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擊潰鮮卑

-

上萬士兵齊聲大喊,聲勢駭人,正在攻城的鮮卑人也聽到了,不由地停了下來,紛紛往聲音傳來的方向。

“衝啊!”張遼一聲令下。龍吟、龍躍兩軍一萬騎兵向鮮卑人衝殺而去,上萬戰馬奔騰,那是何等氣勢?

鮮卑人看到漢人騎兵氣勢洶洶地殺過來,嚇得趕緊從雲梯上下來,往自己陣營跑去,想找戰馬騎馬逃跑。

龍吟、龍躍兩軍騎兵速度更快,十幾個瞬息時間之後,便殺到了鮮卑大軍麵前,士兵們舉起短刀,砍向鮮卑士兵。

鮮卑士兵的戰馬放在後麵,大多數士兵還冇來得及上戰馬,就被龍吟、龍躍兩軍騎兵衝殺,瞬間大亂起來。

鮮卑將領嘗試著組織軍隊反擊,但都冇能收攏收兵,不到半刻鐘,鮮卑將領便放棄了,轉身往西北方向逃跑而去。

半個時辰之後,張遼率龍吟、龍躍兩軍騎兵將鮮卑士兵消滅殆儘,他才下令停手,並讓士兵收拾戰場。對於逃跑的鮮卑士兵,他下令繼續追擊,衝殺了幾裡路。鮮卑人逃散了,士兵才陸陸續續回來。

張遼和孫乾來到廣武縣城下,朝城上大喊:“我乃征北將軍座下龍吟軍統帥張遼,請城上

主事之人出來答話。”

這時廣武縣城門突然大開,幾個人走了出來,為首的一個年約三十左右的文士。

“下官乃雁門郡太守郭縕,拜見張將軍。”

張遼見對方對他行下官之禮,心裡很受用。不過他平日為人謙遜,就趕緊下馬:“原來是郭太守,久聞郭太守出身太原陽曲郭氏,今日一見,果然不凡,真是名不虛傳。”

郭縕被張遼這麼一誇,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張將軍過獎了,張將軍年紀輕輕,已身居高位,那纔是英雄出少年。”張遼如今年紀也隻有二十四歲而已,跟隨劉鑫征戰已有三年多時間。

“今日鮮卑人來犯,幸得張將軍相救,真是感激不儘,如將軍不嫌棄的話,可入城內歇息一下,讓下官儘一下地方之誼。”

張遼本不想進去的,但考慮到士兵一路行軍、廝殺,確實疲憊了,不如讓大軍在城外休息一下,自己正好進去喝幾口水。

“好吧!本將軍就不客氣了,那就叨擾郭太守了。”

郭縕帶著張遼和孫乾來到廣武縣衙署,派人準備些酒水飯菜,以招待張遼。

“今日鮮卑人來犯,下官這廣武城內隻有兩千多士兵,本以為必死,幸虧將軍及時趕到。”

“郭太守客氣了,鮮卑人南下想擄掠上穀,被我右北平軍隊擊敗,又轉而擄掠代郡,代郡原由幽州劉虞掌管,劉虞又被公孫瓚所殺,處於無人治理的境地。”

“征北將軍就讓本將軍率軍前往代郡,才知鮮卑人擄掠了代郡之後,進入雁門郡了。鮮卑人作惡多端,擄了代郡就想逃,我豈能容忍?便一路追來。碰巧碰到鮮卑人攻打廣武縣,我自是不能置之不理。”

這時,從屋外進來一個年紀五六歲的孩子,看到郭縕就湊了過來:“阿父!阿父!壞人跑了嗎?”看來這孩子是郭縕的兒子。

郭縕往前一步,抱住自己的兒子:“壞人已經跑了,就是被這位將軍給打跑了,哈哈!”

小孩子看著張遼,咯咯笑著:“這將軍好高大,比阿父高!”

張遼看見孩子很可愛,心裡也是歡喜得很,他朝孩子做了個鬼臉。孩子被逗得笑個不停。

“阿父,將來我要學本事,和這個將軍一樣,打跑壞人,保護阿父……和百姓。”

“哈哈哈哈!”張遼聽了大笑起來,這孩子太有趣了。

“小兒童言無忌,讓將軍見笑了。小兒名叫郭淮,自幼跟著下官,他就想當一名將領。”

“還是郭太守教導有方,孩子這麼小的年紀,就有保家衛國的誌向了。”張遼誇完孩子後,突然又想起一事來:“郭太守,據我所知,鮮卑人應該有超過兩萬兵力纔對,怎麼今日攻廣武城似乎隻有幾千兵力?”

郭縕放下兒子,讓兒子出去玩,然後纔回答張遼:“鮮卑人有多少兵力,下官確實不知,隻是有部分鮮卑人往廣武西北而去,馬上還有些東西,看來應該是搶了代郡之後,所獲頗豐,便讓一部分人把這些擄掠所得先帶回鮮卑。”

“廣武縣西北方?”張遼突然頓了一下:“鮮卑人會路過馬邑?”

郭縕愣了一下,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張遼蹭得站了起來,朝郭縕抱拳施禮:“郭太守,今日本將軍還有急事,先告辭了。”

“張將軍你?”

“馬邑是本將軍的家鄉,本將軍不能不過去看一下。”說完,張遼大步跨出。郭縕這才知道,張遼是雁門郡馬邑人。

張遼率著近萬騎兵,匆匆啟程,向馬邑而去。兩天之後,他來到了馬邑,一路上冇發現鮮卑上擄掠的痕跡,心裡才放鬆了許多。看來,鮮卑人可能是擄掠收穫已經足夠,無力再擄掠馬邑。

不過,既然已經來到馬邑了,他總得回一趟家鄉。他率著大軍來到了家鄉所在村子。聽到有軍隊到來,村裡的人惶恐不安。張遼離家至今有七年時間,已從一個幼嫩的小白臉,成長成一名統率著上萬兵馬的大將。家鄉之人也有人覺得張遼的麵孔有些眼熟,卻無人敢上前相認。

當時離家之時,張遼曾在幷州刺史張懿手下為兵,張懿被匈奴人所殺,他又跟著丁原。後來,他隨丁原去了雒陽,又輾轉在董卓、呂布手下為將。在與劉鑫對戰時兵敗被俘,這都是三年多以前的事情了。想到這些,張遼心中一陣感慨,人的命運真是奇妙,當初他被抓時,真是萬念俱灰,如今卻成長成為一名右北平大將。

此刻,張遼心情很複雜。他先讓士兵找個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然後來到自己家。他下了馬,輕輕地敲著自己的家門。過了一會兒,門裡麵響起問話聲:“誰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