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張知漢步步為營,周公瑾插翅難逃

-

隻見一名英俊的年輕人突然出現在船艙中,尤其是來人自稱張明,讓周瑜的臉色驟然一變。他雖然並未見過張明,但是從來人的氣度,以及孫尚香神情的變化,還是推斷得出,來人是張明不假。“夫君,你怎麼來了?!”孫尚香一把抓住張明的胳膊,美眸中充斥著驚喜與擔憂。“傻丫頭,我怎麼可能放心讓你一個人來?”張明溫柔撫摸著孫尚香秀髮,寵溺道:“幸好我來了,我若是不來,豈不是被公瑾所不齒?”張明轉頭看向周瑜,微笑道:“公瑾,你說呢?”周瑜眉頭緊皺。他看了看眼前這名年輕人,沉吟片刻後道:“好一招瞞天過海。”“論智謀,我周公瑾一向不服他人,但你張明,是唯一讓我心服口服之人。”“今日一過,恐怕還要再加一條,論膽識,同樣令我敬服。”“怎麼?不怕我將你留在江東?”“不怕。”張明微微一笑,說道:“君子不立危牆,我既然敢來,自然有十分把握能走。”周瑜瞳孔猛縮。“哦?”“就在我剛剛和尚香在船艙交談之時,你們的這艘鬥艦,想必已經被我水軍包圍。”“我倒是好奇,你的十分把握,源自何方?”“可不要以為,能夠以我為質。”張明清楚,這是周瑜對他的考驗。同時周瑜第一時間,就表達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態度,斷絕了用他作為人質的可能。不過張明也根本冇有這個打算,隻要在這長江之上,他說要走,還冇有哪艘戰船能攔得住!“哈哈,公瑾認為,現在的江東水軍,還能攔得下這艘鬥艦不成?”張明微笑,隨即語氣一轉,肅穆道:“公瑾若是不信,大可隨我一觀。”事實勝於雄辯,張明清楚,說降周瑜的機會,就在眼前!第一步,要展現絕對的實力,因此張明決定,用能夠碾壓江東水軍的戰船,給周瑜一個深刻的印象。對於張明的話,周瑜顯然不信。“就憑這七帆鬥艦?”“我承認,七帆的確遠超江東水軍戰船,更不要說是被你一把火燒過後的江東水軍。”“但隻是如此,逆流而上,想逃脫我麾下水軍的堵截,還不夠!”張明聳了聳肩,不置可否,隻是帶著周瑜下到了安置踏櫓的船艙。當週瑜看到一組組由槓桿,齒輪連接組成的踏櫓時,整個人都驚呆了。熟悉戰船的他,太清楚這踏櫓的意義是什麼了,有這些踏櫓,再搭配七帆,長江之上,這些鬥艦根本難以堵截。更可怕的是,他突然聯想到,若艨艟,樓船也裝備上這種踏櫓,那江東水軍麵對荊州水軍的時候,又該如何阻擋?直到返回之前的船艙,周瑜都未能想到破解之法。雖然不甘心,但他還是磊落承認:“知漢所言的十分把握,我信了。”張明微微一笑,開始了第二步。“公瑾,明人不說暗話,在如此水軍麵前,江東能撐多久,公瑾最清楚不過。”“江東基業既然是公瑾與伯符的心血,那麼我相信公瑾不會忍心江東軍民受苦,恰好我主劉皇叔,仁德之名名滿天下,治下百姓生活如何我不多說。”“單單去年秋天的長沙疫病,最終結果如何,相信公瑾心知肚明。”“可若是公瑾願意歸降,遠的不提,至少這豫章一郡,就能免受戰亂之苦。”“為了江東的百姓,公瑾可願降?”周瑜沉默不語,他知道張明說的都對,甚至這些道理,他自己也很清楚。但是現在的他,還是有些猶豫。看著眼前的張明和孫尚香,周瑜一時無言。孫尚香還想開口再勸,卻被張明拉住,周瑜的表現被張明看在眼裡,這第二步動之以理,已經徹底動搖了周瑜,就足夠了。他絲毫不慌,開始最後一步,曉之以情。“子烈,你也聽了許久。”“如何?如今基本已經確定,伯符之死,是孫權所為。”“你怎麼說?”隨著張明的呼喚,周瑜身軀再震,他當然知道陳武,隻不過他還以為陳武已經歸降,可是聽張明的意思,似乎陳武還在猶豫?就在這時,陳武雄壯的身軀出現,他的眼角,有著明顯的淚痕。“軍師,我願降!”先對著張明拱手說道,又看向周瑜。“公瑾,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我想得很簡單。”“伯符的仇,我一定會報,哪怕對方是孫權,我也絕不動搖。”“雖然我歸降了劉皇叔,但是在我陳武心中,真正的主公,唯伯符而已!”陳武的話,直接擊中周瑜內心,讓他本就動搖的內心,變得更加脆弱。“是啊,連陳武都一心為伯符報仇,自詡伯符兄弟的我,難道還不如陳武?”這是周瑜此時心中唯一所想,但是,周瑜心有疑慮。“子烈,我也想為伯符報仇,可是......”“可是!”“冇有真正的證據,就算你我相信,其他人,會信嗎?”“我就怕,有一天,當我死後,伯符怪我,將江東基業,拱手送人呀。”此時此刻,周瑜終於道出了他內心深處的顧忌。他擔心的,不過是死後,無顏麵對孫策。但張明從中聽出的是,隻要找到孫權謀害孫策的直接證據,那麼周瑜就願意投降!張明微微一笑,恰好這證據,在他抵達下雉時,賈詡的人,剛好從吳郡帶了回來。於是張明直接將孫紹府上,有孫權安排的親信監視一事說了出來,並且那奸細,如今已在下雉,他什麼都招了。得知證據確鑿,周瑜深深朝張明行了一禮,拱手拜道:“知漢果真深謀遠慮,我不如也!”“既然如此,我願降皇叔。”“不過我希望,暫時留在柴桑,為了來年春後,皇叔攻取江東提前做好準備。”張明大喜,連忙扶起周瑜。“當然可以,江東百姓,未來一定會感謝公瑾的選擇!”“對了,公瑾。”“不知太史子義,如今可還在柴桑?”說降了周瑜,張明當然冇有將太史慈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