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喋血鬆嶽

-

硝煙散儘之後,大海上一片平靜,隻有海麵上漂浮著的各種木板和屍體,才能述說之前在此進行的慘烈戰鬥。

占蟬外港一戰,百濟水師全軍覆冇,主帥國信沉海而亡。至此,隋軍在浿水河口之敗後失去的製海權,又重新奪了回來。

戰後,黃明俊命人前往朝鮮城報信,而其麾下水師的主力部隊,則來不及多耽擱,便繼續向南,直撲穴口島(今韓國江華島)。

當初岐味主力攻破海冥縣之後,兵分兩路。北路軍先後克漢城、帶方、楊嶽等地,最後在屯有和銀泉分彆為黃明離部殲滅。

而南部的四萬人馬在倭國將領境部臣的統帥下,占領海穀城(今朝鮮延安郡一帶),從北麪包圍了位於鬆嶽城的隋軍。

鬆嶽城位於禮成江、瓠瀘河、漢江、王逢河的交彙處,數麵環水。倭**隊因為多是水師,於是由百濟軍隊為攻城主力圍城,而倭**隊則以穴口島為駐地,負責守衛漢江河口,同時進行水上掩護。

自達奚暠下令堅守之後,鬆嶽城保衛戰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

鬆嶽城所在地是河水沖積的平原,地形平緩,不利守禦。當初為了防禦新羅人,達奚暠便從漢江往北,沿途挖掘了數道壕溝,並與漢江相連,構成密集的水網阻敵。又在城外修建了三座小城,上設箭樓,與鬆嶽城以為犄角之勢。

百濟統帥允忠先後向鬆嶽城發起了二十多次進攻,均是铩羽而歸。

隋軍在城中物資充足,又在城內廣佈砲車,百濟軍一靠近,便要承受漫天的箭雨與石彈。整個鬆嶽城外,都成了修羅場,遍佈屍體。

後來百濟人見鬆嶽城急切之間難以攻破,便請求倭人支援。

主要是攻打鬆嶽城人力消耗太大,百濟人再多,也禁受不住這種消耗。冇道理大家一起來打,光我一個人消耗。

境部臣也知道鬆嶽城下就是一個絞肉機,他的部下加入進去,未必能夠破城,但很有可能損失慘重。

不過雙方是盟友,境部臣也不好拒絕。

境部臣率兵趕到鬆嶽城下,本來是敷衍一下對方,卻發現鬆嶽城緊靠禮成江,雙方離著不過四五百步。

隋軍依靠禮成江,構築了西麵防線。

境部臣便突發奇想,既然禮成江離著鬆嶽城這麼近,不若從禮成江開鑿一條運河,直通鬆嶽城下,使倭軍戰船能夠靠近鬆嶽城,倭軍便可從戰船上發起攻擊。

戰船巨大,上麵可多置弓箭手和投石車,與鬆嶽城進行互攻。而戰船之上蒙上牛皮,又能防禦敵軍的火攻與石彈。

允忠聽了,也不得不讚歎境部臣的奇思妙想。

於是允忠依計行事,派人連夜挖掘運河四百步,使禮成江在鬆嶽城西拐了一個小彎,靠近到鬆嶽城下。

倭**隊果然開著戰船殺到城下。

倭國戰船高大,甚至不亞於城牆。倭國士兵從戰船上用木板搭到城牆之上,連接雙方,然後發起攻擊。

冇了城牆的高度優勢,隋軍的弓弩、砲車也漸漸失去優勢,陷入了和對方消耗的戰鬥中。雖然隋軍砲車戰力強,但冇法補充,經過多日戰鬥,折損超過三分之二。而百濟人、倭人卻是用低質量的投石車消耗隋軍。

甚至為了擾亂城中隋軍的守禦,百濟人從船上不停地出擊,幾次殺上城頭,與隋軍鏖戰。雖然隋軍奮勇,幾次將對方趕了下去,但也是險象環生。

眼看這些戰船如水上堡壘一般,成了鬆嶽城的大敵,達奚暠也不得不數次組織軍隊,企圖占領戰船,但效果並不如意。

百濟人並不缺少士兵,單拚消耗,隋軍並不是對手。

到了四月初,鬆嶽城的戰鬥愈發慘烈。雙方相互消耗到幾乎筋疲力儘,又皆不敢放鬆,隻得咬著牙拚命死撐,鬆嶽城內外,幾如血海一般。

四月五日,達奚暠的副將高元臻不得不親自帶隊突擊。

百餘名隋軍用大木板搭到倭人船頭,高元臻便帶著死士往站船上衝。之前幾次,隋軍都是希望控製戰船。畢竟摧毀一艘戰船意義並不大,倭人戰船眾多,到時敵軍又來一艘,還不如控製戰船,阻塞河道。

控製戰船而不損壞戰船,這一要求當然困難,所以隋軍屢屢不成功。

這次高元臻轉變思路,以摧毀為主。隋軍上船之後,便四麵防火,有倭人殺來,也不與敵軍浪戰。

很快十多艘戰船上火起,大火熊熊,火光沖天。

高元臻等人撤回城頭,又再次搭上木板,從木板上傾倒土石往船上。隨著戰船燃燒,大量的土石減緩了戰船燒燬的速度和程度,使得將毀半毀的戰船徹底將河道占據堵塞。

這些土石都是達奚暠下令從城中挖掘的,為此城中拆毀了上百戶房屋。

隋軍的毀船行動,果然阻礙了百濟人的攻擊。等百濟人將河道清理乾淨,而新的船隻重新就位,又不知道需要多久了。

允忠大惱,但也無濟於事,隻能重新疏通河道。

對於這次的失敗,允忠心中滿是不忿,他認為是倭國人的不作為造成的。倭國人不願意跟隋軍拚消耗,所以將船隻交給他們就後退了,他力有不逮,又顧此失彼,才為隋軍偷襲。

允忠再次請求倭人完全負責西城的攻擊,否則他將請求百濟國內,從新考慮戰後戰利品的分配。

境部臣本來對於負責一麵城牆,百般推脫,但涉及到戰利品的分配,也不得不在意。畢竟倭國人漂洋過海,可不是為了人道主義精神。

最後隻得是百濟人分出五千人馬又五千民夫給倭人支援,境部臣纔不得不勉為其難的接受。

百濟人消耗了這麼多天,早就已經怒火中燒了。

境部臣也知道不能再推脫了,否則雙方得當場翻臉。但境部臣著實不願意,戰船損失了往後還會有,但人損失了,就不會再有了。

倭軍磨磨蹭蹭,不情不願的,最終還是來到戰場。

不過要攻城,還得看蟻附攻擊,水師隻能算是助力。於是境部臣命令水師主力的船隻停靠在穴口城的港口之中,他則率領倭軍離開穴口,攻打鬆嶽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