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丞相之議(二)

-

“大將軍責任重大,既要輔佐陛下,打理朝務,還要率軍南下,征討群賊,若陛下無所賞,恐怕寒眾臣眾將之心,寒天下人之心,因此,臣請……”劉艾猶豫之了一下,畢竟這事太大。

他深呼一口氣:鼓起勇氣說了出來:“臣請恢複相府,舉薦大將軍進封丞相!”話一說出來,他反倒覺得鬆了一口氣。

此時,朝堂上一片嘩然,群臣議論紛紛。丞相被廢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此時被提要恢複,確實過於突然,一些老臣實在是無法接受。

諫議大夫王郎連忙說:“陛下,劉少府此言不妥,丞相權柄過大,早有兩百年前已是廢除,如果恢複相府,乃有違祖製,此為大逆之舉,此例不可開呀。”

輔國將軍伏完隨後也出來:“陛下,重開相府有待商榷,不可草率,朝廷官職,光武皇帝之時已定,傳承至今,少有更改,今天下仍是戰亂頻繁,陛下更應恪守祖製,不能逾越。”

伏完是伏後的父親,肯定要站隊劉協,但他平日性格謹慎,上朝時也少說話。本來,他女婿已經是無權無勢了,若重開相府,他女婿就更被榨得連尊嚴都冇了。所以,他忍不住也站出來反對。

諫議大夫王郎也說:“重開相府不妥,陛下若是輕易忤逆祖製,開了個不好的頭,下次隻恐得寸進尺,一再違背祖製,那我大漢祖製還要之何用?”

王郎的話雖是對劉協說的,但矛頭直指劉鑫,劉鑫心中有些惱火。

反對聲不少,但支援的聲音也不少。張遼在朝堂上湊人數來著,聽到眾人反對,心中惱火。

“陛下!臣有話說!”

眾人看到是一名年紀約三十的陌生將軍,心裡一陣狐疑。

“臣乃張遼,跟隨大將軍已有十年,曾數次戰烏丸、匈奴、鮮卑,南下攻袁紹、曹操,征戰十年,親眼見證大將軍征戰之苦,也親眼見到大將軍之功。”

“今大將軍功勞在此,朝廷豈能不封賞?否則我軍將士如何願意拚命,保家衛國,護佑朝廷。臣請朝廷重開相府,進封大將軍為丞相。”

張遼開了個好頭,劉鑫手下的武將立即站出來支援,包括張合、許褚等。

荀彧猶豫了老半天了,這訊息他雖早就提前知道,也明白自己該出來支援。隻是,若是他站出來支援,首先與他投效劉鑫的初衷有所違背,其次,他心裡也不希望逾越祖製。

劉協也是不知所措,他看了一下劉鑫,劉鑫擺出一副心不在焉的表情。他突然想到,三公似乎都冇開口,又把目光投向三公。

楊彪打定主意了,這事絕不摻合。他是老臣冇錯,心裡對逾越這種事情都會下意識地牴觸,但他明白,劉鑫是漢室宗親,遲早會走上這一步。更何況,劉鑫入主許都,他是受益者。

可是,如果讓他開口支援,難免會被一些人批評。所以,他決定不插手。

賈詡在事前就得到劉鑫的指示,今日以看戲為主,少說話。

劉協看到楊彪和賈詡都冇說話,心裡納悶:你們倆是什麼態度呀?我要怎麼配合呀?無奈之下,他隻能看著荀彧。以前在朝堂上眾臣吵架時,都是由荀彧來引導的。

荀彧看到劉協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把他看得發毛,他心裡不由地惱火起來,心想:陛下,今時不同往日,我已做不了主,你看我也冇用。

劉協仍是看著荀彧,心裡似乎有哀求之意。荀彧突然長歎一口氣,又覺得劉協有些可憐。他終於站了出來:“陛下,大將軍之功,乃天下人所見,若朝廷不提封賞,寒天下人之心。朝廷必權威不在,何以服眾?”

“士人對朝廷不服,不願意為朝廷出力,將士亦對朝廷不服,不願意征戰,百姓亦對朝廷不服,不願意為朝廷耕種,如此,朝廷名存實亡。”

“重開相府,有違祖製,但先漢高祖皇帝之時,本就有丞相之位,此亦是祖製,兩百餘年前,朝廷不再置丞相之位,這纔是違了祖製。”

“今日,陛下重開相府,乃糾正兩百餘年前所犯之錯,恢複了先漢高祖時的祖製。此乃大善之事,因此,臣認為朝廷當重開相府。”

荀彧的話一說出來,眾臣一片愕然。如果是賈詡說這番話,那肯定就冇人奇怪了。一些老臣認為,荀彧能當上這個司徒,不過是劉鑫平衡三派勢力而已。

早在曹操在時,荀彧就曾對朝廷一幫老臣挺好的,甚至因此與曹操鬧彆扭。想不到,劉鑫入主許都,荀彧卻慫了。

“臣附議!”

“臣也附議!”

荀彧代表的是曹操的一些舊臣,他開了口支援,一些官員立馬站出來附議。這些人也明白自己將改弦更張,以後都是劉鑫的人,隻是都是降臣,顧忌太多,不敢主動。有荀彧帶頭開口,他們就不怕了。

一時間,朝堂之上,支援重開相府的大臣突然多了起來。

這時,劉鑫看到眾臣商討得差不多了,就站出來向劉協行禮:“陛下,臣有些話要說。”

“哦,大將軍請說吧!”

聽到劉鑫要講話,朝堂上眾臣紛紛閉上嘴巴,都豎起耳朵,想仔細聽劉鑫會說些什麼。

“臣征戰沙場十餘年,平定數州之地,然皆是手下將士之功,臣隻是隨軍督戰而已,不敢提功勞。”

“臣十七八歲時,因黃巾賊起,天下大亂,百姓苦不堪言,臣不忍我大漢至此,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救大漢於水深火熱之中,能平定天下戰亂,讓百姓安居樂業。”

“為此,臣招募士兵,延請勇猛之將,擊破烏丸、匈奴、鮮卑、高句麗等異族,並征討作亂一方的公孫度、公孫瓚、袁紹、曹操,得已進入許都,如今大漢領土已有一半戰亂平息,大漢光複指日可待,臣亦欣喜。”

“臣的誌向是光複大漢,讓天下太平,如今隻是達成了一半,臣不敢懈怠,將會繼續征戰天下,平定南方之地,使我大漢重歸一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