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驚現線裝書

-

天矇矇亮,兩艘鬥艦啟程,劉鑫正在睡覺,絲毫冇感覺。等他醒來時,天已大亮。整整一天的行程,直到午時左右,船隻已經到達遼東遝氏縣。

劉鑫還覺得挺快的,於是誇了誇韓當:“義公,乾得不錯,總共行船的時候合起來也就十二三個時辰,算是比較快了。”

“將軍,你冇注意到風向,吹的是西北風,也算是順風了,如果不順風的話,起碼還要再行船四五個時辰。”

劉鑫聽了韓當的話,心裡覺得寬慰,他覺得韓當正在慢慢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海軍將領。

遝氏港的建設要比昌城港慢很多,孫邵也冇跟過來,劉鑫隻是草草地看了一下。他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體驗一下從右北平到遼東的海上行船過程。

隨後他和韓當仔細溝通一下,日後海軍怎麼從遼東向青州東萊行軍的方案。劉鑫提出先行軍到遼東與東萊途之間的一個島嶼上,然後再從島嶼進軍東萊。韓當則表示會儘快落實好遼東到東萊的航線。

三天之後,劉鑫與賈詡等人,坐著船原路返回右北平昌城縣。果然如韓當所言,回去了逆了風,行船差不多十七個時辰纔到達。這船坐久了,劉鑫也感到疲倦。

……

連續幾天時間,劉鑫都留在家中當奶爸,照顧著小劉佑,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蔡琰的壓力。時間長了,小劉佑看到他終於也不哭了。

這天,劉鑫去了一趟衙署,找徐乾瞭解一下書局的事情。

“將軍!”徐乾連忙向劉鑫施禮:“前幾日我本想去找將軍,彙報一下書局之事,豈料將軍去了遼東?”

“哦!你能主動找我,看來是有些成績了!”

“將軍說笑了,將軍委以重任,我豈敢輕視?”

“行,那你說吧!”

徐乾並冇有說什麼,而是掏出一張紙來,遞給劉鑫。劉鑫很是好奇,接過來一看,上麵是大漢書局所出的書的書單。他細細一看,上麵有什麼《女子生養六法》、《百姓養羊之法》等十幾個書名。也就是說,在過去的將近一年裡,大漢書局出版了十幾本書。

“你這裡有上麵這些書嗎?”

“將軍放心,自然是有的。”說著,徐乾把這十幾本書各一本都搬了過來。

劉鑫拿在手裡看一下,這書居然還是線裝書,他倒是有點吃驚了:“你這書是線裝的?我記得我老丈人出的書都是捲起來的。”

這時代的書,一般都是卷軸式或對摺式裝訂,可冇有線裝書。

“將軍有所不知了,蔡先生的書是以前出的,都是直接捲起來,如今這線裝書還是咱們右北平的印刷作坊的工匠想出來的辦法。”

這工匠都他媽的有智慧,我國使用了上千年的線裝書就這麼偶然就被髮明瞭。

劉鑫好奇起來,仔細看這線是怎麼裝訂上去的。

徐乾似乎看出他想乾嘛,便解釋道:“我去過印刷作坊,他們使用的針是鐵匠特製的,很尖,纏上線,就把針放在書上,用錘子一敲就直接穿了孔,可方便了。如今這紙也薄了,隻要不是太厚,一般紙不會破損。”

“如此一來,我等以後出書就方便了許多,這麼裝訂檢視也方便,外觀也很精緻,看著大方。這等好事隻有咱們右北平纔有,北海可冇有,哈哈哈哈!”

徐乾心裡非常高興,似乎正在為自己幾年前做出的從北海來到右北平的決定而高興。

“那你這麼一本書的成本是多少?你售價多少?”

“這個……”徐乾略微猶豫了一下,他看了一下劉鑫手中的書:“這本書大概是三十張紙,印刷作坊的成本大概是四十錢左右,我們書局賣七十錢,一本賺三十錢。”

“那你印刷多少本?”

“剛開始時隻印了一百本,後來加印了四百本。。”

劉鑫細想了一下,紙張成本最多隻有十錢左右,隻印五百本的話,那印刷成本就很高了,光工匠刻雕版的費用就得四五千錢以上,分攤下來就是每本十錢,再加上其他費用,確實成本不低。

左伯這幾年研究活字印刷術冇進展,使用的還是這雕版印刷,雕刻成本太高了。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這個售賣價格也不低,右北平的百姓一個月收入也就七八百錢,花七十錢買本書,難免會心痛。

“那售賣情況呢?”

“賣得可快了,咱們書局在土垠城開了家店鋪,店鋪大多數時間都是空的,這書一上來就賣完,店鋪都無書可賣。”

“哦?都是誰買去的!”

“將軍呀,這書市麵上稀罕,可冇多少人見過,很多富人都買回去,放在家裡當藏書。”

“什麼?”劉鑫鬱悶了,他這麼做是希望百姓受益,而不是讓某些有錢人把書當古董藏起來。

“偉長,你我做這事,是希望百姓從中得到好處,百姓買了,那纔是好事。”

徐連忙分辯:“百姓也有人買,就是少了些。可是,書局開的店鋪,客人都能買,我又哪管是不是百姓?”

“這簡單,以後這種關乎民生的書籍,要把價格降下來,多印刷一些,靠量來賺錢,例如這本書成本四十錢,反正已有版,你再加印一千本,價格就賣五十錢,加印的書,冇有雕版成本,成本要低很多,五十錢已經是賺了將近十幾錢了,放著慢慢賣,賣到完為止。”

“這……”

“你照著做便是。”

“好吧!”

徐乾迴應了之後,劉鑫才翻開檢視內容,內容都很直白,枯燥無味。他見慣了21世紀的書籍,隨便翻了一下,便覺得無趣。他心想,這書適合這個時代的百姓就行。

“這書中的內容都是技匠們口述,由書局的吏員抄寫的,用的都是白話,這樣百姓也看得懂。對了,我們書局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名技匠了。”

劉鑫微微點頭:“這遠遠不夠,還要繼續努力。”

他翻了一本,看得差不多了,就放下來,又翻起其他書,挨個看了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