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大明富商再次齊聚北平

-

朱棣眼見著朝鮮那邊的事情也彙報得七七八八了,當下看了朱元璋一眼,“父皇,兒臣想去看一下大哥。”

對於朱標,朱棣不親眼看一下,心裡一直不踏實。

聽到朱棣說起朱標,朱元璋頓時臉色一凝。

想到今日朱標精神愈發萎靡,頓時心中一痛。

“你大哥這幾日精神欠佳,暫時先不要去打擾他。”

“你先下去休息,畢竟也辛苦了好幾個月。”

聊到朱標,朱元璋心情頗為沉重,冇有繼續說下去的念頭。

對於朱元璋這種態度,朱棣心頭頗感無奈。

但是也隻能如此了。

……

隨著朱棣班師回朝,大明打下朝鮮開京的事情,也在大明內漸漸傳開。

當大明子民得知朝鮮王如此背信棄義,甚至還派出大軍意圖攻占遼東,想要反叛大明時,一個個都義憤填膺。

大明朝野上下都開始議論紛紛。

當得知燕王朱棣已經將忘恩負義的朝鮮王李桂成活捉並帶回大明。

紛紛鼓掌慶賀。

特彆是朝中大臣更是滿心歡喜。

如此一來,也就意味著至少幾年內,朝鮮對大明都不再具備威脅力。

大明百姓也能更加舒適的休養生息。

尤其是得知朝鮮王出於理虧,將朝鮮開京以及靠近領海的延安郡和江華島等城池,抵押給大明,更是歡呼雀躍。

雖說整個朝鮮都比較貧瘠,抵押的幾個城池也不見得富裕,但是好歹昭顯了大明國力。

如此一來,全天下人都知道,隻有大明欺負朝鮮的份,朝鮮在大明武力下毫無抵抗之力。

想想就覺得揚眉吐氣。

當得知朝鮮勳爵們非常積極跟大明通商時,大明的商賈們全都沸騰起來。

“簡直太好了。”

“如此一來,又多了一道通商專道。”

但是也有一些官吏商賈不看好此事。

“費那個勁乾啥?區區一個貧瘠的朝鮮國,連欠我朝的幾十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還長年深受倭國騷擾也無能為力,還能有多少銀子跟咱們大明做生意?”

“是啊,那麼一個芝麻大的小國,能有多大油水可撈?”

一些冇有經商經驗的朝臣,對此嗤之以鼻,毫不在乎。

但是像福建府,那些第一批跟著宋隱做生意發家的謝強等商賈,則是看到了商機,心想狠賺一筆的機會到了。

一時間,大明各州府的富商們都急切地向北平府湧去。

……

朱棣在宮中滯留了幾日,都未能見到朱標。

每日朱棣都前去東宮打探訊息,結果留守東宮的太醫都說朱標需要靜養,近期不適合勞心費神。

朱棣也冇辦法,又在宮中逗留幾日後,於是去跟朱元璋辭行。

這幾個月他帶兵離開大明前往朝鮮,他的封地以及他的燕國具體如何了,還是眼見為實。

如果不是掛念朱標身體,朱棣早已經歸心似箭。

對於朱棣提出返回封地請求時,朱元璋思索了好一會兒,才點頭允許他離開。

有那麼一瞬間,朱元璋想要拒絕朱棣請求。

他想起朱標那日圈出的三個圈,其中就有朱棣封地。

但是朱棣請求合情合理,朱元璋冇有理由強留。

何況還有另外兩個封地的藩王並不在京城。

再三思索後,朱元璋終於打消了強行留下朱棣念頭。

朱棣離開京城時,把朝鮮王李桂成帶走,留下王世子李龍在京中為人質。

畢竟朝鮮現在還是奉李桂成為王,帶走李桂成,對於控製朝鮮局勢以及號令朝鮮勳爵們還有作用。

幾乎同一時間,大明各地富商們也趕到了北平府。

當他們看到北平府碼頭上停泊著幾十艘戰船,那陣勢無比震撼人心。

戰船四周秩序井然地圍滿了許多商船,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貨物交接。

這些從朝鮮運回來具有異國情調的貨物,受到了各國商賈歡迎。

戰船上的貨物都不需要運到倉庫儲存,來自各國的商人就地進行交接買賣。

得到訊息從大明各地趕來的那些富商們,一個個既興奮又激動。

如此火爆場麵,讓各地富商對於跟朝鮮通商一事,都充滿期待。

隻是當這些富商們想要拜訪宋隱,得知宋隱還在朝鮮時,多少有些失望。

人人都知道,榜上宋隱這棵大樹,就有源源不斷賺不完的生意。

見不著宋隱,當他們看到負責對接貨物的書吏都是年輕人時,一個個心中暗喜。

在他們看來,年輕人經商經驗不足,他們更好拿捏,更好談攏對他們有利的價格。

隻是一番接觸下來,一個個原本胸有成竹的富商們都愁容滿麵,無人敢輕視這些年輕的書吏。

他們走南闖北那麼多年,見識過各種腹黑陰險的商人,可是都冇有這些年輕書吏精明。

他們在這些書吏麵前根本討不到半點便宜。

這些年輕書吏中,最讓各地富商頭痛,也最為精明的則數聶雨澤最為突出。

聶雨澤是宋隱帶到朝鮮那十名書生中,其中一名。

宋隱安排他負責朝鮮跟大明通商貨物買賣事宜。

他那談價手段,並把那些富商忽悠得暈頭轉向的本事,就連朱棣看了都歎爲觀止。

“想不到宋大人調教出來的人,一個個都如此了得。”

跟在宋隱旁邊的親信陳強有感而發。

“那是,宋師帶過去的這些人,一個個都是全能型人才,在朝鮮開京更是咱們控製朝鮮的頂梁柱。”

朱棣一回到北平府,就趕到港口視察貨物買賣情況。

看到港口上拉回來的貨物已經售賣了一半,頓時大喜。

這幾日,在宋隱的授意下,專門培養全能型人才學堂裡的那些寒門學子們,也都聽說了他們師兄弟,也就是宋隱帶去朝鮮那十人的事情。

一個個也是心思各異。

“聶雨澤他們隻是隨同燕王殿下和宋大人去了一趟朝鮮,聽說已經被賞了一百多兩寶鈔了。”

“是啊,我還聽說大明跟朝鮮通商,每完成一次買賣,他們都能獲得一成利潤分成。”

“最主要是他們都成為宋大人的心腹,跟宋大人一起治理朝鮮。”

許多寒門學子聊起這事時,都非常羨慕。

但是也有一些學子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