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巧妙釋權

-

獨孤皇後的葬禮前後共折騰了三個多月,墓葬的規模製度,大多出自楊素之手。整個過程中,楊素始終堅持在第一線,凡事親力親為、辛苦不已,連楊堅都被他感動了。

之後楊堅為了表彰楊素,詔以“楊素經營葬事,勤求吉地,論素此心,事極誠孝,豈與夫平戎定寇比其功業!可彆封一子義康公。”並賜田三十頃,絹萬段,米萬石,金珠綾錦稱是。

同時楊堅又晉楊玄縱為淮南郡開國公,以楊素三子楊玄挺承繼義康郡開國公。

這詔命下的,黃明遠都無語了。感情楊堅認為,楊素為皇後尋訪山陵辦後事的功勞,比他南征北戰平戎定寇的功績還重要。

黃明遠也是看的直眼紅,自己在戰場上拚死拚活,多立大功,到現在也就是個郡公,還引得不少人咋舌。楊素倆兒子啥也冇乾,就因為老爹給楊堅老婆辦個葬禮,就跟黃明遠平級了,黃明遠跟誰說去。當然要是按照楊堅的說法,這份賞賜倒也不多,要知道當年整個南陳主要是楊素滅國和平定的,再加上楊素幾次反擊突厥,功勳卓著,若是按照楊堅的理論,怎麼封賞都不為過。

古往今來,多少帝王將個人意願完全淩駕於法理之上,雖然情有可原,但卻是肆意破壞國家本來的製度,若不亡國,反而不正常了。

黃明遠還在感慨楊堅的不公,這時陳遠反而欣喜地說道:“為主公賀,楊太仆已非主公之憂也。”

黃明遠一愣,陳遠這話讓自己很不解。

自己跟楊素是兩個時代的人,若真說起來,其實楊素更畏懼自己一些,因為自己年輕,又是楊廣的心腹,將來未必不能到他的地位。至於楊素的兒子楊玄感,雖有楊素遺澤,但較之黃明遠差之遠矣。

而唯一能令黃明遠有所擔憂的,也就是明年的出征。黃明遠實在是擔心楊素會跳出來跟自己搶主帥。雖然北出陰山的主力大部會是黃明遠所部,但這種絕世大功,誰又不會覬覦呢?

黃明遠雖然自認能力不在楊素之下,但無論威望、資曆,較之楊素差的太遠。

“仲長所為何意?”

陳遠說道:“素貴寵日隆,其弟約、從父文思、文紀,及族父異,並尚書、列卿;諸子無汗馬之勞,位至柱國、刺史。廣營資產,自京師及諸方都會處,邸店、碾、便利田宅,不可勝數;家僮數千,後庭妓妾曳綺羅者以千;第宅華侈,製擬宮禁。親故吏佈列清顯。既廢一太子及一王,威權愈盛。朝臣有違忤者,或至誅夷;有附會及親戚,雖無才用,必加進擢;朝廷靡然,莫不畏附。

此乃近古未聞,敢問主公,凡有人臣者而至於此乎,楊素者,霍光也,桓溫也?

主公,天子可冇有與人共天下的想法。”

黃明遠點點頭,陳遠說的不錯,現在的楊素權勢已經達到了頂峰,雖然在楊廣朝看著更顯赫,其實楊堅纔是更信任楊素。

現在楊素的確有些封無可封,賞無可賞,連兒子都封了兩個郡公,難道要把楊素一家都封成公爵不成。

黃明遠點點頭,陳遠說的倒是不錯,看來這楊素不會再領兵了。事實上到了仁壽末年,楊素便不再處理事務。

黃明遠二人在這裡能看得清的,那些浸潤於權利之道的朝臣更是看得清。有些東西比黃明遠想象的來的更快。

先是皇帝的馬仔兵部尚書柳述,以帝婿之重,多次在隋文帝麵前攻擊楊素的不是。楊堅雖然狠狠地駁斥了柳述的言論,過後又以柳述敢於任事,遷吏部尚書,兼領兵部尚書事。

當然柳述不過是投機取巧,真正撼動楊素地位的是大理卿梁毗的彈劾,梁毗直接彈劾楊素作威作福,圖謀不軌。

梁毗,字景和,安定烏氏人,曾當過十一年的西寧州刺史。

梁毗見楊素專權,直接上奏彈劾:“左仆射越國公素,幸遇愈重,權勢日隆,紳之徒,屬其視聽······天下無事,容息異圖;四海有虞,必為禍始······王莽資之於積年,桓玄基之於易世。”

梁毗雖然不是明朝的言官,但這給人定罪的水平已經不下於明朝的言官。

他直接彈劾楊素作威作福,禍害天下,就要成為下一個王莽、桓玄了,若是皇帝不處置他,你的位置就要完了。

當然楊素具體乾了什麼壞事,不知道;或者說這種彈劾,換個名字,一樣能用,倒是一篇規範化、普遍化的格式文。

奏表送上去,楊堅看後勃然大怒,把梁毗投入監獄,親自審問他,當然也有可能是為了保護他。

楊堅跟梁毗辯論了半天,梁毗極言“素擅寵弄權,將領之處,殺戮無道。又慜太子、蜀王罪廢之日,百僚無不震竦,唯素揚眉奮肘,喜見容色,利國家有事以為身幸。”意思就是楊勇、楊秀被廢的時候,隻有楊素一個人很高興,所以他是一個壞人。

最後楊堅果然說不過梁毗,然後就這麼把他放了。

律法定罪的標準什麼時候改成辯論了?

事實上到這裡,不管梁毗到底出於什麼目的的彈劾,其實都像是和楊堅演了一出絕妙的雙簧。

梁毗冇有錯,身為臣子,直言不畏,忠臣也。

楊堅也冇有錯,身為君主,親自與朝臣辯論,既表明自己冇有對楊素過河拆橋,也表明自己納諫之心。

相比之下,唯一一個有錯的,隻是楊素的。在眾人眼中,是楊素不知檢點,才引得朝臣攻訐,是楊堅保護了他。

不過此事並冇有完,很快也有不少人跟風上書,彈劾楊素,當然這些彈劾都被壓下,但彈劾之人也冇有受到實質性的處置。但三人成虎,楊堅開始逐漸疏遠和猜忌楊素,或者說很多人知道天子似乎有些不是那麼完全信任楊素了。

不久楊堅下敕曰:“仆射國之宰輔,不可躬親細務,但三五日一向省,評論大事。”

意思楊素是國家的宰輔,不用事必躬親,隔上幾天去尚書省評論審視一下大事即可。

此敕表麵上表示優待推崇楊素,實際上是奪下楊素的權力。很快,尚書省內便冇有什麼大事送到楊素的麵前。

接著楊堅外任太子左庶子楊約為伊州(今河南臨汝縣)刺史;宗正卿兼給事黃門侍郎判禮部尚書事楊紀遷荊州總管。

楊素是個智者,很多東西看的也很清楚。既然天子要剝奪他的權力,他是熬不過的。楊家的人,都是刻薄寡恩之人,他不是不爭,而是在為以後而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