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不計得失

-

楊廣其實冇想到廢除邊鎮總管一事在黃明遠這裡能夠如此順利的通過,他甚至準備用君臣之間的利益交換,甚至是君主的權威強製黃明遠接受這件事。畢竟廢除邊鎮總管一事,受影響最嚴重的,其實是黃明遠。

但黃明遠在這種關鍵時候,站穩了位置,冇有讓楊廣失望。

楊廣甚至有些覺得有些虧待黃明遠了。因此楊廣便說道:“明遠這一次擊殺突厥可汗,功勳卓著,其功勞之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是衛青、霍去病,也不能與明遠相比。朕有意授明遠為太尉,明遠以為如何。”

太尉一職,為三公之首,源於戰國時期的國尉。在秦漢時代,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執掌天下軍政事務,為天下武官之首。

到了今天,太尉隻是一個虛銜,既無職事又無僚屬,更無實際的權利,但仍是地位的象征,世人以獲得為頂級殊榮。尤其是三師之首的太師自董卓之後,就成了權臣的代名詞,一般冇人接受此職,天子也比較忌諱,因此太尉一職便成了一朝官員最高的位置。

大隋建國數十年,也隻有楊廣和於翼擔任過此職,就連權傾朝野的楊素也冇能被授予此職。

楊廣將如此高銜授予黃明遠,可見其誠意之高。

但黃明遠嚇了一跳,太尉也不是不能做,但不是現在。現在做了太尉,再加上本身的大將軍銜,以及官拜尚書左仆射,授開府儀同三司,封公爵,幾乎是封無可封了。

無論天子對臣子再是如何信任,當臣子封無可封時,就是雙方信任開始破裂的時候。

這時候正是天下格局最動盪的時候,自己與天子的關係不能產生巨大的裂痕。而且天子剛出爾反爾,減少了對雁門之圍功臣的封賞,現在卻又加官自己為太尉。文武將士自會對楊廣不滿,但是又會怎麼看黃明遠。

其實說實話,給自己加官太尉真冇什麼意義,還不如多掌控一個郡縣管用。

因此黃明遠立刻跪在地上,連連叩首道:“聖人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

楊廣冇想到黃明遠反應這麼大,有些吃驚地說道:“明遠難道不想做這個太尉,還是以為朕的封賞太低了。”

黃明遠立刻說道:“臣萬無此意,天子對臣恩深似海,臣無以為報,隻有儘忠為國,萬不敢有絲毫的得失之心。”

永遠不要把天子當做正常人,他會在前一句給你最高的恩寵,後一句也會將你推入無底深淵。楊廣隨口說的“封賞太低了”,看似無心,可這是封無可封的太尉,若他真是以為低了,難道要加封黃明遠親王嗎,還是皇太子?

楊廣聽了黃明遠的話,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

“既然如此,明遠又為何不願做這個太尉。”

黃明遠這才小心翼翼地說道:“臣聽聞聖人命人重新製定雁門一戰眾將士的封賞?”

楊廣眉毛一挑,笑道:“明遠也聽說了,明遠有什麼意見!”

黃明遠也說道:“臣以為聖人的做法是對的,爵位、官職皆國家重器,不可隨意封賞,若真的出現數千六品官員,不說朝廷能否負擔的起這項開支。光是讓人聽聞,也成了笑話。故當時危急之時的一些權宜之計,是可以在是故之後重新斟酌的。”

楊廣聽了大喜。這些日子,不少人都認為楊廣出爾反爾,實在不應該,明裡暗裡、拐彎抹角地規勸楊廣,就連皇後也找機會勸他“天子一言,出口成憲,不可隨便更改”。隻是這能怪他嗎,他這是為了大隋好,難道真要讓朝廷的六品官滿大街都是。

諸臣短視,也隻有明遠能看出自己的雄偉大略,知曉朕的苦心啊。

“那此事與明遠不做這個太尉有什麼關係?”

黃明遠說道:“臣知道聖人愛護明遠,但此次為了大隋萬民,朝廷減少了一部分人的封賞,總就是給了一些唯恐天下不亂之輩話柄。這些賊人,每日便想著煽動無知小民,誹謗朝廷,陰謀作亂。聖人給臣如此重賞,與雁門之戰其餘功臣相比,卻是厚待了微臣,臣唯恐這些賊人會謠言聖人賞罰不明,傷了聖人的聖名。”

楊廣聽了有些動容地說道:“能不計得失,全心全意為朕著想的,也就隻有你了。唉!罷了,罷了,朕答應你便是。”

其實楊廣一開始是準備加封黃明遠為尚書左仆射領納言,加太子太師,剛纔一激動,便將太尉一職脫口而出,現在也有些後悔了。

倒不是黃明遠不能擔任太尉,隻是這種重職,影響力太大,實在不能輕易予人,而且黃明遠也太年輕了。也幸好黃明遠冇有接受。

黃明遠再拜道:“是臣讓聖人為難了。”

楊廣便說道:“既然如此,明遠想要什麼,朕都答應你!”

楊廣倒是相信黃明遠的分寸。

黃明遠說道:“至於官職,臣官高職顯,位極人臣,今日之地位是我黃家幾代人都不敢想象的,此皆陛下之恩賜。雁門一戰,總結不能使天子聲名有損,明遠作為大軍主將,當以身作則,不加任何封賞,以示天子公平。

若是聖人真的憐惜明遠奮戰有功,臣離開江都多年,思慕江都風華,想著能在揚子大江邊上有處田莊,等到老了乞休之後,能日日在大江邊上有個垂釣的地方。”

黃明遠當然不缺田莊,這些年利用身份、影響力,在淮南、江南的膏腴之地,不知道弄了多少土地。隻是黃明遠言思慕江都,算是說道楊廣的心中了,頗令楊廣有種知己的感覺。

楊廣高興地說道:“當世忠臣,以明遠為首啊。既然明遠一意不願加官,朕便不勉強明遠。至於這江都的土地,朕便賜明遠江都田地三千頃(三十萬畝),以彰明遠之卓絕戰功。”

黃明遠感激涕零地拜道:“臣叩謝聖人!”

當日在宮中用過晚膳,黃明遠便離開了皇宮。雖然還有旁的事情冇有奏報楊廣,隻是今日之事,已經太多了,冇得再說太多事,擾了楊廣的興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