。

但淮西家族中,冒尖人物大有人在。

韓國公李善長,胡惟庸、藍玉和馮勝等。

這些人都是淮西家族的領軍人物。

深思過後,朱元璋決定,“胡雄,你派人監視李善長、胡惟庸和藍玉這三人。”

“等朕回朝,自有辦法試探他們。”

“你儘管大膽去查,必須給朕查出真相。”

朱元璋氣得一掌拍在桌上。

可見這事讓他憤怒到了極點!

朝中重臣,國之根本,竟然通敵!

朱元璋更憤怒的是,今日這一仗是衝著他而來。

他們這是要弑君!

“陛下放心,臣定當全力以赴。”

胡雄心知,朱元璋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事關重大,搞不好他都性命難保。

胡雄不敢耽擱,抱拳退下。

酒樓大廳。

徐達、李善長等人到了好一會兒。

朱元璋回到天上居,怒氣沖沖的單獨召見胡雄。

他們也看出倭寇來得詭異,眾人嘴上冇說,心裡都知道此事不簡單。

看到朱元璋出來,眾人連忙起身站立。

這時,宋隱帶著福州官員也到了。

雖然此仗已勝,可還得防著倭寇殺個回馬槍。

必須提前佈防。

“下官宋隱見過各位大人。”

宋隱一到,立刻領著福州官員拜見李善長等人。

李善長頷首,示意眾人坐下。

這時,整個大廳坐滿了官員。

眾人在此聚集,是因為倭寇來犯一事。

“宋知府,你怎麼看這次倭寇入侵一事?”

李善長開口詢問。

這話,讓朱元璋也看了過來。

今日之戰,幸虧宋隱安排得當,百姓和官兵一致對外。

不然,這仗冇這麼容易獲勝。

朱元璋想知道,對於這個問題,宋隱是不是同樣的睿智。

宋隱也不推托。

“倭寇由來已久,在前朝就已經四處橫行,在山東和福州一帶殺人放火,喪儘天良。”

“已成大患!”

“要我說,就應該直接搗毀倭寇老巢,以絕後患。”

宋隱想法是直接絞殺,滅掉他們的根基,這樣才能斬草除根。

倭寇橫行,源於他們本土戰爭不斷,從而讓他們對外掠奪。

當然,他們內戰是激烈,可倭寇天性凶殘。

縱然他們冇有內戰,同樣會掠奪他人。

因為倭寇本性難移。

明朝初期,倭寇稱之為海盜,仗著他們在海上優勢無惡不作,對大明沿海地區影響非常惡劣。

事實上,追溯到元朝,倭寇就已經四處橫行。

倭寇主要是聚集在平戶島、馬島及壹岐島三大島嶼。

隨著他們本土南北內戰的白熱化,倭寇勢力更加強盛。

明朝初期,倭寇以平戶藩鬆浦家族為領軍人物。

他們對沿海百姓的騷擾已是常態,而且慾壑難填。

每次入侵,不會僅限於一次劫掠。

在場人中,都是朝廷重臣和福州官員,很清楚倭寇的情況。

眾人都知道,倭寇不清剿,他們對沿海騷擾就永無止境。

當然倭寇凶殘,卻也欺軟怕硬!

他們每次來犯都挑薄弱之地,趕在大軍到來之前迅速撤回海上。

這時的明朝,海上作戰能力還很弱,甚至不具備海上作戰實力。

這致命的短板,是打擊倭寇的關鍵點。

宋隱的分析,獲得徐達的認可。

“宋知府分析得很對,對於侵略者,絕不能手軟。”

“北部的前朝餘孽還冇有根除,絕不能姑息倭寇橫行。”

“否則沿海百姓哪有安寧之日。”

北部問題不大。

但這倭寇卻是相當麻煩。

繼續放任不管,日後損失不可估量。

“我覺得,這些倭寇顯然是有組織有目的,不如先查明白,然後從中擊破。”

“畢竟他們在海上,咱們無法將他們全部殲滅。”

“反覆不停地被動還手,大明的損耗極大,比討伐北境損耗高達幾倍。”

李善長深入地進行分析。

想用探尋的方法,從而讓倭寇解體。

隻是這話纔出口,朱元璋就不停搖頭。

宋隱看著好奇,當即詢問,“朱老爺子,你一介商人跟當官的混在一起,也有點潛移默化了。”

“剛纔見你搖頭,是覺得李大人說的不對嗎?”

宋隱嗬嗬笑道。

朱老爺子怎麼說也是皇親國戚,一個商人卻經常跟朝廷大臣混在一起,宋隱看著直羨慕。

他要有這關係,還不得隨意就賺上幾個億。

“我認為膽敢犯我大明國土,按陛下的性子,不可能放過他們。”

“僅是用計可能不行。”

“宋隱,你覺得呢?”

朱元璋開口,李善長吃癟地向宋隱看去。

朱元璋都不讚同,他當然得閉嘴。

畢竟,他提出的隻是理論上的想法。

“這個啊!”

“倭寇狡詐,離間計對他們作用不大。”

“照我說,就一個辦法,他們來犯,咱們就直接打到他老巢去。”

“咱們耗得起,但他們耗不起。”

“彈丸之地也敢與我大明爭鋒?”

“對待入侵者,咱們就得強硬得毫不手軟地打回去。”

宋隱一席話,福州官員聽了連連點頭。

徐達身為開國武將,也非常讚同宋隱的提議。

朱元璋也微微點了點頭。

大明皇朝,對付區區倭寇還用各種算計,也太抬舉他們了。

用最直接的手段,效果會更顯著。

但是李善長剛纔提到用探查的法子,朱元璋為此多了個心思。

這次倭寇來犯,讓他對淮西家族起了疑心。

李善長跟隨在側,自然也成了懷疑對象。

宋隱話落,戶部尚書趙昌也得出自己的想法。

“宋知府此舉雖說是恃強淩弱,卻不失為一勞永逸的辦法,可以一試。”

說完,趙昌微不可察地望向朱元璋。

似乎是在等待朱元璋的決定。

對付這種畜生般的倭寇,就該使用強硬的手段。

這時,李善長卻搖了搖頭,“我覺得有點不妥。”

“辦法雖然效果顯著,卻有損我大明國威。”

“大明屹立至今,是因為大明強大。”

“若是我大明仗勢欺人,定會損我大明國威和名譽。”

李善長身為朱元璋的謀士,自然清楚朱元璋的心思。

朱元璋斷然不會喜歡這種有損尊嚴和顏麵的手段。

但這話一出,宋隱第一個不讚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