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徐州刺史

-

太史慈上,此時也表態:“不錯,正該如此,出動這幾十人,企圖奪取城門,這動靜可不小,而且,我軍斥候遍佈,曹軍卻能輕易到達城下而不被髮現,顯然也有人與曹操暗通款曲,為曹軍帶路,如此我們絕不輕饒。”

隨後,太史慈一聲令下,在陳留城釋出淨街令,嚴禁百姓外出,然後把城中各大族的家全都包圍起來,挨個進行搜查。很快,荀攸便鎖定了一個人,那便是高靖。

高靖,陳留郡圉縣人,長期住在陳留城內,與曹軍往來密切。太史慈把高靖及其家人抓了起來。一陣嚴刑拷打,便得到了口供。

全程策劃勾結曹操、企圖奪門的人正是高靖的兒子高柔。然而,東窗事發之後,高柔卻已經逃出了陳留,不知去向。

原來,高家在兗州和豫州一向有不小的實力,高靖之子高柔早在兩年前已經和曹操接觸,為曹操謀事。除此之外,高靖還有一個侄子叫高乾,是袁紹的得力部下。所以,高家跟劉鑫多少有些不對付,不希望劉鑫占據陳留,便暗中策劃了此事。

既然已查明真凶,太史慈就不客氣了,更何況主謀高柔還跑了。他一聲令下,下令將高家上上下下幾十口人,全部都處死,並查抄了高家在陳留的家產和在圉縣的祖產。高家就此隕落。

另外,太史慈還把與高靖有關聯的幾個大族也一起連根拔起。

此事之後,陳留一時人心惶惶,震懾到了其他大族,再也冇有人敢輕舉妄動了。荀攸又花了不少時間,來安撫百姓,才讓陳留平穩了下來。

……

說話劉鑫打算兩個月後,就開始動身去前線。這時,家中傳來喜訊,蔡琬懷孕了。隨後的時間裡,他打算都留在家裡,陪著家人,照顧懷孕的蔡琬。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前線荀攸傳來訊息,曹操與孫策結盟了。不僅結了盟,曹操還把淮南直接送給了孫策。如此一來,孫策的地盤就與劉鑫有了接壤。這訊息對劉鑫很是不利。

想了一下,劉鑫決定提前結束假期,儘快回前線去。三天的準備,他依依不捨地告彆了家人,帶著龍耀軍向陳留而去。

一路急行軍,半個月左右,他便來到了陳留。在到達陳留的五天前,他就已經分彆派人去下邳和安邑,把荀攸、張合和賈詡、張遼都召集到陳留,準備商討戰前事宜。

劉鑫在陳留等了五天時間,荀攸和賈詡兩人陸續趕到。不過,荀攸還帶來了一個人,讓劉鑫感到疑惑。

“大將軍,此人便是揚州刺史劉馥。”

“拜見大將軍!”

“起來吧!原來你便是揚州刺史劉馥劉元穎,公達和季珪說你有仁義之心,愛民如子。”

劉馥一聽到劉鑫的話,心裡一陣舒坦,看來大將軍還是比較欣賞他的。

“慚愧!我揚州刺史之職已經被撤了,如今已是無官無職。”劉馥並不提他身上還有個大司農的官職,既然已經決定投靠劉鑫,那曹操封的官職自然就不能當了。

“哈哈哈哈,你棄暗投明,又有一身本事,我必會重用,你無須擔心。”劉鑫又想起一事來:“我聽聞你修築合肥,修建土壩,我倒是想聽一下詳情。”

劉馥想了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維:“大將軍,前年我奉朝廷之命任職揚州刺史,揚州為孫策所占,我隻能在淮南建刺史部。到了淮南之後,我才知道壽春在袁術敗亡之前,早就被袁術搞得烏煙瘴氣。”

“我欲重新收攏百姓、收複民心,也隻能重新選個地方建刺史部。合肥靠近巢湖,又有舊城,在舊城之上擴建,也比較方便。另外,合肥距離壽春有兩百裡,袁術倒很少禍害合肥。因此,合肥有足夠的人口。”

“我便決定在合肥重新築城,收攏了一些百姓,然而合肥在長江與淮水之間,我早年曾因戰亂在淮南待過一段時間,深知江淮之地,一旦到夏秋之季,便會雨水增多,謂之為雨季。”

“袁術占據淮南,從來不敢百姓死活,不修土壩防河水決堤,百姓年年遭殃。我於心不忍,就帶著百姓在周邊修築了兩道土壩,去年修好一道後,效果明顯,夏秋水患少了。”

“今年我便決定加修一條土壩,再保百姓平安,哪料這土壩隻修了一半,司空……曹操就下調令把我調走,我心有不甘,請寫奏疏表明心跡,想留在合肥繼續把城和土壩修完。”

“後來我被曹操重新任命的揚州刺史李整給驅出合肥。我才知道,曹操把淮南讓給了孫策,孫策與袁術一樣,好戰而不顧民生,自然不會接著修土壩。看來,江淮百姓今年又得聽天由命了。”

劉鑫聽了劉馥的話,心裡也有些感動,這年代到處打仗,能真正為百姓著想的官員不多了。有了天災**,大多數官員也隻是乾瞪眼看著,百姓也是硬挺過去。至於損失多少,那就看老天爺的意思了。

劉鑫說:“淮南已落入孫策手中,我軍的首要敵人是曹操,而非孫策,所以我冇有奪淮南的打算,合肥城和土壩之事,我幫不了你。”

“但徐州大半已入我手中,淮水中下遊,雨水多時,亦是會發生水災,我徐州百姓,亦需要像你這樣的官員,所以,我希望你能留在徐州為官,如何?”

劉馥想了一下,便點了點頭:“大將軍厚愛,我亦感激不儘,原聽憑大將軍差遣。”事實上,他並冇有選擇的餘地。

“好!我任命你為徐州刺史,主管徐州諸事,尤其是水利,希望你多多費心。”

“多謝大將軍!”劉馥也冇多想,便答應了下來。從揚州刺史到徐州刺史,他也不虧。

隨後,太史慈又把陳留人作亂之事告訴劉鑫,劉鑫頓時臉色陰沉,不高興起來。在他的地盤裡,至今為止,從未有豪族敢反對他,即便是士族林立的冀州,也不敢公然反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