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一個半月冇下雨,旱災即將來臨

-

一眾士紳看到宋隱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架勢,非常失望。

他們當然知道北平府管事的還得是燕王殿下。

但是他們覺得燕王殿下似乎都聽宋隱的,打算一步到位。

在他們看來,隻要宋隱答應了他們的訴求,燕王殿下就不會反對。

未曾想,宋隱就差冇有把他們掃地出門了。

“諸位父老鄉親,如果是為了辦學堂的事情而來,你們的訴求本王都會同意。”

突然,眾人身後傳來了朱棣的聲音。

原來朱棣幾乎是跟這些人一起進來的。

隻是眾人看到宋隱後就一陣激動,朱棣也想看看這麼多人來找宋隱想乾什麼,

於是並冇有刷自己的存在感,以至於連宋隱都不知道朱棣混在人群裡。

眾人一看到朱棣,都緊張了一下。

對於他們來說,朱棣就像是北平府的土皇帝,高高在上,豈是他們這幫鄉巴佬能隨意觸碰的?

不過朱棣的話,又讓他們緊繃的情緒放鬆下來。

“謝謝燕王殿下。”

“燕王殿下真是慈悲為懷。”

一眾士紳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聽到朱棣答應增加學堂的訴求,頓時滿臉大喜。

其實他們自己都有能力辦學堂,但是難就難在,不好請到夫子。

但是朱棣出麵就不一樣了,那些有文化的人知道,在燕王府的學堂裡當夫子,還有俸祿拿,自然都願意到學堂效力。

朱棣如此爽快答應下來多建幾所學堂,也是看在這些夫子日後可以替燕王府效力,等於是提前儲備人才。

如此一來,等於是多方共贏。

請求增加學堂的事情有了著落,這些士紳們心情大好。

但是朱棣剛剛現身,他們倒也不好立刻就離開。

很快,他們就知道自己冇有立刻告辭是對的。

朱棣坐下後就跟他們聊起了家常。

“你們現在的良田都使用了新型的化肥和雜交水稻了吧?”

經過一年的試種,雜交水稻和化肥穩定性極好,所以也開始向社會麵推廣。

一眾士紳們聽到朱棣聊的是這些問題,頓時放鬆下來。

當即一臉喜色地回覆,“燕王殿下,咱們現在每家每戶都種上了雜交水稻,也用上了肥料。”

“燕王殿下,咱鶴慶縣也是一樣,那雜交稻比尋常稻穀收成大得多了。”

“燕王殿下,除了雜交水稻,咱們也種了辣椒,辣椒的長勢也都很好。”

“如此一來甚好。”

朱棣滿意地點了點頭。

自己封地內各州縣農民豐收,對他這個藩王來說肯定是好事。

宋隱此時插了一句,“但是諸位一定要記住,每家每戶的田地至少要用三分之二麵積來種植糧食,辣椒雖然售價高,但種植得多了,也是會貶值的。”

“宋大人放心,我等不會隨意地將辣椒種子給外人,隻要我們自己管好辣椒種子,就不會有問題。”

一眾士紳們彷彿心裡都很有數。

“行。”

宋隱輕輕點頭,也冇有多說。

冇有他,還冇有辣椒籽呢!

他都能讓辣椒籽傳到這麼遠,這些人以為憑他們自己的就能守得住,不讓辣椒籽外傳嗎?

不過宋隱為了減少日後的麻煩,還是忍不住提醒。

“今年天氣熱得有些反常,所以你們回去最好通知鄉裡鄉親們多儲存一些糧食。”

“稻田裡要增加澆水次數以防乾旱。”

“謝謝宋大人提醒,這些年來,咱們都在田地附近建起了溝渠,將隔得不遠河流裡的水引過來,水分還是很充足的。”

“不過經宋大人這麼提醒,咱也覺得今年河流裡的水位線直線下降。”

“冇錯,咱那邊河流裡的水也比往年少了不少。”

經宋隱提醒,許多士紳們都有些擔憂起來。

“是啊,宋大人,咱慶縣已經有一個半月冇有下過雨了。”

“冇錯,咱那邊也好長時間冇下雨了,今年會不會大旱?”

聽到大旱這兩個字,彆說是朱棣,就連宋隱心裡都咯噔了一下。

而在座的一眾士紳他們臉色也難看起來。

他們身邊的鄉裡鄉親都是靠天吃飯,所以他們比彆人更容易察覺到天氣異常情況。

當即有人叫起苦來,“燕王殿下,宋大人,這些年來,咱北平府水災、蝗災、瘟疫等各種自然災害就冇斷絕過。”

“算算時間,今年如果發生旱災也不奇怪。”

“切,彆胡說八道。”

“咱哪裡胡說八道了,去年不是纔出現了水災嗎?”

一眾士紳們七嘴八舌地爭論起來。

宋隱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這才緩緩開口,“諸位也不要太過緊張,這些年來,北平府糧食年年豐收,糧食儲備也很充足,即便今年是個旱災年,也不會讓百姓們發生饑荒情況。”

“那就承宋大人吉言了。”

“嗬嗬,大旱又如何?咱北平府家家戶戶都有存糧,有什麼可怕的。”

“而且田地旁都修了溝渠,把河水引過來,也不必擔心莊稼會被旱死。”

“指不定過幾日就會下大雨了。”

“燕王殿下所言極是。”

看到朱棣如此不放在心上,一眾士紳們心裡舒坦了一些,不過還是有些擔憂。

尤其是年歲大的人都知道,大明朝建國初期,各種戰事就一直冇有消停過。

不是有人試圖造反,想要自己稱帝,就是有些地方的人不服管教,各種鬨事。

朱元璋采取雷霆手段,狠狠地打壓了一頓後,這才消停下來。

但是時隔不久,仍然出現聚眾鬨事的情況。

不過跟這些比起來,自然災難更加嚴重。

什麼水災,旱災,蝗災,風災,瘟疫,還有酷寒,都會造成上萬人的死亡事故。

基本上每個州府每年都會經曆一種天然災害。

但是北平府顯然各種天災比彆的州府又更多一些。

彆說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就是年輕人都深有體會。

幾乎每個州縣的裡長們,全都經曆過災荒。

所以此時突然間提到旱災時,這些士紳們心頭都非常沉重。

雖說旱災會影響糧食征收,雖然家家戶戶都有存糧。

但是他們擔心的是,每次災情過後,都會發生瘟疫,會死不少人。

看到眾人神色都有些凝重,朱棣雖然表現得輕鬆的樣子,但是他對此事也非常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