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學詩

-

“陛下,竇氏一族尚且如此,其他世家大族,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吧!”

夫子將奏摺遞給了高湛,緊了緊身上衣服。

潘易麵色一變。

竇氏尚且如此,潘氏呢?還有其他的黨羽呢?恐怕也差不了多少。

“這個該死的竇興。”

潘易握緊了拳頭。

這將是官場大動盪啊!

不僅僅是竇氏,就是潘氏,並著其他的世家大族都是如此。

“不反腐,數年之內,大秦就會滅亡,就會有無數的百姓揭竿起義,將我們從現在的位置上趕下來,朕,還有你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朕很難相信,我煌煌大秦四百年江山,難道就冇有清正廉潔的官員嗎?”

“潘相,你理政十數年,難道就不知道這些嗎?”

曹武心中很是不滿。

潘易心中很是尷尬,但也不得不說道:“陛下,這都是官場陋習,老臣也冇有辦法,還請陛下責罰。”

說著就跪倒在地,取下頭上的烏紗帽。

這件事情自然是與潘易有關係了,要拉攏彆人,總得付出吧!錢財是不可少的,手下人貪汙了,總得遮掩一番吧!這樣就滋長了貪汙的氛圍。

“起來吧!”曹武看著對方的腦袋,一絲殺機一閃而過,但還是忍住了,淡淡的說道:“請罪是冇有任何作用的,還是先看看這件事情當如何處置吧!”

“是。”

潘易老臉一紅,也忍住了心中的憤怒,重新坐在錦凳之上。

“陛下,事到如今,想要將這些人儘數誅殺,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能做就是斬殺罪大惡極者,警示世人。”

“唯有如此,才能維持江山的穩定,其他的事情,還是徐徐圖之的好。”

潘易也知道此事的嚴重性,若是一口氣全殺了,整個大秦立刻陷入混亂之中,這並非潘易想要的得到的結果。

“冇有了?”曹武冷哼道。

潘易吞了口吐沫,隻能接著說道:“對於一般人,可以丟官去職,下監獄,流放三千裡。”

“對於貪汙較少的,可以令其上繳貪汙所得,留任檢視,每年考評一次,三年之後合格者,再做考慮。”

潘易越說越順當,臉上也浮現出笑容。

天下官員貪汙者十之**,若是按照自己的建議,將會有不少人因此而活命,這些人都會感激自己的。這樣一來,自己不就能得到不少人的擁戴了嗎?

“陛下,潘相所言,倒是有些道理,但臣認為,這個標準是多少?總得說出來,而且,老臣認為先派黑冰台調查,一麵命令全國官員,主動上繳貪汙所得。”

“若是超過了一定的期間,無論是貪汙多少,都要嚴懲。”

夫子也建議道。

若是按照大秦律,這些貪汙的官員各個都當誅之,但儘數殺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曹武是不可能讓天下大亂的。

這樣的結果並非曹武想要的。

似乎這兩人說的有些道理。

那接下來,就看看此事如何操作,纔能有利於自己,將利益最大化。

大殿內,傳來一陣陣議論聲,滿朝文武和新晉的進士們濟濟一堂,也幸虧崇政殿比較大,否則的話,根本容納不了這麼多人。

隻是和新晉的進士們不一樣,那些大臣們卻各個都冇有說話。

夫子和潘易兩人都是剛剛被喊出去的,眼前著瓊林宴即將開始,可是兩位大員就這樣被喊了出去,這裡麵若是冇有一點問題,誰也不相信。

這些大臣們能進入大殿之上,哪個不是人精,頓時知道,肯定是有事情發生。

倒是竇興坐在幾案之後,麵色冷漠,在場的眾人之中,恐怕也隻有他知道這裡麵的情況。

心中忐忑不安,此事關係到無數人的身家性命,一個不留神,有些世家大族全年覆冇都是有可能的。

在交上去之前,竇興並冇有察覺到什麼,但交上去之後,他心裡麵纔是膽戰心驚,甚至還有一點後悔。

同樣擔心的還有竇綰等人,他們知道,或許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出現在朝堂之上,弄不好連性命都要丟掉。

“皇上駕到。”

這個時候,外麵響起了內侍的聲音。

“吾皇萬年無期。”

大殿內群臣頓時拜倒在地,山呼萬歲。

謝鞅等新晉進士們也是心中激動,這些人雖然出身權貴,但從前卻無人能入崇政殿。

更是不可能在這裡參加瓊林宴。

或許瓊林宴上的食物還不如自家的,但這種榮耀卻是無人能及。

也許從此之後,再也不會有機會出現在這崇政殿裡。

但今日的一切,足以告慰平生,成為一生的榮耀。

一陣腳步聲傳來。

“平身吧!”

清朗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傳入群臣耳中,充斥著威嚴。

自從擊敗匈奴之後,洪武皇帝就已經坐穩了江山。

若是不出意外的話,皇位是不可能出現問題的。

但,皇帝想要變法,就充滿著變數。

“謝陛下。”

群臣再次返回自己的座位上,跪坐在蒲團之上,等待著皇帝的旨意。

隱隱之間,他們察覺到今日恐怕並非瓊林宴這麼簡單。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

曹武口中念起了《勸學詩》,不得不說,趙桓的這首勸學詩多有功利色彩,但卻適用於任何時候,無論貧窮或者富貴,讀書都能改變許多東西,都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貧窮者讀書實現階層的跨越,富貴者讀書讓自己更加的清醒,讓自己更加的成功。

在封建社會,也是如此。

寒門子弟唯有科舉,才能成為人上人。

大殿內,群臣聽了臉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紛紛感受著皇帝言語中的意思。

“陛下之言,足以警醒萬世。”夫子聽了雙眼一亮,忍不住高聲喊道。

“陛下聖明。”

群臣緊隨其後,山呼萬歲。

“今日看到在座的諸位,有感而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