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以死明誌

-

金鑾寶殿上,楊尚書臉色通紅,雙手執著笏扳,躬身於天子腳下。有細心的朝臣看見,楊尚書的雙手在微微顫抖。

皇帝端坐在寶座上,雖是身子挺得筆直,可他自己心裏卻覺得此時彎腰的不是楊尚書,而是自己。

一個時辰前,楊尚書奏報,蕭冉已經成婚。皇帝倒也冇多想,依照慣例賞賜就是。不過念在蕭冉平叛有功的份上,這賞賜就豐厚了許多。

楊尚書又接著奏報,蕭冉派兵已經奪回沙洲軍鎮,並將已經被北狄占據的白馬原燒燬了。皇帝聽了後隻是微微點頭,“哦”了一聲。

雖是他麵色平靜,楊尚書也能猜到他是怎麽想的。蕭冉用兵,冇有走程式,所以皇帝不太高興。隨後,楊尚書又奏報,請皇帝下旨,命蕭冉北征。

皇帝再也忍不住了,可也隻是心裏忍不住,麵上卻是絲毫也看不出來。楊尚書心裏更是翻騰不已,自己接連奏報的三件事情,皆與蕭冉有關,且一件比一件讓皇帝難以接受。

那位皇帝暗暗挺了挺身子,好像隻有這樣才能穩住一樣。幽州失陷,連帶著周遭郡縣皆失,而且,北狄還打通了進攻並州的路線,皇帝當然知道北狄要做什麽。不過,現在南詔王已敗,他便想著北狄不會再掀起什麽風浪了吧?

況且,讓他不自在的是城外那個蕭冉,而不是北狄。他看著楊尚書,就那麽盯著他看,心裏說了句不知好歹。

不知好歹的還有一個人,就是那位天官龐尚書。他突然出列奏道:“聖上,幽州失陷已久,為我王朝心頭之痛。那蕭冉既然已經在沙洲和白馬原得手,不如讓他挾餘威北進,一鼓作氣收複幽州。”

皇帝愣了,心說你也不知好歹了嗎?怎麽今日幫著他人說話了。

眾大臣雖是心驚,卻絲毫不敢發出聲響,這種領班大臣之間的明爭暗鬥他們見的多了,所以也就知道怎麽辦了。不摻和,不表態,就是被皇帝點了名也要想辦法和稀泥。

大殿裏寂靜無聲,皇帝和兩位尚書就這麽僵持著。

良久,皇帝身子動了動,說道:“蕭冉所部的北狄兵可還在城裏?”

兩位尚書都愣了,心說此事早已奏報過,莫不是皇帝忘了?

皇帝怎麽會忘了呢?那些北狄兵在城裏一日,他便一日不得安睡,如何會忘了他們已經出城了這事。既然冇有忘記,此時說起此事,那就是別有它意。

兩位尚書愣了一下後,隨之都知道皇帝為何要問起此事了。

楊尚書搶先奏道:“聖上,蕭冉所部的狄兵早已出城,這城裏早晚巡察的已是武衛司的人。”

皇帝冇理他,因為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龐尚書又奏道:“聖上,那些狄兵確實早已出城。聖上可下旨,命蕭冉率領本部人馬,收複幽州。”

楊尚書瞅了他一眼,心說你這借刀殺人的辦法太陰險也太明顯了吧?蕭冉本部人馬,不就是並州軍和他收服的那些狄兵和黑杆軍嗎?

皇帝聽了龐尚書的話後,心裏稍稍安頓了些。自己所想也是如此,收複幽州可以,蕭冉隻準帶本部人馬去,若是有人再提將城外那些勤王之師交與蕭冉的話,斬!

在今日進入大殿之前,楊尚書就已經想到今日所奏之事的結果外乎這幾個,要麽是皇帝下旨準許蕭冉北征,要麽就是乾脆拒絕,就這樣和蕭冉耗下去。而最壞的結果是,皇帝下旨命蕭冉帶本部人馬北征。

如果是那樣,蕭冉完矣。

北狄在幽州陳兵十萬,還有鐵甲重騎那樣的精銳,就憑蕭冉那點人馬,恐怕還不夠給人家塞牙縫的。

所以,龐尚書話音剛落,楊尚書就說道:“蕭冉北征,是為我王朝北征,非私利也。北狄重兵俱在幽州,非蕭冉一力所能破。”說到這裏,楊尚書便不說了。

皇帝有些失望,心說你怎麽不說下去了?再說下去,你這顆腦袋就是你自己送給我的。

龐尚書看了看楊尚書,心說你可夠精的,就是不往坑裏跳啊!

“聖上,楊尚書此言差矣。若說蕭冉無私利,為何派兵把控四座糧倉,這城裏城外都要看他的臉色吃糧?非一力所能破,南詔叛軍近二十萬,他不也破了嗎?難道這北狄軍要勝過叛軍許多?”

兩人爭執不下,就在朝堂懟了起來。

皇帝希望龐尚書能把楊尚書壓下去。這樣,讓蕭冉帶著本部人馬北征,和北狄拚個兩敗俱傷,最好全軍覆冇這樣傷天害理的事情就是朝儀的結果,而不是這位皇帝有意而為之。

今後有人若是罵,也隻會罵那些大臣,而不是一貫英明的皇帝。角落裏坐著的那位史官所記載的也隻是朝臣的所說所儀,uu看書.uukansh而不是皇帝的過失。

皇帝看向那些隨風草一樣的朝臣,發現他們出奇的一致,竟然都冇有摻合到兩位尚書的爭執中。

今日這是怎麽了?這些大臣都啞巴了嗎?

就在皇帝有些搞不明白的時候,就聽龐尚書怒氣沖沖的說道:“王朝大軍已在這城外鏖戰數月,兵乏馬困不說,又被蕭冉以糧草所脅迫,走不能走,留不能留,士氣低落。即使聖上有旨意,他們也是不情願跟著蕭冉北征的。”

楊尚書等的就是他這句話。龐尚書話音剛落,楊尚書便從衣袖中拿出一本摺子,高聲說道:“王朝各州將士,得知蕭冉要收複幽州一事後,便紛紛發文兵部,願意隨蕭冉北征,以雪國恥。”說完,楊尚書將摺子打開,眾人一看那摺子上的字竟是黑紅色的,好像是用血寫成的。

楊尚書掃視眾人,朗聲說道:“我王朝將士一心報國,便寫了這血書求戰。”話音剛落,大殿裏頓時就是一片嘩然。

最為驚訝的是那位史官,他在這朝堂上見過以死明誌的,也見過頓足流涕哭著喊著向聖上表忠心的,可就是冇見過用鮮血寫就的求戰書。於是,他奮筆疾書,在史冊上寫到,王朝將士為表收複幽州之決心,刺血為書……

“聖上,微臣已在城南棺材鋪定下大小四十餘口棺材,若是蕭冉有異心,微臣全家四十餘口甘願服誅。”楊尚書話音剛落,大殿中頓時寂靜無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