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柳生劍十郎前來問劍

-

楊景跟蔡傾雪一起走在街上,看著這異國他鄉的街景,享受著片刻的平靜跟溫馨。

蔡傾雪挺著一個大肚子,再過幾個月,孩子就要出生了。

這段日子,蔡傾雪其實也挺緊張的,跟楊景一樣,她也擔心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好媽媽。

兩人一邊逛街,一邊回想起了以前的日子,想起當初剛剛相遇的事情,蔡傾雪也是一陣恍然,雖然纔過去冇幾年,但世事變化很大。

當初的蔡傾雪,可是大周宰輔之女,就連周國的公主都不敢在蔡傾雪麵前放肆。

不過,當時蔡嵩的名聲不好,被天下人唾罵為奸相,而位高權重、光鮮亮麗的背後,也是凶險萬分,朝堂上的明爭暗鬥一個不慎,就會落到個滿門抄斬的地步。

為了能夠讓蔡嵩少分心神,蔡傾雪從小就喜歡舞刀弄棒,年紀輕輕就勝過了不少戰場上廝殺的大將,躋身一流高手。

而蔡傾雪會這樣努力,就是不想蔡嵩除了要應對朝堂上的事情,還要消耗精力去保護她。

可才幾年而已,蔡嵩卻早已經去世了。

雖然蔡傾雪對蔡嵩的死十分心痛,卻也知道,蔡嵩當初為國捐軀是無怨無悔的。

姬武曌昔日跟蔡嵩有過沖突,但姬武曌是一個明君,因為蔡嵩死了之後,姬武曌不僅給蔡嵩國士之禮下葬,更是讓蔡嵩可以跟先帝共享香火。

還特意頒旨天下,為蔡嵩正名,這也是蔡傾雪對姬武曌有好感的原因。

也是楊景願意為姬武曌效忠的主要原因。

雖然楊景跟蔡嵩相處時間不多,但對於蔡嵩這位嶽父,楊景心裡是很感激的,因為蔡嵩當初位了楊景跟蔡傾雪能夠在這亂世自保,留下了不少的後手。

還有將涼州、夜梟都交到了楊景手上,那怕現在,涼州也都是對楊景都是忠心耿耿。

楊景在涼州完全可以做到一呼百應。

另外,蔡嵩更是留下了不少的人纔給楊景,都是以前效忠蔡嵩的,其中雖然有一些貪官,可更多的卻是人才。

也正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讓楊景在朝堂上有足夠的勢力,不懼怕任何人的針對跟汙衊。

楊景的性格,雖然滅想過要稱霸天下,但也從冇有想過向誰效忠,是因為蔡嵩想要讓周國變的強大,所以,楊景纔會在後來多次出手幫助姬武曌。

比如姬武曌被姬乘風趕出京城的時候,如果楊景願意的話,完全可以自立為王。

但楊景並冇有那樣做,而是幫助姬武曌打贏了跟姬乘風之戰,為姬武曌奪回來了皇位。

而姬武曌的改變,也是楊景願意忠心耿耿的幫姬武曌的原因之一。

楊景想要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國家,但如今這個世道,不僅僅中原九國中其他幾個國家的達官顯貴接受不了。

就連周國的大部分達官顯貴也接受不了,可姬武曌不僅僅接受了這個思想,也是跟楊景一樣,想要將這個思想發揚下去。

正因為如此,楊景覺的,姬武曌算是一個很合格的領導人。

不會因為貪戀權勢,就阻擋文明的進步。

楊景跟蔡傾雪一邊在街上走著,一邊閒聊著。

這個時候,蔡傾雪突然問道:“夫君,我們的孩子取什麼名字,你想好了嗎?”

“想好了!”楊景笑著說道:“男孩就叫楊平安,一生平平安安;女孩就叫楊笑笑,一生歡歡樂樂。”

“夫君,你可是周國的酒詩仙、中原第一文士,就取這麼兩個普通的名字?”

蔡傾雪皺了皺眉頭,撇著嘴說道。

“平凡是福!”楊景笑著說道。

“這倒是。”蔡傾雪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

周國,皇宮中。

姬武曌正在處理奏章,雖然楊景出海才幾個月而已,但天下局勢一直都變化很快,如今,中原天下四國鼎立,周國跟楚國已經加強了各方麵的商業合作,甚至開始修建貫通兩國的一些公路。

這些事情都是張傳芳在負責,張傳芳已經展現出來了足夠強大的能力,有宰輔之姿,內政在他的處理之下,都井然有序。

楚帝雖然曾經因為立場,參與過弄死楊景的事情。

但楚帝心中,是很關心楊景跟楚嫣然的。

加上楊景在楚國修建的工廠、搞的旅遊開發都有很好的收穫,讓楚國的國力大增,更是讓楚國老百姓都過上了比以前好的日子。

以前楚國出現了災難,楚帝雖然會賑災,但力度很有限的。

可現在不一樣了,就算是發了大洪水,水淹了十幾座城池,可楚國國庫足夠充盈,不僅很快平息了這次的災情。

更是幾乎冇有一個受災的人會被餓死之類的,因為楚國這邊給了足夠的糧食,還有一些很好的安置物資等等,所以,楚帝已經是漸漸改變了一些想法。

於是楚帝也是將楚國的大事,都交給了羋無忌處理。

現在,楚帝就是象征性的偶爾上上朝,聽聽一些朝堂上的意見,更多的時間,都是跟自己的愛妃到處微服私訪之類的事情。

而羋無忌本就對楊景人人平等的“理想國”很感興趣,一直都是支援的。

所以,羋無忌掌握了楚國的大權之後,就開始積極的跟周國合作,特彆是跟張傳芳合作,還在楚國很多地方開始實施跟周國一樣的新政。

這些合作雖然才幾個月,卻已經給楚國帶去了很大的改變。

而要想富先修路的概念也幾乎是傳遍了楚國各地,許多楚國城池都開始了規劃修建好的道路。

另外,楚國除了旅遊開發,也開始一些高科技工廠的修建,而看著日新月異楚國,不僅僅是楚人非常高興,大力支援。

這還讓秦國、趙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而周國七百裡外城的發展更是驚人,差不多已經相當於90年代的樣子了,已經有大型工廠,開始按照楊景的理念,研究飛機、電子通訊等等。

一些去過周國七百裡外城的楚人、秦人、趙人更是去了一次,就不想離開了。

回到各自國家之後,也是將周國七百裡外城的景象描繪出來,導致更多的人嚮往周國七百裡外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