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滅袁之戰(二)袁紹之策

-

沮授獨自一人,去張燕的營寨,本來太史慈不願意讓他去的,張燕雖率兵而來,但畢竟還不是自己人。沮授卻毫不擔心,他見過張燕,覺得張燕這人還是比較重承諾的。既已表示臣服,且又帶兵而來,斷無算計他的道理。沮授很快就見到了張燕。

“參見張帥!”黑山軍與黃巾軍同出一脈,一般以渠帥稱其首領,是以沮授也稱他為張帥。

“想不到在這裡能見到沮先生,看來沮先生已在幽州擔任要職?”

“慚愧,目前在軍中擔任軍師一職。”

“軍師?為何我從未聽過有此官職呢?”

“哈哈,張帥不知,我幽州軍的軍製特殊,與其他地方不同。”

“哈哈哈哈,原來如此。”

“對了,我們將軍還讓我向張帥致謝,四年多以前,還是張帥鼎力相助,將軍才能順利從雒陽撤回右北平。”

“征北將軍客氣!”

寒暄了一會兒後,沮授無意跟張燕聊起太多無關的話題,又說道:“張帥,既然你大軍已到,咱們就約定兩天後一起攻城如何?”

張燕低頭沉吟了一下:“好,既然來了,就以你們幽州軍為主,兩日後同時攻城。”沮授和張燕談完之後,便先回幽州大營。

在他離開之後,黑山軍的幾個將領也商議了起來。

“張帥,那沮授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讓我們攻城,想削弱我軍兵力。當初你就不應該受那沮授的慫恿,向劉鑫臣服。”說話的是黑山軍中另外一名渠帥,名叫張白騎。他真名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隻是因為常騎白馬,故叫張白騎。

“白騎,非我想臣服於劉鑫,如今劉鑫權勢如日中天,如果拒絕他,他頃刻之間,便率軍進入幷州!”

“怕什麼?我們以太行山阻擋袁紹,也能以太行山阻擋劉鑫。”

“那如何一樣?擋袁紹是因為我們與公孫瓚結盟,而劉鑫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消滅公孫瓚,大敗袁紹於中山。劉鑫實力,非我軍能抗衡!”

“可是,公孫瓚乃我黑山軍幾年的盟友,如今被劉鑫所滅,我等卻反而與劉鑫有盟約,如此天下人必恥笑我黑山軍的反覆無常!”

張燕聽了這話,心中有些疑惑,這張白騎怎麼也關心起黑山軍的名聲了。黑山軍為匪數年,哪有什麼名聲可言?

“白騎,劉鑫與袁紹、公孫瓚等不一樣,他異常強大,很有可能會成為一方霸主,我黑山軍夾縫生存,已是不易,若因此得罪劉鑫,那太不值得了。”

“可若此戰我軍助劉鑫,對我軍有什麼好處?若劉鑫擊敗袁紹,我軍又如何自處?”張白騎這麼問,顯然明白劉鑫擊敗袁紹後,亦有可能兵進幷州之地。

張燕聽了,搖了搖頭,他也不知道屆時該怎麼辦?

“那兩天後攻城呢?攻城素來非我軍所長?”

“自然全力施為!”

張白騎聽了,心中一凜,以他的意見,應該是放水才最劃算。

……

鄴城,袁紹已經知道張燕率三萬黑山軍前來,心中大驚,又召集幾個謀士,商議對策。

“想不到劉鑫竟能與張燕聯盟,真是意想不到,張燕雖多次與我軍交戰,但與劉鑫的關係應不至於這麼融洽。”

“一則張燕收留了公孫瓚之子公孫續,張燕與公孫續的私交極好,好到甚至願意把自己的軍隊交給公孫續指揮。二則,劉鑫是公孫續的敵人。張燕卻一麵保持與公孫續的關係,一麵又與公孫續的敵人交往。”

許攸對張燕的做法感到很不解。

“子遠過慮了,張燕收留公孫續是真,但劉鑫並非非得抓住公孫續,且劉鑫勢大,張燕迫於壓力,不得不相助?總之,張燕助劉鑫,跟公孫瓚毫無關係,反倒是我等錯看形勢了。”

逄紀反駁了許攸之後,又轉向袁紹:“主公,張燕雖出兵助劉鑫,但兩人並非一條心,我等便有可利用之處,我有一計獻主公。”

“哦!你有何計?快快說來!”聽說逄紀有辦法,袁紹心喜。

“黑山軍中派係極多,其間並不和睦,張燕不過推舉出來當首領而已。以往主公聽從某些人的計策,執意要清剿黑山賊,才導致黑山賊上下一心,與我軍為敵。”

許攸心中一陣惱怒,他就曾建議過袁紹清剿黑山軍。

“如今,我軍可以派一說客,出使到黑山賊,拜訪其中的一些渠帥,說服他們,讓他們反對張燕,或攻城時不出力,屆時我軍壓力驟減,就無須畏懼了。”

袁紹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哪料,許攸又出來反對:“主公,我軍與黑山賊已戰得你死我活,黑山賊又如何會被我軍說服?”

“無妨,黑山賊與劉鑫合作,並非真心,若劉鑫占據冀州,下一步必會侵犯幷州,張燕遲早滅亡,所以這裡是有機可乘的。”

“以我軍的名義去說服張燕及其手下渠帥,確實不妥,但可以冒充他人,去和張燕及其手下渠帥接觸。”

“冒充他人?冒充誰?”

逄紀說出一個人名來:“曹操!曹操占據兗州,窺視冀州之地,擔心劉鑫奪冀州,於是以錢財賄賂黑山賊渠帥,阻止劉鑫奪冀州,這理由說得通。”

“可是,曹操亦曾與黑山賊多次交戰,黑山軍諸渠帥又如何會聽曹操之言?”許攸又反對道。

“曹操攻的是盤踞於河內的於毒、白繞、眭固等人,與張燕、張白騎、張雷公、於羝根、李大目等人何乾?都是黑山賊,於毒等人在河內,張燕活躍於太原,兩地相差上千裡,於毒等人與張燕等冇有關係。”

許攸聽了逄紀的話,心中氣惱,卻一時不知道如何反駁。

“那以元圖看,應派誰去呢?”袁紹看許攸冇反對,就想采納逄紀的意見。

逄紀摸著下巴思考起來:“此人平日聲名不顯,不為他人所知,張燕及手下一乾渠帥甚至不知道他的存在。”

“有了……”逄紀想到了一人:“辛毗辛佐治!辛仲治之弟。兩兄弟投靠主公數年,仲治名聲更顯,佐治雖不為人所知,卻有辯才,可讓佐治出使張燕,陰結黑山軍其他渠帥,許諾好處,舍些財物,必馬到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