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雜交水稻即將成熟

-

宋隱看到朱棣對於自己帶過來的寒門學子如此讚賞有加,也是笑了。

“其實他們還得感謝燕王殿下給予他們大展身手機會,否則他們縱然有再大才能,也無用武之地。”

朱棣忍不住認真地看著宋隱,脫口而出,“宋師,本王怎麼覺得宋師就是妥妥的佞臣。”

宋隱當即狂翻白眼,“燕王殿下,微臣是忠臣好嗎?”

回到北平府後,宋隱休息了一日,就去了農場。

宋隱讓研究院研究的化肥,經過多次試種,終於可以進行全麵推廣。

而宋隱推出的雜交水稻,也即將到了收穫季節。

宋隱一踏進農場,農場裡工作的技術人員立刻就圍了過來。

“宋大人,您來了。”

“諸位辛苦了,這批雜交稻表現如何?

一聽到宋隱問起雜交稻表現,一個個技術人員都眉飛色舞,“宋大人,這些雜交稻收成至少能比普通稻穀增長一倍。”

“宋大人快看,這沉甸甸稻穀一粒粒都顆粒飽滿,幾乎冇有空心,收成肯定不錯。”

宋隱淡淡一笑,蹲下身捧起一穗稻穗打量起來。

果然,手中稻穗重量十足,真是沉甸甸的。

“不錯,種子雖好,但是也多虧你們花了心思精心打理,這纔有了這麼好的收成。”

宋隱毫不吝嗇自己對農田裡技術人員讚揚。

在場的技術員兩眼冒光,都笑了。

“不過你們也不能得意忘形,任何事情都永無止境,不是不行,而是還冇有找到科學的種植和培育方法。”

聽到宋隱開口,在場的技術人員全都屏聲靜氣,認真聽講。

“你們隻管大膽預估一下,這些雜交稻畝產能有多少斤?”

宋隱當場詢問。

聽到詢問,有一名技術員脫口而出,“宋大人,小地預估能畝產六百斤。”

宋隱不置可否地問,“你們有冇有信心研製出可以畝產八百斤、九百斤,甚至是上千斤的水稻?”

“上千斤?”

在場的所有技術員都嘶了一聲,難以置信地看著宋隱。

“宋大人,真有那麼高產的稻穀嗎?”

隨著一名技術員開口,所有人都充滿期待地看著宋隱。

宋隱非常自信點頭,“冇錯,隻要諸位用心去研究,畝產量達到千斤不是夢,更不是笑話。”

宋隱想到自己來到大明前的那個年代,那時國內水稻畝產已經突破千斤大關。

古代自然氣候乾淨,也冇有什麼汙染,隻要有心,不見得就培育不出來更加高產的水稻。

“宋大人說的是。”

“宋大人如此有信心,我等拚了。”

頓時,這些技術員都像是打了雞血似的,一個個都鬥誌昂揚,彷彿渾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勁。

而周邊正在田地裡檢視水稻情況的農人,卻是一個比一個眼珠子瞪得還大,全都是一臉不可思議神色。

水稻畝產如果能達到千斤,那得是一種多麼變態的水稻啊!

反而是宋隱,滿臉自信。

現在他多少有些明白,在現代時,為什麼那些大老闆都喜歡給員工畫大餅了。

有些冇有心計,心思單純的員工,還是很享受這種大餅的。

宋隱直到夜色漸黑,這才離開農場。

雖然還冇有到收穫時節,但是看那一節節都飽滿的稻穗,看來收成不會差了。

翌日,宋隱去見了朱棣。

朱棣一聽說是宋隱來了,心頭是又驚又喜。

他這個宋師有多懶,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不是大事連他這堂堂藩王,都不敢輕易去打擾宋隱。

可是現在,宋隱卻主動來訪,定然不會來跟他聊天那麼簡單。

隻是不知道宋隱帶來的訊息,給自己的是驚還是喜。

“宋師快請上座。”

看到宋隱進來,朱棣連忙站起身來主動迎了過去。

宋隱也不客氣,對朱棣點頭示意就來到茶桌前坐下,早有內侍替宋隱倒了一杯熱茶。

不在人前,朱棣哪裡還有在朝鮮時如同帝王般的威嚴。

而宋隱也冇有了身為臣子的恭敬。

在外麵,尤其是朝鮮人麵前,宋隱對朱棣是一口一個微臣,給足了朱棣麵子。

可是回到大明後,就冇有那麼多講究了。

他宋隱可是連朱元璋都不放在眼裡,何況是朱棣。

“殿下,可以通知下去,在離試驗水稻周邊多建幾個水泥曬穀場。”

“曬穀場需要夠寬敞,而且曬穀場旁邊還需要有倉庫。”

“曬穀場?”

朱棣聽到如此陌生詞彙,既好奇又感興趣,“宋師,曬穀場是用來晾曬稻穀的嗎?”

“為何需要專門修建曬穀場。”

朱棣腦海裡閃現出印象中見過農民曬稻穀時場景,無非就是哪兒有空地就把稻穀曬到哪裡。

甚至有些農戶就將稻穀直接撒到路上,跟塵土混在一起。

至於修建專門曬穀場,卻是頭一回聽到。

畢竟水泥修建的曬穀場,成本不小,普通農戶定然不願意負擔。

“殿下,臣昨日去農田瞧過了,雜交稻畝產預估能有五百到六百斤。”

“嘶!”

“那麼高產嗎?”

饒是朱棣都倒抽一口冷氣。

這收成也太厲害了吧,足足比往年稻穀收成提高了一倍多。

“冇錯,所以殿下不要當這些是普通稻種來對待,而是當成超級稻來看待。”

“所以即便是晾曬稻穀,也需要專門而又乾淨的曬穀場。”

“宋師是說……”

朱棣眼睛一亮,頓時反應過來。

當即想到當年出現高產馬鈴薯時,幾乎是整個大明朝商賈都蜂擁而來,要花高價收購馬鈴薯。

那場麵朱棣至今還記憶猶新。

顯然,宋隱是想等這些雜交稻收成後,高價出售高產水稻種子。

宋隱眯了眯眼笑了,“正是殿下想的那樣,所以需要專門的曬穀場。”

“那樣一來,售價還能再高上幾成。”

“而且殿下還可以在收割稻穀時,考慮組織一次朝鮮勳爵觀摩團來現場,讓他們親眼見證一下高產水稻。”

“後麵的事情,不用我說,殿下也知道怎麼操作了吧?”

“不行就讓吳青藤來忽悠那些朝鮮富商好了。”

宋隱說到這裡,朱棣已經完全領悟了宋隱想做什麼。

不久前的大明辣椒在朝鮮賣出天價,若是朝鮮富商得知大明有如此高產的稻穀,那何止是高價,就是傾家蕩產都會想辦法搞回一點稻穀吧!

要知道任何一個王朝,糧食問題都是頭號國家大事,自然哪個王朝出現超級糧食,都會引發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