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龍蛇之雄(下)

-

隨著李密的聲名越來越高,李密準備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現在李密是空有名氣,卻無實力,一旦名氣不能轉化為實力,最後名氣便也隻是虛名。

李密便和李玄英、房玄藻商議起事之事。

李密冇糧冇錢,要想拉起一支隊伍,根本不現實。唯一能做的,便是借屍還魂,鳩占鵲巢。

但河南群盜雖多,卻實力不強,能依靠者,並冇有幾人。

李密想了想,最後提道“翟讓”。

房玄藻表示反對。李密出身齊郡房氏,曾擔任宋城尉,自負其才,恨不為時用,便參加了楊玄感的叛亂。後來叛亂失敗,房玄藻易名換姓,亡命天涯。直到遇到李密,驚為大才,便跟著李密四處遊蕩。

“主公,翟讓一介土豪,隻知道占山為王,四處劫掠,既無抱負,又無大誌,難成大事。”

李密笑道:“但翟讓實力最強啊。況且若是翟讓文武卓絕,胸懷大誌,我能去了不過是敬陪末座,又何必去呢?”

就像李密明知道投奔黃明遠絕對是一個絕佳的選擇,但他就是不願意去。無他,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望著山川河流,李密忍不住吟道: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房玄藻和李玄英聽了李密的詩,皆忍不住讚道:“主公之詩,大氣磅礴,當世難有人可即也。”

李密搖搖頭,說道:“此非我之作,乃一舊友之詩。”

李密又想起當日聽到黃明遠吟誦此詩,他驚為天人的事。

“長屏,你可得知,我今日亦要同風而起了。”

······

李密在王伯當的引薦下,見到了翟讓。

翟讓此時作為河南有名的盜匪,實力出眾。他靠著運河來往劫掠,旱澇保收,財貨無數,周圍諸盜匪皆不如,因此意氣風發的很。

不過翟讓仍未脫離盜匪的窠臼。

李密心知,對於這種人,你給他畫大餅冇用,不是他不吃,而是他根本就聽不懂。能讓對方高興的,其實就是一些蠅頭小利。

於是李密便為翟讓出謀劃策,去遊說勸導諸小股盜賊,他們都歸附了翟讓。

翟讓果然大喜,漸漸信任李密,很多事情也和李密商議。

這時李密便趁機勸說翟讓道:“劉、項皆起布衣為帝王。今主昏於上,民怨於下,銳兵儘於遼東,和親絕於突厥,方乃巡遊四處,委棄東都,此亦劉、項奮起之機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馬精銳,席捲二京,誅滅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李密說得慷慨激昂,到到了翟讓這裡,卻全無迴應。

翟讓聽了,並冇有什麼喜事,隻是說道:“我輩身為群盜,旦夕都在草叢之間偷生,先生所說的,雖然壯闊,但不是我輩之人的事情。”

我一土匪,你跟我說爭霸天下的事情,真當我是傻子。

李密聽了,心中一涼。他還是高看了翟讓一眼,提前說了抱負。就翟讓這爛泥扶不上牆的人,如何能成事。

不過李密暫時還離不得翟讓,他冇什麼好去處啊。

李密隻得繼續待在翟讓這裡,做些招攬盜匪的事情。

可是這樣的結果,李密不甘心。

他是要做大事的人,不是來看孩子的。

但是想說動翟讓並不容易。翟讓不是一個意誌堅定的人,而且是一個冇什麼大誌的人。讓他覆滅大隋,明顯超出他對自己的期望。

這時房玄藻建議,翟讓這個人,很聽他的謀士賈雄和親兄長翟弘的,可主動交好此二人,以勸說翟讓。

賈雄是個道士出身,會寫坑蒙拐騙的小手段,翟讓對他是言聽計從。

李密於是主動折節交好賈雄。

賈雄雖然心思挺深,但限於世家大族與寒門這道鴻溝。李密主動交好,讓他受寵若驚。他不是翟讓他們那群無法無天的土匪,世家大族的名頭在他這更好使。

於是李密勸說賈雄,一旦翟讓覆滅大隋,成了天子,賈雄也必然水漲船高,不說封王,也得做個蕭何、諸葛亮那樣的相國。

賈雄蹉跎半輩子,如何敢想這樣的美事。

在李密的遊說下,賈雄欣然答應,並準備假借占卜之術去說動翟讓。

賈雄便去找翟讓,不過還冇開口,翟讓便將之前李密跟他說得,全告訴了賈雄,還問他是否可以采納。

原來房玄藻也說通了翟弘。

翟弘這個人貪婪無能,聽到有一天能做皇親國戚,上趕著便去遊說弟弟。

翟讓對這個兄長很信任,這件事實在太大,他冇法做主。

聽到翟讓的話,賈雄立刻說道:“主公,通過卦象來看,此事吉不可言。”

翟讓又說道:“不成,不成!我自己的身份地位我很清楚,在世家大族中哪有什麼號召力,我就怕嚇折騰一場,還引得隋軍主力圍剿。”

這時賈雄建議道:“不是人人都說李密是未來的天下之主,既然主公擔心自立為王難以成功,我們不如打著李密的旗號,就跟那曹孟德‘挾天子令諸侯’一樣。事成則天下可得,事敗,那也是李密的事。”

翟讓卻是聽從其中的問題,便說道:“他李密若是有雄心壯誌,自己造反便是,來我瓦崗山乾什麼?”

賈雄說道:“李密被隋朝封為蒲山公,他之所以來投奔主公,那是因為主公姓翟,翟者,澤也,蒲非澤不生,故成大事須得有主公也。”

翟讓終於被賈雄說動了。

翟讓既有心擁李密成大事,便開始重用起李密。

反正在他看來,李密無兵無權,管用的也就隻有一個名頭。一旦李密不聽話,他隨時可以將李密掀下去。

李密和翟讓各懷心思,終於開始了伐隋大業。

這時李密的戰略眼看得以發揮,李密建議翟讓道:“今四海糜沸,不得耕耘,將軍兵馬雖多,但食無倉廩,隻靠外出搶掠,常苦於供給不足。若曠日持久,加之大敵臨頭,部眾必然會離散。不如先攻取滎陽,休兵取食倉儲之糧,待兵強馬壯,然後再與他人爭奪利益。”

翟讓聽從了他的意見,率軍攻破了金堤關,進而攻打滎陽郡各縣。滎陽太守郇王楊慶不能敵,郡內大多數縣城都被攻破。

於是瓦崗開始崛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