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推廣拚音和標點符號

-

“劉太守客氣,這右北平果然乃天下淨土,如今天下紛紛擾擾,右北平倒顯得寧靜。”蔡邕對右北平很有好感。

何顒也說:“以前我在雒陽,總要為天下大計著想,然一路所見,民生凋敝,想不到這右北平竟如世外桃源,此乃太守之功。”

“兩位過獎了,右北平形勢,乃眾人之功,又非我一人所為。今日前來,主要想與兩位先生聊一聊,兩位乃天下名士,今在右北平,不知有何打算?”劉鑫的意思很明顯了,你們倆住在右北平,總得工作賺錢養家吧?他可不願意像公孫度一樣,白白養著一大堆名士。

蔡邕和何顒都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劉鑫的意思。

何顒想了一下:“劉太守之意,我亦明白,以前在雒陽,老操心朝廷,這次跟著太守來到右北平,一路所見,反而心灰意冷,現在我倒是有點理解邴原、管寧等人為何會隱世不出了?”

“莫非何先生亦想隱世?”

何顒點了點頭:“左伯懂造紙和印刷,我和蔡伯喈想著,一起把當世一些著作給印刷出來,留傳後世,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劉鑫聽了,心裡不是很高興,造紙術和印刷術是他背後支援的,雖然他也不在乎蔡邕和何顒去使用,但他必須優先考慮自己,以及在右北平各種事務中使用,而不是給兩個隱士來用。

“太守把我等從董卓那裡救出來,我等感激不儘,隻是看到這造紙和印刷之術,我倆實在心喜。我性格如此,隻願平平淡淡修書,鑽研經學,不願理會太多俗事。”蔡邕也表達了他的想法。

兩人都這麼說了,劉鑫也點了點頭,他也不願意強迫彆人效力於他。正當他想著要告辭的時候,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

既然這兩人想專心研究學問,那麼為何不讓他們研究一下讓百姓受益的學問呢?例如編寫啟蒙學問等之類的,總比研究音樂、繪畫等高大上的、百姓卻用不著的東西要好。

“兩位先生,你們想鑽研學問,我亦支援,隻是能否提供一些意見?”

“哦,太守請講?”

“兩人可以為我右北平書院編寫一些實用教材,例如……”劉鑫想了一下,突然靈機一動:“例如標點符號或拚音之類的?”

“標點符號和拚音?這是什麼東西?”蔡邕和何顒吃驚了。

頓時,劉鑫興趣大增,這覺得標點符號或拚音都是值得推廣,弄出來的話也會對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標點符號其實就是斷句用的,我等寫字在紙上或竹簡上,總是憑著經驗斷句,實則這斷句未必就對,有時甚至還會有歧義,產生多種前後矛盾的含義來。兩位先生飽讀詩書,應該深有感受吧?”

蔡邕和何顒麵麵相覷,不知道劉鑫想說什麼。

“在下就舉個例子吧?”劉鑫看到桌子上有紙和筆,墨水都研好了,便走過去把一句話寫了五遍。

“兩位先生,在《論語》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該如何斷句呢?”

他不等兩人回答,便在紙上加上標點符號。共五種斷句方法: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蔡邕和何顒看著劉鑫在紙上畫小點、小圓圈和小耳朵,一下子就看明白了,兩人呆若木雞,瞳孔瞬間放大。

“兩位請看,一句話,我便能有五種斷句,分彆代表五種含義,那麼問題來了,宣尼公講這種話究竟是哪個意思呢?”

“對呀,究竟是哪個意思?”蔡邕很快就明白過來:“所以,太守的意思是,以後我們寫字時,就用這種斷句……標點符號,這樣就不會有歧義了。嗯,果然是妙。”

“正是如此,在下的意思是,兩位先生可以把這標點符號給弄出來,製訂一套規則,寫詩詞歌賦文章,都可以使用,彆人讀起來也不會有歧義,再推廣天下,讓天下文人受益,還得以美名傳千古,豈不美哉?”

“不錯,確是如此。”蔡邕與何顒對視了一下,都點了點頭。

“哦,對了,那拚音是怎麼回事呢?”談完標點符號後,蔡邕纔想起劉鑫講了兩個東西,標點符號如此,他也對這拚音有了期待。

“當今之世,文字如何去讀,皆師親口傳於學生,然一則老師的讀音未必就準確,二則還有受到鄉音的影響,發音不標準。後來就產生了反切法,以漢字正切反切,來規範讀音。”

“但反切法冇有規定的漢字相切,而是以隨意的漢字來切,用來切的字多而雜,切錯的情況比比皆是,由此造成讀音不同。拚音是類似於反切法的一種讀音方法,將用來切的字,改成一堆字母,字母為分聲母和韻母,一個聲母和一個韻母相組合,便生出讀音,代表了一個字的讀音。”

“學生隻需要學會聲母和韻母的讀音,以及其組合的方法,便能得到一個字的讀音。為人師者隻要將拚音的使用方法傳授給學生,再編出一套字典,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字典來查到這個字的拚音,進而知道其讀音。如此豈不方便?”

方不方便劉鑫不確定,但他確定的是蔡邕和何顒冇聽懂,兩人四隻眼睛呆呆地看著他。冇辦法,他又找來幾張紙,把後世的漢字拚音仔仔細細地說了一遍,邊說邊在紙上寫寫畫畫。

其實,蔡邕和何顒倒是很快就記住了拚音的使用方法,就是記不住字母。對他們來講,字母跟鬼畫符冇什麼區彆,也許是兩人年紀大了,學習能力弱了很多。

冇辦法,劉鑫教了一遍又一遍,折騰了快一個時辰,兩人總算勉勉強強記住了。兩人嘗試了下,給漢字標拚音,才慢慢掌握了拚音。

“妙呀!”蔡邕顯得有些激動:“太守真是天縱奇才,竟會如此妙法,此法若流傳天下,也是一件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