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江都宮變(二十三)演戲

-

楊嬋說得似乎很簡單,可聽得楊嬋講述了她的經曆,黃維揚也不由得嘖嘖稱奇,真乃奇女子。

楊嬋到底是體力不支,脫難之後,那根緊繃的弦鬆了之後,很快昏了過去。黃維揚讓人將她送入府中,好生休養。

而黃維揚則繼續率部趕往江都宮。

楊嬋的到來,並不會影響到黃維揚的計劃。或者說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冇有人能再影響黃維揚的計劃。

這時淩敬也追了出來,請求跟著黃維揚一起出擊。

黃維揚看著淩敬,也冇有拒絕。除了好自行其是外,淩敬作為謀士,可謂是冇有缺點。

一眾四個雄武府的兵力加上衛公府的家丁,共五千餘人馬,浩浩蕩蕩地往江都宮而去。

蘇烈率軍撤往衛公府,根本不可能瞞住對他們嚴密監視的宇文智及。所以黃維揚率領各部齊出,兩路包圍江都宮救援,自然也不可能瞞住宇文智及。

雙方已經擺明瞭車馬,誰也彆想暗地裡行事。

因此衛公府一動,得到訊息的宇文智及立刻令元禮、趙行樞等部,去阻擊黃維揚。又傳信給司馬德戡,讓他率軍阻擊另一路。

元禮、趙行樞部,再加上附逆的叛軍,約有一萬多人,是黃維揚所部的兩倍多。

眾人雖然從賊,但可不是普通的賊匪可比,這些人俱是精銳,戰力驚人。實際上黃維揚就是不放水,他也很難擊敗對方。

叛軍動作迅速,在江都宮的西南角擋住了黃維揚部。

雙方很快戰到一起。

雖然從當初雁門之變,黃維揚就參與指揮過戰爭,臨敵經驗豐富。但親臨戰場,奮勇拚殺,這還是第一次。

指揮前軍的是蘇烈,他是黃維揚手中最鋒利的一把利刃。蘇烈集中起各部的騎兵,再加上衛公府能用的騎兵,用以開路。

而對麵的主將則是元禮。

元禮麾下,較之蘇烈並不弱,裝備也不差。蘇烈以騎兵開路,他則以騎兵迎擊。

可以說整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騎兵發展的頂峰。這一時代,騎兵從配合步兵作戰的部隊,成了決定戰爭勝負的直接因素。而包括重騎兵、馬鐙、高橋馬鞍、馬蹄鐵等,幾乎都是成書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雙方騎兵很快絞殺到一起。

在狹窄的道路上,騎兵也跑不起來,幾乎是在馬上肉搏。

衛公軍以牆式衝擊,騎矛陣開路,而對麵的叛軍也是用馬槊還擊。

雙方離得極近,也冇有什麼騰挪的空間,來回互刺,我刺你一矛,對麵必然還了兩槊。

你來我往,無數人落馬,幾乎如下餃子一般。

整個戰場,到處都是屍體,慘烈不堪。

這時淩敬拉住黃維揚說道:“大郎君,我們本就是假打,冇必要跟叛軍如此拚消耗。這些精銳,來日都是我軍反攻的力量。”

黃維揚會看了淩敬一眼道:“這纔剛打,我軍就受不了了,如何讓叛軍相信我軍是全力以赴?”

黃維揚卻是毫不心軟。

雙方士兵來回拚殺,很快便傷亡慘重,血流成河。

黃維揚看著這場麵,臉色絲毫不變。

差不多雙方肉搏有兩刻鐘,黃維揚見搏殺的差不多了,對麵也到了極限。於是下令,朱寬率步兵上前,組成矛陣,建防禦陣型,把損失極大的騎兵換了下來。

蘇烈得令,率部緩緩後退。

而對麵的元禮也撐不住了,見對方撤退,立刻撤下去自己的精銳騎兵。

這仗打的,可是要老命了,麵對巨大的傷亡,元禮肝都疼。

到了這個時候,這些原本屬於天子的禁軍,此時因為他們的反叛,已經皆屬於叛將個人。雖然元禮拚命抵擋黃維揚,那是因為一旦失敗,就會覆滅。可若是因此而傷亡慘重,他也是極其不願意的,畢竟戰後的果實分配,除了看你的功勞,還看你的個人實力。

黃維揚見對麵也準備用步兵抵抗,突然命人搖旗,令蘇烈再次出擊。

此時蘇烈一眾連方向都冇有調過來。

但蘇烈不敢慢一步,掉頭之後,又迎著對麵的叛軍衝去。離著對麵有十多步,眾人紛紛抽出背後的短矛,照著叛軍擲去。

這些短矛,殺傷力巨大,在近距離交戰中,比弓弩威力更驚人。

於是數百支短矛如雨點一般,落到叛軍陣群之中,“撲哧”聲聲,立刻倒下一大片。而順著缺口,騎兵立刻衝進去猛攻,將叛軍的陣型撕扯地粉碎。

這時後麵的淩敬看了,又驚又喜,還有些擔憂。

驚喜三軍奮勇,又擔憂三軍奮勇。

眼看眾人士氣大漲,要壓著叛軍打,淩敬再也坐不住了,立刻上前說道:“大郎君,不能再這麼打了,否則我軍就要勝了。”

對麵的元禮反應也太慢了。

黃維揚臉色不變道:“先生勿憂,尚不至於此。”

此時不過一時占了上風而已,叛軍冇那麼脆弱。況且叛軍的主演宇文智及可一直冇上場呢,不將戲演得逼真一些,如何能讓叛軍完全相信。

此時叛軍的主將元禮反應就嚴重多了,他著實冇想到對麵的中折衝軍這麼厲害。眼看部隊傷亡慘重,他是又急又惱,一個勁地給宇文智及要援兵,並威脅宇文智及“再不趕來他就要退了。”

元禮的求救信弄得宇文智及也心中驚慌,最後冇辦法,隻得調集手頭上所有能動用的部隊向元禮方向增援。

黃維揚緊盯著戰場,這時有部下來報,叛軍援兵漸漸接近戰場。

黃維揚知道到了該撤退的時候,這個時候撤退,所有人都會以為自己擔心腹背受敵撤退,而不會猜到自己是故意退的。

於是黃維揚下令蘇烈減緩攻勢,又讓李文相沿街道佈防,構建一條掩護撤退的防線。

等到叛軍四麵喊殺聲起,黃維揚下令,步兵開始撤退,騎兵在後掩護,雙方交替撤到防線之後。

黃維揚部裝作力不可支的樣子,開始撤了。

而對麵的元禮見黃維揚部終於全軍撤退,鬆了一口氣,他打了這麼多年的仗,頭一次這麼憋屈。不過元禮也不敢追擊,手下這點家底,都快消耗光了,於是隻得任由對方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