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兩個大王

-

大隋對高句麗舊地,尤其是薩水以南的地區的統治,一直都不安穩。最大的問題便是冇有遷移當地的百姓,而大隋在當地又冇有什麼統治基礎。

曆史上唐朝遷移了數十萬高句麗人,各地的反叛尚且此起彼伏,更何況今日。

高句麗人共計有三四百萬,薩水以南也得有一二百萬。雖然與大隋交戰時,高句麗多次大敗,青壯銳減,但畢竟人口基數在那裡,高句麗複國組織混跡其中,無論是人口還是資源都很充沛。

大隋雖然看似占領了高句麗大部,但對於很多城池,大隋隻是名義上占領,根本無力控製。很多城池皆是朝三暮四,在大隋和高句麗複國組織之間來回橫跳。因此每每高句麗複國組織一稍微起勢,便有無數城池響應,造成更大的波動。

在靠近西海岸的地方情況稍微好一些,比較此地以平原為主,隋軍控製力強。但朝鮮城往東皆是丘陵地帶,山林密佈,城池眾多,這裡到處都是高句麗複國組織,讓大隋苦不堪言。

此時原高句麗境內的複國組織主要分為三部分。

一部便是高寶藏的報德軍。

一部是淵太祚的兒子淵什彌、所夫孫統領的太白山軍,分佈在整個高句麗的北部徒太山一帶和鴨淥水上遊。

最後一支便是以單單大領為活動中心,活躍在整個樂浪半島北部的武裝力量。這支勢力分作幾十股軍隊,名義上領頭的是高元的庶子高任男,主要領導人包括豆方婁、溫沙門等高句麗舊將。

高任男自稱是高元的庶子,真假不好說,不過掛著個王子的名頭,倒是管用。

原本高任男等人不敵隋軍,屢戰屢敗,一直苟且在單單大領。報德軍攻打鐵原,整個樂浪半島局勢大變,朝鮮城的隋軍也疲於應付,終於讓高任男等人尋到機會。

高任男和豆方婁等人率領四千多臨時集結的部隊,包圍了鏤方縣城。

因為鏤方縣是連接嶺東、嶺西的要地,也是隋軍從朝鮮城到不而城、沃沮城最近的道路樞紐,所以隋軍在此屯兵五百。

駐守鏤方的縣令名孫旋,原本是軍中的一名鷹揚司馬。

鏤方之地,本就高句麗餘孽眾多。他在此地主要任務便是收稅和剿匪,因此鏤方城的防禦倒也嚴密。

城外的高句麗餘孽圍城,孫旋幾次打敗了敵軍的攻擊,甚至還親率百餘名士兵突襲賊軍大營,斬首上百。

本來鏤方城麵對群賊,應該固若金湯,但奈何高句麗餘孽太多,城中大戶不少人都心向高句麗。

在城中大戶李氏的帶領下,不少大家族參與其中,發動暴亂。隋軍在城中腹背受敵,內憂外患之後,孫璿決定放棄鏤方城,率軍突圍。

高任男占領鏤方城之後,其勢大勝,四方響應的人馬更是紛紛來投,頗有一番勝景。

此時高句麗複國組織也對隋軍展開了激烈的報複,原本投靠隋軍之人,凡落到高句麗複國組織的,紛紛被殺,而隋軍被俘虜的官員和將領、士兵,也俱被這群人虐殺。

豆方婁更是建議高任男儘誅殺與隋軍有聯絡之人。

這群複國組織的人,在大山裡憋了這麼久,乍一得勢,個個原形畢露。隋軍多已經撤退,這群人找不到人報複,便拿著當地的百姓、大戶開刀。一個個如魔鬼一般,屠殺、劫掠,無惡不作,幾乎如土匪強盜一般。

於是整個嶺東之地,處處硝煙,血流成河。

黃明離聽聞鏤方縣失守的訊息之後,心亂的他反而鎮定起來。局勢已經敗壞如勢,就是再壞,還能壞到哪裡。

黃明離於是下令,將駟望等東部幾縣的軍隊和官吏也全部撤回朝鮮城,而西麵占蟬(今朝鮮南浦市一帶)、遂城(原牙善城)等地也放棄,集中兵力到朝鮮城。

既然這些高句麗人要鬨,那就讓他們鬨個夠。這個時候讓他們都跳騰起來,往後才能看清到底誰是敵人。

“再命張希康放棄牛岑,不用再等達奚暠,立刻撤回朝鮮城。命達奚暠務必死守鬆嶽城,不得丟失。”

房玄齡對於黃明離的做法有些不太明白,朝鮮城兵力稀缺,現在高句麗人鬨騰起來,兵力更是不足,如何還要留下達奚暠。況且隋軍根本無力救援,死守城池,殊為不智。

“玄齡,新羅人、百濟人的確將咱們分割成數支部隊,首尾不得兼顧,可他們本身也分成數支。咱們分守各地,讓他們也無法集中兵力。

等到遼東援兵到來,反而能各個擊破。”

房玄齡點點頭,冇有反駁,隻是他明白,這樣做太用險了。

朝鮮城以東的各城,接到郡府命令之後,立刻“呼啦啦”地向東撤。沿途糧食儘皆燒燬,給高句麗的複國組織留下一地雞毛的土地。

高任男等人甚至冇有反應過來,隋軍已經不見了。剛開始高任男等人還以為是陷阱,等到試探著打過去之後,才發現隋軍真的不見了。

高任男心中大喜,於是連連驅兵向西,連續占領數十城。

此時的高任男一掃昔日的齷齪,無論精氣神還是誌氣都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其麾下各處頭目也個個水漲船高,一個個都成了人物。

高任男剛逃到單單大領之中,隻是以王子身份對人。後來其軍屢戰屢敗,四分五裂,高任男唯恐引得隋軍追之不停,就更不敢稱王了。

但此時他翻了身,實力又大增,往昔不敢做的事情,這個時候倒是膽大了起來。

在豆方婁等人的勸說下,高任男在紇骨城(高句麗奪回之後,又改了舊名)自稱高句麗大王,任命豆方婁為莫離支。

至此高句麗複國組織出現了兩個大王。

此時高寶藏尚不知道自己在北麵又出現了一個對手,否則的話他都有可能飛到北麵和高任男決鬥。一山不容二虎,這一個複國組織,自然不能出現兩個國王。內部的對手,可是比外部的敵人更可怕。

此時高任男熱血澎湃,下令全軍向平壤城進發。隻要他搶先收複平壤,這高句麗的大王之位誰也奪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