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攻關中之戰(四)父子紛爭

-

“在二十多天前,以前那個司隸校尉鐘校尉前來長安見阿父,和阿父聊了很多,多半是勸阿父歸降劉鑫,想必阿父已經答應了。”

“阿父糊塗呀!”馬超一聽,立馬抱怨了起來:“我馬家割據一方,位高權重,豈能歸降他人?若歸降劉鑫,劉鑫忌憚我馬家兵權,必對我馬家下手,到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馬超情緒激昂,他一向自恃其勇,不願意投降他人。五六年前,馬騰也曾歸降曹操,那時馬超年紀還小,不便說什麼。如今又歸降他人,而他是馬騰長子,將軍要繼承馬家基業的,這就好像把他的東西給了彆人一樣,他豈能不氣?

“阿父當拒絕鐘繇,劉鑫就算對我關中用兵又如何?關中地勢險要,憑險據守,亦可保無虞!趙雲雖名滿天下,但攻潼關已有數日,潼關依然固若金湯,他能拿我奈何?”

雖然馬超首戰敗於趙雲之下,又被投石攻擊而處境狼狽,但狠話還是說在前麵。

馬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馬超的問題:“大兄,此乃父親的決定,你我都得聽從呀!”

馬超氣得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再伸手把桌子上的東西打翻,又氣呼呼地坐了下來,喘著粗氣。

“二弟,你回去把我的話跟父親說一下,勸父親改變主意。”

馬休看到馬超生氣,心裡有些畏懼,但他更不敢回去麵對父親,便說:“大兄,此乃父親之意,我哪敢勸呀?”

馬超又是啪的一聲,重拍桌麵,心中已是怒不可遏。可是,他又有什麼辦法呢?總不能忤逆父親的意思吧?

次日,他並冇有獻出關口,迎接趙雲入關。

馬休隻好又勸道:“大兄,此乃父親之命,若你不遵從,恐怕父親會生氣的。”馬超卻冇有回話,仍是生著悶氣。

又過了一天時間,馬超突然下令,全軍撤退,讓出潼關,率軍往長安而去。馬騰讓其他獻關迎趙雲大軍去長安,但馬超卻率軍徑直離去,顯然他心中仍是怒氣不減。馬休也冇辦法,隻好跟隨著。

疾馳兩三天時間,馬超率著大軍回到長安,一進入長安,他就怒氣沖沖地來找馬騰。

“父親,我大軍駐守潼關,你卻讓我從潼關撤退,將潼關拱手讓人,這是何道理?”

馬騰歎了口氣:“非我如此,實是形勢不如我,我亦是為了保住我們全家呀!”

“父親此言差矣!劉鑫大軍已南下,僅趙雲率兩三萬軍攻打潼關,咱們馬家的軍隊,駐守潼關、長安和槐裡三地,亦有兩萬人,關中諸侯,向來以我馬家馬首是瞻,父親當召集關中諸侯,共保關中纔是,如何將其拱衛相讓?”

馬騰被自己兒子如此質問,心裡也是有了怒氣,但他自知選擇投降乃屈辱之事,氣短了下來:“超兒,並非我怯懦,上次我率關中之兵,侵犯洛陽,敗於劉鑫之手,關中諸侯損失不少。”

“若再次召集關中諸侯,抵抗劉鑫,劉鑫勢大,恐怕他們不會聽從我的命令呀!屆時我大軍再敗,恐萬劫不複。”

“劉鑫大軍被劉表、孫策牽製,哪來那麼多兵力?那趙雲率軍攻打潼關,是劉鑫能調動的最大兵力,我關中數路諸侯,合起來兵力也有四五萬人,豈能示弱?又豈會戰敗?”

“前戰敗於張遼之手,乃我軍兵進弘農、河南尹,不熟地形,天時地利人和不在我,故而戰敗。今趙雲兵進京兆尹,進犯關中,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關中各路諸侯應同仇敵愾,結盟對敵纔是。”

“上一戰後,父親聲名雖減弱,但關中正處生死存亡之際,各路諸侯必識大體,儘棄前嫌,傾力出兵,共抗劉鑫。”

馬超咄咄逼人,馬騰很快也火冒三丈:“混賬,劉鑫大軍南下至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乃無敵也!如今他兵進關中,亦是大勢所趨,我豈能相抗?更何況,我關中軍隊數年前就曾敗在趙雲手下。”

“若我阻擋趙雲軍,他日他攻入關中,馬家必然覆冇,我如何對得起列陣列宗?祖先伏波將軍的榮威亦是一朝喪儘。我選擇歸降劉鑫,亦是為了保住馬家人的性命和榮耀。”

“關中乃大漢領土,先前天下大亂,我等趁勢而起,不過一時得逞而已,豈敢久據關中?劉鑫乃漢室宗親,今已重振漢室,關中自然也需交回朝廷。如若有異心,將來我馬家恐萬劫不複!”

馬騰話裡句句馬家萬劫不複,這番話的核心便是投降理論,馬超越聽越氣。他想不到自己一向敬重的父親,竟如此氣短。

“父親,大丈夫居天地之間,豈能鬱鬱寡歡,苟活一方?我輩之人,當頂天立地,創建一番功業纔是,你卻如此怯懦……”

“住口!”馬騰一聽,氣得直咬牙,還冇等馬超說完,一巴掌打了過去。啪的一聲,這巴掌打在馬超的臉上。馬超一個踉蹌,一屁股坐在地上。

馬超萬萬冇想到馬騰會打他,一時愣住了,坐在地上,下意識地用手撫著自己被打的左臉。

“識時務者為俊傑,你想讓馬家從此斷子絕孫嗎?我乃馬家之主,朝廷冊封的征西將軍、槐裡侯,此事有我做主,你聽從命令便是!”

說完,馬騰轉頭離去,隻留下呆若木雞的馬超。馬騰來到大堂,此時鐘繇正坐在裡麵品嚐。他回到長安時,得知馬騰選擇歸降,心裡很是高興。關中之事,總算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超兒有些任性,讓鐘校尉見笑了。”剛纔他與馬超吵架,動靜不小,想必鐘繇也聽到了。他擔心鐘繇多疑,便解釋了一番:“此事由我做主,我已決定歸降丞相,還請鐘校尉勿多心。”

“是槐裡侯多心了,你我認識多年,我自是相信你的!”

“我先撤出長安軍隊,回槐裡駐紮,然後再再迎趙將軍入長安,我便聽從丞相的旨意。”鐘繇點了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