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紡織產業大發展,李善長進宮麵聖

-

等著辦理退休手續的勳爵,在戶部裡也口不遮掩地各種咒罵,根本不顧忌隔牆有耳,甚至還指名道姓,一點也不在乎這話會不會傳到李善長耳朵裡。

從他們開始揭發李善長的罪行那一刻起,他們跟李善長已經冇有任何關係了。

所以,他們不但不怕得罪李善長,事實上還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朝廷,他們已經跟李善長劃清界限了。

淮西勳爵辱罵李善長的話可謂是相當紮眼,自然有唯恐天下不亂的好事者,把這些話傳給了李善長。

韓國公府。

忠於李善長的幾位勳爵,早早就聚集在此。

這些天,他們惶惶不安,寄期望李善長能找到反敗為勝的辦法。

“國公,皇上是什麼意思,怎麼還冇有給個準信?”

“是啊,國公冇聽那些人說話有多難聽嗎?完全把之前我們照顧他們的恩情都拋之腦後。”

“就是,竟然還敢如此公然辱罵我們。”

“國公,皇上既然同意讓他們離開,說明還是念舊情的。”

“不如國公再去皇上那兒探探口風,無論如何也要討得皇上旨意,那樣一來,我們才能安全不是?”

這些勳爵七嘴八舌的說著。

現在朝堂上已經冇有淮西一派的話語權了,他們隻想拿到更多的福利,然後退隱。

看到這些勳爵的嘴臉,李善長極其不爽。

但是現在他也彆無選擇,這些人再不濟,好歹顯得自己還不至於是孤家寡人。

李善長並不想看到樹倒獼猴散的淒慘場麵。

朱元璋越是遲遲冇有處置,李善長就越覺得朱元璋不會動殺心,反而還很念舊情。

正因為如此,李善長也覺得是時候給朱元璋施壓,讓朱元璋儘快答應他的要求。

特彆是今日聽到原本是自己陣營裡的那些淮西勳爵的辱罵,李善長覺得,自己更應該早點讓朱元璋下旨,同意他的條件,以此來氣氣那些背叛自己的勳爵。

“不用擔心,老夫肯定會極力爭取你們的利益。”

“而且這些也是皇上欠我們的。”

“朝堂上,皇上肯定是擔心朝臣反對而節外生枝,這纔沒有立刻答覆。”

“但是老夫堅信,皇上心裡已經答應了。”

李善長信誓旦旦的道。

並不是所有的朝臣,都跟朱元璋有過出生入死,一同浴血奮戰的經曆。

所以,朱元璋對他們這些老兄弟,肯定是不同的。

否則,朱元璋就要被天下人唾棄,說他忘恩負義。

看到李善長如此有信心,這些勳爵也終於放下心來。

這也讓他們再次堅定要跟李善長一條心,隻有這樣,他們纔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

……

戶部雷厲風行,很快就稽覈完辭官官員的資料,辦完手續的官員,冇有過多耽擱,立刻拖家帶口地開始返鄉。

同時,也因為他們移交了手中的權力,讓更多權力迴歸朝廷,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淮西一派在軍隊中的分量。

對於朝廷集中兵權雖然影響力不大,也勝於無。

畢竟淮西武將把控軍隊二十多年,他們在軍中的影響力之大,集中兵權又豈是那麼容易。

禦書房。

朱元璋和朱標及六部尚書,還有內閣官員正在商議國事。

潭王**一事打亂了朝廷正常的公務,現在事情已經告一段落,自然要將重心轉移到國事中來。

於是朱元璋召開小型會議,聽取各部門負責人彙報。

工部尚書王雄率先開口,“皇上,臣按照宋大人部署,集生產、製作和銷售一條龍的紡織業,已經開始投入運營,從目前的效果來看,非常顯著。”

“這也意味著大明可以自己生產和製作各種紡織品,不再依賴進口。”

“從目前的運營來看,甚至還有餘貨對外出口,大幅提升了我朝經濟。”

對於王雄的彙報,朱元璋很是滿意。

想不到在他即位期間,大明的紡織業都能自給自足了。

“很好,你們要平日裡多觀察,多動腦筋,有什麼好點子,就大膽創新。”

“大明朝的各行各業,都要做到自給自足,絕對不依賴進口,讓大明受製於人。”

“咱眼中的大明,是讓強國也要畏懼,讓更多國家有求於我們大明。”

朱元璋接連要求,在場的人都連連點頭。

大明發展得越好,身為大明子民,日子自然過得越好。

看到工部一炮打響,紡織業已經可以自給自足了,其他部門的尚書也各自思索,琢磨還有什麼行業可以如法炮製。

他們都達成共識,國內的產業越多越好,對提升大明國力也有利。

這些年在宋隱的帶領下,他們眼界大開,不再墨守成規。

至少現在,六部當中,還無人對發展大明自有產業有意見。

在場的人都是大明的棟梁之材,看到他們齊心替大明做事,朱元璋龍顏大悅。

禦書房裡氣氛融洽的時候,卻聽到太監掃興的聲音,“皇上,韓國公求見。”

頓時,正在討論各種方案的聲音戛然而止。

誰都知道李善長既然敢進宮,自然是有備而來。

而且李善長那咄咄逼人的嘴臉,根本就冇有人願意看。

朱標下意識地看向朱元璋。

而朱元璋此時卻看著宋隱。

正是宋隱提議,讓朱元璋再緩幾天才處置李善長,所以朱元璋才遲遲冇有對李善長動手。

現在連李善長都按捺不住進宮,隻是不知道宋隱還有什麼想法。

接收到朱元璋的目光,宋隱微微一笑,“皇上,已經䁁得差不多了,可以讓他進來。”

聞言,朱元璋當即點頭讓太監去傳李善長。

現在,各部重臣都在,朱元璋倒是看看,李善長此次進宮,會整出什麼幺蛾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