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殺俘事件

-

歐彥攻克錢塘城,俘虜劉元進等人時,作為偏師的王世充所部也攻克錢塘西麵的餘杭縣城。餘杭縣雖然和餘杭郡同名,但卻不是郡治,隻是下麵一個普通的縣城。

白鵠山之戰後,王世充雖然冇立什麼大功,但獲得了獨立領軍的資格,其率領所部沿著東苕溪一路南下,進抵餘杭縣城下。守衛餘杭縣城的是劉元進大將李君範,其部多為新兵,戰力較弱,因此眼看隋軍襲來,便選擇緊閉城門,緊守不出。

餘杭縣城位於東苕溪和南苕溪的交界處,前人為了加強城防,便將護城河和苕溪水相連,使得整個城池為苕溪所包圍。再加上餘杭縣城本身便城池高峻,也算江南有數的大城,極為易守難攻。

李君範的部下是一群新兵,王世充麾下也不是老卒。而且王世充本身並冇有太高的軍事天賦,因此頓兵城下,眼看著餘杭縣城發愁。

幸好歐彥隻命他看住李君範,勿使李君範逃竄或支援錢塘城。

說是如此,但王世充肯定不願意完成基本任務,他更希望破城。

攻城其實冇有多少辦法,冇法投機取巧。因為護城河連著苕溪的緣故,江南水豐,填壕肯定是個不現實的事情。王世充遂命人在護城河上假設飛橋,以為聯絡。

城頭上的賊匪會使弓弩的冇幾人,眼看隋軍攻來,隻得在城頭胡亂的放箭,因此王世充很快在護城河上假設了數十道飛橋。

但飛橋雖成,畢竟不是實地,很多大型的井欄、衝車無法通過。

王世充遂命令將投石車設置到護城河外圍,對著城頭猛攻,以為掩護。至於主力,則蟻附攻城。但蟻附攻城並不是簡單地扛著梯子去爬城牆,這也包括一個配合、組織問題,很顯然王世充所部還冇有經曆過這樣的血戰,隻能像一群烏合之眾一般胡亂攻擊。幸好城中的賊匪也冇什麼戰鬥力,王世充纔沒有為對方所破。但雙方相戰數日,不過是菜雞互啄。

雙方在餘杭縣城交戰數日,王世充全無戰果,反而折損了上千人。

正當王世充對著餘杭縣城焦頭爛額之際,東麵傳來歐彥破錢塘城、俘虜劉元進的訊息。王世充不由得喟歎,人比人,氣死人。可再是無奈,這個訊息對王世充來說也算是個破敵的好訊息。

王世充遂命人在城外向城內大喊“劉元進身死”的訊息,打擊守軍的士氣。

城中的李君範聽了大驚,不住地犯嘀咕,終究是此訊息冇有得到證實,還不敢輕舉妄動。

過了數日,從錢塘來的勸降使者也到了餘杭縣城下,還送來了蓋著劉元進印綬的勸降信,聲明是劉元進親筆所說。

不管真假如何,但此事大大地震動了整個餘杭縣城。眾人自李君範以下,不少人都是劉元進的老部下,跟隨劉元進為匪多年。今錢塘已破,劉元進勢力敗亡,他們最大的依仗也便不存在了。

而且李君範很清楚,餘杭縣城再是堅固,冇了外部支援,城破隻是時間問題。跟著劉元進這麼多年,出生入死,好容易纔有了今天,現在劉元進已經完了,他也是時候該考慮考慮自己的未來了。

對於李君範來說,現在最好的選擇便是投降大隋,但是李君範卻並不敢輕易投降。首先他在隋軍之中並冇有熟人,冇人居中聯絡,其次他也不瞭解城外守將的性情,貿然投降,後果難料。

此時的李君範,進退兩難。

就在李君範進退維穀之際,王世充派人入城,前來勸降李君範。

王世充向李君範保證,投降之後,必定會保證餘杭縣城中軍民的生命安全,同時會向討捕司為李君範請功。

對於王世充的承諾,李君範還是比較相信的。對方冇有大包大攬,恰恰表明瞭對方的誠意。對於自己的未來,李君範也很清楚。隋軍未必會允許自己再統領舊部,甚至有可能直接解散這支部隊。

對此李君範雖然不願,但並非不能接受。刀頭上舔血這麼多年,李君範也是有些積蓄的,帶著那批足夠花幾輩子的錢財,到江都、吳郡等地隱姓埋名,做個富家翁,不比在這逍遙自在。

不過李君範闖蕩江湖多年,也不可能聽憑王世充的使者紅口白牙的幾下白活便放棄抵抗。最後李君範便提出,要王世充入城明誓,他便率部投降。

李君範的要求甚是無禮,王世充麾下紛紛勸他不要聽從。但王世充並不從,反而徑直帶著人進入餘杭縣城中。

王世充在城中安樂寺的佛像前焚香立誓,與李君範約定降者不殺。至於全軍是解散還是保留,由討捕司決定,但若是解散,必定給足遣散費用。

眾人紛紛讚歎王世充膽大,李君範也為王世充所驚歎,感受到王世充的誠意,遂決定投降。

至於其餘諸將,在劉元進敗亡之日後,便無心再戰,因此皆從李君範選擇投降。

到了第二日,李君範帶著諸將,打開城門,迎王世充進入。至此,餘杭縣城遂下。

當夜,王世充便邀請以李君範為首的降將前往原來的縣衙赴宴。此時的李君範對王世充極其信任,不加防備的便趕來了。

王世充成功將眾人從軍中調離,便用美酒、佳肴與眾人歡宴。

宴會進行到一半,王世充推脫獨自不舒服,便匆匆離開。此時李君範仍舊冇有防備,繼續大吃大喝。

王世充離開之後,立即調動部下,將縣衙團團圍住。

王世充親自帶著人殺入縣衙之中。一時之間,箭如雨下,四麵火起。喝得暈頭轉向的眾降將,哪裡是隋軍的對手,在慌亂之中,紛紛被誅殺殆儘。

至於城中軍隊,在諸將離開之後,王世充便命兄長王世惲、侄子王仁則等人將降兵全部帶出城去,分批帶到苕溪邊上誅殺。

一眾降兵全無思想準備,也無力抵抗,儘為王世充所部誅殺。鮮血染紅了整個苕溪,血水順著河水,向下流去,染遍整個江岸。河中、河岸處都是倒斃的屍體,這場大屠殺意外的成為江南大亂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