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老子西出函穀關

-

[]

“世間之人,相似者眾,或許閣下認錯了。”

聽到李澈的話,李耳淡淡的道,不知是信了李澈,還是不信。

隨意整理了一下守藏室的陳設,邀請李澈坐下說話。

“見麵即是有緣,請坐!”

李澈也不跟他客氣,兩人麵對麵而坐,都在互相注視著對方。

李澈有心試探,率先開口道:“吾觀長者博聞廣識,定然見識不凡,敢問長者,對天下局勢有何看法?”

李耳麵不改色,道:“天下紛爭,亦不過道之循環罷了!”

“何謂道?”

“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場彆開生麵的論道,在這昏暗寂靜的收藏室展開。

一個問,一個答,一個聽,一個講,一個惡名昭著,卻修為通天徹地的魔頭,一個看似平平無奇,實則來曆非比尋常的絕世神人。

這註定是一場意義非凡的論道。

數日後,論道結束,李澈撫掌大笑:“恭喜長者,己近道也!”

近道,亦可看成是近混元!

參與反天道大戰的十四位絕頂大神通者,除已死的鬥姆元君,道德天尊將是首位踏足混元的人。

李澈同樣也無限接近於混元,但距離祂證道,還缺少了一點契機。

心魔之道,極惡極凶,而心,卻包含善惡,待極惡中生出一絲極善,那便是李澈踏足混元之時。

這個契機也不遠了,少則數千年,多則數萬年,李澈完全等得起,找個地方睡一覺,或繼續在紅塵遊戲,很快就過去了。

自那以後,李澈便在周王畿住了下來,略施手段,成了周王室藏寶庫的守門人,與李耳做了鄰居,彼此常常坐而論道。

有一段時間,仲尼至周王畿,拜訪李耳,耐不住寂寞的某人便拿這位萬古罕見的神人找樂子。

祂,砸了仲尼的鍋!

俗話說得好,做人不能太冇道德,踹寡婦門,挖絕戶墳之類的事千萬不要做,而讀書人的鍋,也不是那麼好砸的。

砸了讀書人的鍋,把讀書人餓著了,讀書人也會發飆的,尤其是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人均佩刀帶劍,長得孔武有力,十分不好惹。

從李耳處回到家裡,發現自己吃飯的鍋被砸了,這可把長相魁梧威猛的仲尼氣的不輕,他推崇仁義禮智信,不代表冇脾氣。

盛怒之下,拔劍而起,勢要找出砸了他鍋的無禮之徒。

本來嘛,以李某人的修為,仲尼就算把地仙界翻遍了,也不可能找到祂。

但李某人就喜歡玩點刺激的,明知仲尼正在火頭上,還刻意跑到仲尼麵前得瑟,直言你的鍋,我砸的,有種打我塞!

年輕時候的仲尼持劍遊走列國,頗具遊俠一怒拔劍的風采,根本受不了李某人的挑釁,直接拔出佩劍“宵練”,欲狠狠教訓一下李某人這個潑皮無賴。

結果,教訓無賴不成,反被無賴揍了,落得個鼻青臉腫的樣。

許多年後,仲尼修為大成,回顧早年遭遇,感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這個小人,指的就是拿仲尼尋開心,找樂子的李某人!

然而揍了仲尼,後續也挺麻煩,李某人被人堵門了。

仲尼,子姓,孔氏,名丘!

子姓,殷商王室獨有的姓氏,上可追溯到五帝之帝嚳,下可鎖定殷商末代人王帝辛,底蘊深厚,實力不俗。

因封神大戰,反天道大戰的爆發,殷商完蛋了,修行了帝恨魔功,用殷商曆代先王的屍骨鑄造帝恨魔刀的帝辛,被昊天一招擊敗,殷商骨乾幾乎全上了封神榜。

但即便如此,殷商仍有部分留下底蘊留存,暗中保護留在地仙界的殷商族裔。

仲尼,子姓,毫無疑問是殷商直係後裔,如今仲尼被李某人戲弄了,殷商暗藏的底蘊自然要為仲尼出頭。

整整三個金仙高手,大半夜摸到李某人的房間,欲行不軌,卻被李某人輕鬆丟了出去。

世上能收拾李大魔頭的人,至今還不存在,未來,也不大可能會有。

實力強,就是能夠為所欲為!

地仙界,雖不似洪荒一般混亂不堪,殺戮不止,卻也終究是實力為尊。

這是任時代更迭,歲月變遷而不變的真理。

以大周神朝為例,若無姬旦這位堪比過去時代準聖強者的新大羅天仙鎮壓,大周神朝早被天下列國騎到脖子上撒野了。

一晃眼,千年如一瞬,大周神朝威勢越發頹弱,天下列國紛爭愈演愈烈,眾多天驕奇才於九州大地上譜寫著自己的傳說。

齊恒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管仲,鮑叔牙,鬼穀子,墨翟,陶朱公.

璀璨大勢,如烈火烹油,繁盛而耀眼,其中有不少自開一道的“子”,更有大羅之姿,堪稱人族繼三皇五帝之後最鼎盛的時期。

這個時代,註定是漫長曆史上尤為光彩奪目的一顆明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李耳,也將迎來他人生最高光的時刻。

某日,李耳似有所感,離了家門,騎上青牛,一路向西而行。

李某人心知李耳大道將成,亦跟隨在李耳身後,見證新時代第一位混元大羅至強者的誕生。

李耳西行,天地彷彿也感受到了什麼,萬千紫氣相隨,綿延三千裡,整個地仙界的天地法則異常活躍,好像是在歡呼,喜悅!

行至秦國函穀關,守關大將尹喜見天邊紫氣東來三萬裡,稱有聖人將至,大禮相迎李耳入關。

李耳與尹喜相見,贈其道德五千言,經尹喜整理,化為傳世經典《道德經》。

此後,尹喜辭去函穀關守將之職,一心修道,號“文始真人”,成就倒也頗為不俗。

函穀關,隻是李耳道路的中間一站,並非祂的終點。

將道德五千言贈予尹喜,李耳繼續西行,行至西牛賀洲,遇一青年佛者“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佛門真正的天命之子,然青年時期,也曾質疑佛的意義,遂向李耳請教,李耳對其有所指點,使其心中迷霧儘散。

西牛賀洲之後,李耳的足跡遍及東勝神洲,北俱蘆洲,四海諸島,無儘星空,最終前往了混沌海。

混沌海上,道德天尊孤身屹立,渾身氣息玄之又玄,似超越了大羅,抵達了混元,卻又彷彿還差了一點,缺少了鴻鈞身上那種混元圓滿之意。

現在的道德天尊,距離混元隻差臨門一腳,李耳,將是祂踏破混元的最後一點助力。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