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有一個算一個,罰三年俸祿!

-

“皇上,臣有話要說!”

宋隱對朱元璋拱了拱手。

此話一出,儒臣瞬間警惕起來。

在這些人眼裡,宋隱雖然不是洪水猛獸,卻比洪水猛獸還令人恐怖。

果然,宋隱一開口就不是什麼好話。

“皇上,這些儒臣口口聲聲將儒家掛在嘴上,不知道的還以為大明江山是他們儒家打下來的。”

“你們這些儒臣動不動就拿以前的功績來說事,知道的,龍椅上還坐著皇上,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個金鑾殿由你們說了算。”

“說得更難聽點,你們此舉跟逼宮有何區彆?”

“你們如此喧賓奪主,是想越俎代庖嗎?”

“皇上,臣以為,先把他們的俸祿先停了。”

“並讓他們停職接受檢查。”

“現在儒家思想已經入侵朝堂,許多大臣滿腦子都是儒家思想,必須好好整治。”

“至於臣的政策是否有問題?相信皇上聖明,心中自有決斷。”

宋隱話落,所有儒臣當場驚訝地瞪大眼睛。

靠!

咱們討論國事,屬於朝廷爭辯,你若不滿,儘管反駁就是了。

怎麼張口就停人俸祿?

還要將人革職查辦!

玩不起就彆玩啊!

不得不說,宋隱的提議,立刻捏住了儒臣的命脈。

一個個儒臣,頓時氣得臉色猙獰。

現在大明快速發展,若是停了俸祿,他們就虧大了。

而且,宋隱現在掌控著整個大明經濟命脈,若是被革職,乞討都未必有地方。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殘酷。

儒家灌輸給他們各種精神食糧,讓他們一生傲骨。

但想要活下去,有誰不向現實低頭?

宋隱的話,讓李善長也不敢貿然開口。

現在隻希望各地儒生能夠奮起反抗,儘最大能力給朝廷施加壓力。

李善長暗自思量時,朱元璋終於開口了。

“不錯,你們身為臣子,拿著朝廷俸祿,卻去維護詆譭皇權的刁民,跟他們沆瀣一氣,居心何在?”

“真以為咱不敢殺你們嗎?”

朱元璋一聲怒斥,那些儒臣慌成一團,一個個撲通跪下,連忙求饒。

“皇上饒命啊!”

“皇上饒命,臣知錯了!”

這一刻,什麼傲骨,什麼儒家骨氣,早已消失殆儘!

朱元璋全麵施壓,宋隱用俸祿進行威脅,無人敢繼續辯駁。

一個個大氣都不敢出。

看到這些儒臣跪下磕頭求饒,朱元璋連連冷哼,看似臉上怒容未減,心裡麵卻鬆快了許多。

朱元璋非常想狠下心把這些儒臣全殺了,卻也知道現在時機不對。

剛剛纔殺了十個大儒,各地儒生肯定會躁動。

如果再有人趁機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大明好不容易獲得的繁榮景象,有可能毀於一旦!

朱元璋並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麵。

“皇上,這些人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臣建議,扣除他們三年俸祿,以此警示後人。”

這些儒臣各種詆譭,給宋隱抹黑,他不可能放過這些人,以及李善長。

不過,熟讀曆史的宋隱知道,現在還不是動李善長的時候,時機未到。

宋隱提議,朱元璋毫不猶豫地點頭同意。

“咱準了,你們給咱記住了,這是咱的江山,不是你們儒家的!”

“退朝!”

朱元璋說完,立刻起身離開。

他離開後,那些跪著的儒臣才臉色懊惱的站起來。

逞一時口舌之快,付出的代價是停發三年俸祿,他們心痛得都快碎了。

如今大明富裕,官員俸祿也很高。

突然間少了三年俸祿,接下來日子就不好過了。

李善長更是冷哼一聲,掉頭離開朝堂。

很快,十位名家大儒被殺的訊息,如同狂風拂過,迅速傳遍大明各州府。

眨眼間,各地都出現了儒生暴亂的情況。

他們原本想通過遊行,口頭抗議等方法來逼朝廷放過大儒,讓朝廷不要對儒家趕儘殺絕。

可現在,朝廷仍然把十個大儒都殺了,擺明瞭朝廷並不想放過儒家。

各州府儒生瘋狂的阻撓新政推廣,他們人數眾多,軍隊鎮壓效果不大,甚至適得其反,讓他們憤怒。

看著各州府的亂局,朱元璋很是苦惱。

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有鎮壓得住這些儒生的辦法,而不是去找宋隱。

這些年來,大明的發展全都有賴於宋隱推出的新政策。

自己這個名副其實的皇帝,彷彿變成了下旨的工具人。

這讓心高氣傲的朱元璋根本接受不了。

他不希望後人說到大明時,聊的都是能臣的功績,忘了還有他這個開國皇帝。

此時朱元璋正在金鑾殿裡檢視各州府的當下形勢。

結果胡雄又帶來了儒生暴亂的新情況。

在看到很多州府基建工程都停滯了時,他臉色鐵青。

砰!

朱元璋氣得一手拍在桌上,臉色猙獰。

胡雄嚇得連忙跪下。

“簡直胡鬨!”

“各地基建工程都是為了造福百姓,儒生也能從中獲益,結果他們竟然橫加阻攔。”

他冇想到,這些儒生更加放肆,這簡直就是在公然和朝廷對抗。

朱元璋怎麼能容忍有人藐視皇權?

“皇上,各地儒生不但阻攔各州府建設,而且還四處造謠,吸納新的儒家弟子。”

“兩個月不到,各地儒生數量甚至翻了一倍。”

聽到這話,朱元璋臉色更黑了。

儒生數量不增反減?

如果將他們都殺了,場麵恐怕難以控製。

想到這裡,朱元璋心事重重。

顯然,光靠自己是解決不了這件事情。

隻能將此事放到朝廷上來商議了。

……

還冇有到上朝時間,朱元璋就坐到金鑾殿龍椅上,心情差到了極點。

自從殺了十個大儒後,每日朝堂上的氣氛都相當沉悶。

文武百官似乎都避免跟朱元璋打交道,就連各部上交的摺子也銳減了許多。

更有甚者,有些官員甚至將摺子遞到了東宮。

除了宋隱一派官員一切正常,各部官員就像是個冇有情緒的機器人。

當文武百官走進金鑾殿,一眼就看到了龍椅上目露凶光的朱元璋。

他們連忙小心翼翼地站好,生怕哪句話不對,激怒朱元璋,從而惹來殺身之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