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石門之戰(八)趙雲和太史慈的絕妙配合

-

“太守,襲營的機會難得,今夜張舉敗軍歸營,必會騷動,這就是千載難逢的時機。如果太守信任某,讓某去吧!”趙雲抱拳主動請纓。

如此劉鑫就不能不慎重考慮,他心裡正想招攬趙雲,如果拒絕了,肯定會在趙雲心裡留下不好的印象。看來,這險還真得冒一冒,打仗哪有一帆風順的。

劉鑫故作思考,一會兒後才點了點頭:“好吧!子龍你帶剩下的八百騎兵去,記住,見機行事,如果有機會就襲營,如果冇機會或被髮現,則以保全自己為第一要務。”

趙雲聽了點了點頭,然後去做準備出發。

“子義,你留下五百步兵守營,其餘均帶出去,一旦子龍得手,你就趁勢殺進去。能否破敵,就在今晚了。”

“好!”太史慈也去做準備。隻剩下劉鑫自己,留在營中無事可做。

話說兩刻鐘之後,趙雲帶著八百騎兵,從大營北麵悄然出營而去。他繞了個半圈,半個時辰後,來到了張舉的大營側麵。在距離張舉大營還有三裡路左右的地方,趙雲讓所有下馬,安撫馬匹,避免馬匹受驚。同時,熄滅火把,好在眾士兵已經適應了黑暗,仍能借月光前行。

很快趙雲來到了張舉的大營外僅有一裡地的地方。他讓士兵等待,自己帶著幾個人,悄悄地潛到距離大營僅有十丈左右的地方,營內士兵並冇有發現他。

此時,張舉的大營點著火把,在昏黃的光照下,趙雲看出大營一片混亂。果然,襲營失敗後,張舉的大營內士氣低落,士兵怨聲載道,傷兵也在不斷地呻吟。一些士兵陸陸續續從外麵回來。反正,營中亂得很,也冇人休息睡覺。

趙雲想起劉鑫的話,也擔心有詐,便不急著動手,而是觀看了一會兒。半刻鐘過後,他覺得張舉的大營是真的亂了,不像是作偽。他握緊拳頭,暗下決心,襲營。

他回到騎兵所在的位置,召集手下騎兵,做好安排。他一聲令下,士兵們紛紛上馬,排列佈陣。

趙雲舉起手中長槍,讓士兵慢慢騎馬向張舉的大營走去。馬蹄發出輕微的聲音,但營內混亂,士兵似乎冇有注意。

還有半裡距離的時候,趙雲打了個手勢,兩側的士兵打起陽燧點火套件,點起火把,照亮了眼前。

趙雲舉起手中的槍,大喊一聲:“兄弟們!破敵就在今晚,衝啊!”他一馬當先,往前衝去,八百騎兵分成四列,尾隨向前衝。

此時敵軍大營終於發現了敵情,然而半裡距離,趙雲騎馬瞬息之間便衝到大營門口,舉槍刺死守營的士兵,帶領騎兵殺入營中。按趙雲的安排,中間兩列殺敵,兩旁兩列先縱火,拿著火把將一個又一個的營寨點燃。趙雲率領騎兵一陣衝殺,大營很快就炸營,士兵猶如無頭蒼蠅,到處亂跑。大營內也是火光四起。

與此同時,在張舉大營的正前方,太史慈早就做好了準備。當他看到張舉大營火光四起,知道趙雲得手。

“右北平的兄弟們,就是這些混蛋擄掠我右北平,殺我父老鄉親,報仇雪恨,就在今晚,大家衝啊!”太史慈舉起手中之戟,身先士卒,向敵軍大營衝出。

張舉正在中間的營寨裡,為晚上襲營失敗一事而懊惱,聽到外麵的叫喊聲,原本他冇注意,襲營失敗,士兵回來後個個都在發牢騷叫苦,本來就很吵。過了一會兒,他才發覺不對勁,連忙出營一看,頓時傻眼了!完了,完了,整個大營都亂了,士兵到處亂跑,營寨處處著火,他根本就無法組織起防線。他處心積慮地襲劉鑫的大營,卻冇想到會反過來被對方襲營。

他嘗試著指揮士兵反擊,但冇人聽他的話。後來,他自知事情已無法挽回,歎了一聲,趕忙找來自己的親兵,備好馬匹,準備開溜。

趙雲本來隻想衝擊一下便走,但看到敵營大亂,便決定來回沖擊,後來與太史慈的步弓會合。

一個時辰的衝殺,遠處的天空露出了魚肚白,張舉的士兵除了死的,已是一鬨而散,張舉也不知去向。大營裡隻留下滿地的屍體,以及未燒儘的殘骸……

劉鑫也來到敵方大營,看到滿目瘡痍的大營,心中一陣喜悅,真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太史慈和趙雲迫不及待地向他彙報戰果。

“張舉已經完了,他的八千士兵,除了眼前死的,被我們活俘的還有兩千人,其餘都逃散了。不過,張舉跑了,真是可恨。”

“張舉如今已是喪家之犬,逃就逃吧!我們傷亡如何?”

“騎兵傷亡一百多,步弓傷亡兩百多。”

“好,安排士兵們打掃戰場,然後休息。”

……

大勝之後,太史慈和趙雲睡得可甜了。劉鑫獨自一人在大營裡,靜待前線訊息。右北平軍紮營之處,與石門前線戰場距離隻有不到一個時辰的路程。與張舉的急躁來看,雙方大戰將近,或者已經展開。

直到接近午時,趙雲和太史慈才醒過來,來到議事的營寨。

“太守,石門那邊有訊息嗎?”

“還冇有,應該快了。”

又過了半個時辰,斥候終於來報,公孫瓚軍與張純、丘力居軍已經於半個時辰前大戰。

劉鑫一聽,立即下令:“大軍開拔,前往石門。”

除了輜重部隊,右北平軍如今戰力不足二千五百,這點兵力恐怕無法參與大戰。當然,劉鑫也不打算真的把自己的軍隊投入到大戰中,他隻是想伺機而動,看看有冇有撿漏的機會。

大約一個時辰後,劉鑫率右北平軍來到戰場側麵。三人先將軍隊隱藏在遠處,然後悄悄摸近,觀看戰場上的情況。

戰場之上,雙方戰得難捨難分。公孫瓚的騎兵與烏丸騎兵已在正麵交戰,公孫瓚似乎取得了優勢,場麵壓製了烏丸騎兵,逼得烏丸騎兵步步後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