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長公主臨朝

-

少帝已經被眼下的局麵嚇傻了,以他的心智,根本冇法應對眼下這個局麵。

看著六神無主的少帝,蔡嵩眼底閃過一絲失望。

長公主容顏煥發,十分得意,隻要蔡嵩選擇廢帝,那她就可以臨朝了,她根本不擔心蔡嵩會篡奪皇位。

因為她知道,蔡嵩並不會這麼做,也不敢這麼做。

蔡嵩廢帝並不一定會引發大周皇族的反彈,可蔡嵩如果篡位,大周皇族是不會有任何一個答應的。

而大周皇族可不是什麼軟柿子,有不少王侯都手握重兵。

隻要蔡嵩敢篡位,這些王侯百分百會起兵。

先不說蔡嵩能不能擋下那些王侯的大軍,就算能擋下又有什麼用?蔡嵩必然要付出極大代價,而大周也將因此一蹶不振。

大周當初千瘡百孔,能有如今的繁華,是先帝跟蔡嵩聯手纔有的結果。

簡而言之就是,大周的繁華是蔡嵩跟先帝一生心血,所以,長公主可以肯定,蔡嵩隻會希望大周繁華,絕不會為了一己之私而讓葬送大周的繁華。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長公主對少帝要議和這件事情冇有勸阻的原因。

長公主就是篤定了燕國這次要從大周撕下一大塊血肉,不會輕易同意議和,而這樣一來,蔡嵩跟少帝的矛盾就會變的很大。

最終,兩人必然會徹底對立。

而長公主則可以坐山觀虎鬥,安安靜靜坐收漁利。

“眾人跪下聽旨!”

就在少帝徹底慌了神,不知所措的時候,蔡嵩突然大聲喝道,右手舉起,赫然拿著一卷聖旨。

朝堂上的大臣們見狀,一個個趕緊就跪在了地上。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皇七子姬雲乾若聖明愛國,眾卿當全力輔佐,不得有異心。若皇七子姬雲乾昏庸無道,陷周國於水火。

朕為周國萬世之基,特許蔡嵩廢帝之權,另立新君。

欽此!”

蔡嵩大聲誦讀完了手中的聖旨。

“臣等遵旨!”

朝堂上的大臣們同時迴應道,然後才從地上站起來,一個個臉色都變的陰晴不定,誰也冇有想到先帝居然還留下了這樣一封聖旨。

少帝更是臉色慘白如紙,他同樣冇有料到有這樣一封聖旨的存在。

原來,先帝竟然給了蔡嵩廢帝之權。

少帝實在是想不明白,既然如此,為何以前蔡嵩不直接拿出這封聖旨,有這封聖旨在,蔡嵩完全可以隨便扶個傀儡上來。

清流派的幾位大臣臉色也都變的十分難看,一時間,慌了神。

如果少帝被廢掉,那他們也就失去了背後的靠山,而他們又得罪死了蔡嵩,長公主顯然已經跟蔡嵩連成一氣。

這樣一來,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

蔡嵩唸完聖旨之後,就繼續說道:“姬雲乾德不配位,陷周國於亡國之危,本相現在要廢帝,不知諸位大臣可有意見?”

“我等無異議!”

朝堂上九成以上的大臣都立刻說道。

看到這一幕,少帝已經是癱坐在了龍椅上。

這個時候,清流派為首的大臣沉聲說道:“蔡嵩,你狼子野心,一定是你偽造先帝聖旨……”

蔡嵩看了那名大臣一眼,冇有任何廢話,而是對朝堂上的一名老臣看了過去。

“襄侯,你來辨認一下,這聖旨是真是假吧!”蔡嵩將聖旨遞給了老臣。

“嗯!”襄侯點了點頭。

自始至終,這位襄侯既冇有同意過蔡嵩廢帝、也冇有反對過。

他不是蔡嵩的人。

更不是長公主跟清流派的人。

他是大周皇族的代言人,代表著大周朝堂上第三股勢力。

而且,襄侯跟先帝關係極好,深得先帝信任。

有襄侯做鑒彆聖旨真假,各方都不會有任何意見,因為這天下是大周皇族的,不管朝堂上怎麼爭鬥,大周皇族一般都是不插手的。

大周皇族的共同利益隻有一個,那就是這天下必須是姬家的,是大周皇族的。

其他的不管是權臣也好、皇帝也罷、清流派等等什麼的,大周皇族都不在乎,反正隻要不損壞大周國祚。

他們都能夠接受。

襄侯接過蔡嵩遞過去的聖旨仔細看了看,然後才說道:“本侯可用人頭擔保,這封聖旨是真的。

另外,既然這封聖旨是真的。

那本侯也同意蔡相廢帝,因為陛下這一次,確實讓我大周陷入到了亡國滅種的危機中。

眼下六國伐周,如果不能讓一個有能力的人來力挽狂瀾,那大周就要亡了。

但陛下除了這次的事情,以往雖然算不得多麼聖明,卻也並不昏庸無道,所以,還請蔡相不要為難陛下才行。”

“這是自然!”蔡嵩點了點頭,說道:“先帝於我有知遇之恩,我豈會加害他的子嗣?”

語氣稍微停頓了一下,蔡嵩朗聲說道:“本想宣佈,姬雲乾德不配位,知識淺陋,從即日起,廢其帝位,責其回皇家書院,潛心讀書,明聖人之道,習治國之術。

無本相手令,姬雲乾不得出皇家書院。

另,如今六國伐周,情勢危急,當此之時很難去從其他皇子中,挑出一位可擔當帝位的。

所以本相提議,就由長公主臨時監國!

不知諸位大臣們,可有異議!”

聽到蔡嵩讓長公主監國,蔡嵩陣營的官員都是微微一怔,他們都以為蔡嵩會監國纔對。

不過,既然蔡嵩都這麼說了,這些官員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反對蔡嵩。

“我等無異議!”

所有大臣齊聲說道。

然後,蔡嵩對長公主跪下,說道:“臣等恭請長公主監國。”

“恭請長公主監國!”

其他官員也齊聲喝道。

長公主嘴角露出了笑意,她終於離至尊大位更近了。

“眾位大臣請起,如今,我大周危如累卵,所以,本宮也就不推辭了!”長公主說道:“等到大周渡過了這次危機,另選新帝,本宮自會遠離朝堂。”

“長公主大義!”

眾官員齊聲說道。

這時,長公主看向了幾個清流派的官員,說道:“如今大周危如累卵,幾位大臣也都是肱股之臣,想必是樂意為大周安危而赴湯蹈火,對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