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東都拉鋸

-

最近一段時間,李密是先悲後喜,小日子過得不錯。

東都小朝廷這邊張方翼雖然穩定住洛陽的局勢,但亦無法阻擋李密的攻擊。大勢在李密這一頭,不是一兩個人能改變的。

不過隋軍緊守城池,所以魏軍也不能輕易便攻克洛陽城。

雙方一直在僵持,在李密看來,洛陽城破,隻是時間問題。因此魏軍士氣高漲,李密也有些得意忘形起來。

魏軍倚仗部隊氣勢勇猛,連續進入東都周邊的皇家園林跟隋軍連續交戰。就連李密也冒險出陣,最後被流矢所傷。

李密是這支軍隊的主心骨。

整個魏國並未成體係,而且組織脈絡不是縱向而是橫行,所以從上到下,其勢力完全是依仗李密一人的威望和能力糅合在一起。一旦李密出現問題,整個魏國便要崩潰了。

果然,李密受傷,魏國內部立刻人心惶惶。

李密不能出來,外麵流言四起,甚至有言李密已經戰死了。

而此時洛陽城中的張方翼等人也瞅準了機會,向越王楊侗建議,趁亂突襲魏國大營。

楊侗依計行事,命張方翼、皇甫無逸、韋津等人各領兵馬出擊,直襲魏軍大營。

這一次,三軍統一由張方翼指揮。

魏軍上下因為李密的受傷,已經生亂,各不相顧。於是在隋軍的突襲之下,全軍大潰,傷亡慘重,連右司馬鄭德韜也戰死了。

此戰之後,魏軍的氣勢才稍微減弱。

而李密也才反應過來,東都城並不是冇有了反擊的能力,要想攻破東都,還真得費些功夫。

李密退回洛口倉城,一邊修養身體,一邊重新組織部隊。

原來投奔李密的部隊各不相屬,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說是投降李密,其實李密根本指揮不了這些軍隊。一旦將領發生反覆,其軍就完全反了。

這樣的軍隊體製,根本不能打仗。

於是李密整編各家,收攏了主力部隊數萬人,分彆交給王伯當、蔡建德、孫長樂等心腹指揮,以為中軍,再配合親信內營,主力部隊的麵貌立刻就大為改觀。

李密整練部隊,其心腹柴孝和也冇有閒著。

在柴孝和看來,李密攻打東都,意義並不大。

金角銀邊草肚皮,東都就是四戰之地。北麵是衛公黃明遠,西麵是李淵,南麵還有楊廣,就是打下了東都,也是四麵皆敵的局麵,實在得不償失。

於是柴孝和就建議李密道:“秦地阻山帶河,有黃河、潼關之天險。當初項羽背之而亡,漢高帝都之而霸。在下以為,魏公不如留一員大將守洛口倉,而明公親簡精銳,西襲長安,百姓孰不郊迎,必當有征無戰,望風而降。既克長安,便經營關中,等業固兵強,尋得良機,方更長驅崤函,掃蕩東洛,傳檄指捴,天下可定。今英雄競起,各地紛亂,實恐他人搶於我先,先入關中,一朝失之,則噬臍何及!”

此時魏國上下尚不知曉李淵已經完全占領關中的訊息。

對於柴孝和的建議,李密有些百感交集。西入關中的策略,就是當初自己建議楊玄感的策略啊。當時楊玄感不遵從,李密還一副明珠暗投的樣子,歎息自己未遇明主。

可是到了李密身上,李密才知道不是楊玄感無能,而要想施行此策,真是千難萬難,他這時才真的理解了楊玄感。

有些事情,真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

李密雖然出身關隴,但他孤身一人逃出,身邊眾人,不是各地盜匪,就是山東豪強,其實力組成,連楊玄感亦有不如。

這些山東人,生於斯,長於斯。若讓他們放棄基業,前往一個前途未明的關中,他們如何能夠願意。

而且就算大家到了關中,必然會有關隴前來分一杯羹。李密本就出身關隴,到時候關東人士怕是要為關隴做嫁衣了。

再者齊周之爭剛過去不過四十年,年紀大的,尚未去世。關東、關西,可謂世仇,關東人士可不願前往關中去捧關西人士的臭腳。

所以綜合起來,就是放棄河南根基前往關中,乃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純屬空想。

今天李密敢下令眾人前往關中,不用明天,今天晚上,下屬所有的將領就能反叛個乾淨。

而光李密一人前往關中,有什麼用。

於是李密隻得說道:“君之所圖,吾亦思之久矣,誠乃上策。但昏主尚存,從兵猶眾,我之所部,並是山東人,既見未下洛陽,何肯相隨西入?諸將出於群盜,本就少有忠義之心,若留之分於各地,怕是要各競雄雌。”

這話是事實,也是推辭。

柴孝和眼看李密顧念如今的家底,不敢打破瓶瓶罐罐,也冇辦法,還想再勸,卻為李密所阻。

柴孝和在心中不由得暗歎,李法主怕也不是英雄啊。

李密雖然冇有從計西進,但過了冇多久,便捲土重來,直逼洛陽城下。

這一次李密的攻勢比上一次還要猛烈,其部屢破隋軍。

楊侗也為李密的攻勢所懾,最後不得不任命前來救援東都的王世充為將,東進偃師,抵禦李密。

王世充從淮北趕來救援東都,諸部皆怯戰,唯有王世充卻是拚死向前,死戰不退。一腔熱血之下,竟然和魏軍打得有來有往,甚至在區域性戰場還屢屢有斬獲。

雖然戰果不大,可跟其餘連連兵敗的將領相比,王世充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王世充又走通了郭文懿的路子,送錢、送物,以求獲得兵權。

郭文懿在朝中大權在握,乃是越王楊侗的頂級心腹。隻不過他根基要淺一些,最大的問題便是冇有軍隊的支援。

於是郭文懿外聯王世充,屢屢為其進言,幫助其獲得了援兵總指揮的大權。

張方翼之前的大勝,實在讓郭文懿和元文都忌憚壞了,二人根本不敢再讓張方翼領兵。

楊侗出於平衡,也隻得同意。

此時王世充也不負眾望,率領五萬人馬,秘密突襲李密所部。李密迎戰失利,連謀士柴孝和亦掉進洛水淹死,為此李密哭得極度悲痛。

之後王世充又在洛口倉西邊紮營,跟李密對峙了一百多天,大小戰鬥打了六十多次。雖未大勝,但也未大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