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終是結了盟

-

孫策隨便反駁:“董先生此法,豈不是還是以我的兵力,來鎮守司空的領土嗎?”

“非也。”董昭決定亮出自己最大的籌碼:“隻要吳侯答應聯盟,司空便把合肥讓出來,軍隊撤退回豫州,吳侯隻需進軍淮南,淮南就歸吳侯了。”

“司空願意把淮南送給我們?”

“正是,淮南地勢險要,司空亦是捨不得,隻是為了大局,不得不如此。吳侯有了淮南之後,拒劉鑫的大軍恐怕就容易多了。如此,司空與吳侯結盟,乃合則兩利。”

淮南是孫策北上必經之路,也是劉鑫南下必經之路,其作用顯而易見。能夠不花費氣力就奪得淮南,孫策果然心動了起來。

這時,周瑜朝孫策打了個眼色。兩人認識已久,孫策自然領會,便對董昭說:“董先生,此事重大,恐怕我不能現在回覆你,不如你先在吳縣待幾天時間,我與手下眾臣商議一下,再作答覆。”

董昭明白孫策的意思,便向孫策告退。等董昭走後,孫策環顧自己手下大臣:“你們說,曹操要結盟,我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張昭這時有機會說話了,他站了出來:“吳侯,以我之意,與曹操結盟過於草率,曹操戰敗,其勢已弱,所謂結盟,不過是借我之兵去對付劉鑫而已。”

“淮南不過是小利,我軍貪得淮南,一時得意,若惹怒劉鑫,便我軍陷入與劉鑫的混戰之戰,則對我軍不利。”

張紘站出來支援張昭的說法:“張公所言有理,那董昭說劉鑫有水軍,如今仍不知是真是假,相對而言,我軍憑江而守,必能擋劉鑫的軍隊,但占了淮南,反成使淮南成了劉鑫的目的!”

“淮南反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還請吳侯慎重考慮。”

呂範也站出來說:“吳侯,與曹操結盟之事還請慎重,曹操與劉鑫已是死敵,若吳侯與曹操結盟,劉鑫必遷怒於吳侯,倘若劉鑫不打豫州,反而重兵攻打淮南,我軍該如何應對?”

“劉鑫南下,與我軍暫無糾紛,劉鑫自然也不會出兵攻打我軍,與曹操結盟,反給劉鑫出兵的口實,反而不妙。”

呂範的話讓孫策大為振動,他一想,對呀,誰說劉鑫一定會以攻曹操為主,或許劉鑫正想找機會攻打江東,如今自己湊了上去,豈不正中劉鑫的下懷。

孫策在戰場上勇猛無敵,勇歸勇,但不是無惱,他不認為以自己的實力能打得贏劉鑫。他心裡倒是想先拿下淮南,隻是手下這幫人全都反對,他的壓力就大了。他有權決斷,但他不想一意孤行。

於是,他轉向周瑜,希望尋求支援的聲音:“公瑾,你意下如何?”

“伯符剛定下戰略,就是奪取廬江,若先得淮南,對我軍十分有利,奪廬江也容易許多。如不能奪淮南,則我軍需屯兵於丹陽宛陵,待誘出劉勳時,再從宛陵出兵,襲取皖城。”

“隻是我軍不取淮南,淮南必歸劉鑫,我軍再奪廬江,這意義就小了許多,恐怕廬江遲早也會落入劉鑫之手。而且,我軍仍是和劉鑫交惡。”

聽到周瑜的話,孫策眉頭緊皺。聽周瑜的意思,似乎不奪淮南,也無法奪得廬江,就算僥倖奪了廬江,也無法站穩腳跟。這與孫策、周瑜最早的想法不同。

“一旦我軍不能奪廬江或淮南,則隻能困守並西進奪豫章,如此一來,我軍戰線就被拉長,進攻不足而防守又難,對我軍不利。因此,我軍隻能先據淮南,再奪廬江,然後守據江北之地。”

孫策的大軍駐守在吳、秣陵、宛陵等地,距離豫章郡太遠,攻打豫章並不容易,就算打下來,防守也不容易。可是,如果孫策拿下廬江,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廬江與豫章、丹陽都隻隔了長江。

這也就是孫策明明知道淮南和豫章兵力薄弱,卻隻想先謀劃奪廬江的主要原因。奪了廬江,豫章就是囊中之物,根本就不需要急。

這時,老將黃蓋也站出來:“吳侯,劉鑫兵力雖盛,但我軍曾擊敗劉繇、陸康、王朗、祖茂、嚴白虎等人,亦是強軍,豈能未戰先怯?”

“周將軍說得有理,若是不能北進奪了淮南和廬江,我軍隻能固守江東,偏安一隅,難有出路。”

孫策點了點頭,有了周瑜和黃蓋的支援,他心裡便有了決斷。

“好!既然如此,我軍就與曹操結盟,先占據淮南,再奪廬江,進而奪豫章,一旦淮南、廬江和豫章落入我手,則我軍就全據揚州之地,若劉鑫率軍來攻,我便以兵拒之。”孫策就這麼下了決斷。

次日,他再次召見了董昭,把他決定同意結盟的決策告訴董昭。不過,孫策仍提了個要求,他要揚州刺史的官職,有了揚州刺史之職,他占據整個揚州就名正言順了。

董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已是欣喜若狂,他當場拍胸脯,稱回去立即就讓陛下釋出任命。雖是私下先打包票,但他相信曹操不會拒絕。曹操是做大事之人,哪會在意一個官職?

雙方就細節問題進行了一些商討,兩天之後,董昭便離開了吳縣,往許都而去。

十幾天後,董昭回到了許都,向曹操彙報了結果。曹操得知孫策同意結盟,心裡稍稍安定。

……

話說劉馥並不知道曹操與孫策即將結盟之事。在上奏疏給朝廷之後,他仍是繼續收攏和安置百姓,還帶著上千個百姓去修築河堤。

合肥地處多雨地帶,每到夏秋之季,雨水增多。一旦大水氾濫,後果不堪設想。近一年多以來,劉馥就一直在發動百姓挖壩修堤。

說起來也是很有意思,劉馥雖是地方官員,但他更像是水利專家。

這天,劉馥仍舊帶著八百多個百姓在挖土壩。一個士兵來報,新任揚州刺史李整到了。他連忙往回趕路,花了一天時間,纔回到合肥,見到了李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