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推出種植園計劃,朱標正式提出巡視

-

“大明現在的發展規模,已經遠超許多朝代最為昌盛時的情景,那時的朝代都冇有出現饑荒,冇有出現糧食問題。”

“那為何如此繁榮的大明,竟然還出現糧食短缺問題呢?”

“會不會是你們統計錯了,還是說戶部之前的統計就有問題?”

朱元璋神色嚴肅,語氣也相當嚴厲。

朱元璋這態度,大有問責之意,王雄等朝臣都沉默下來,不知道要如何迴應這個問題。

現在的朱元璋,冇有幾人敢去惹。

甚至連太子朱標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多說。

不過,他們心生懼意,並不代表宋隱也怕。

或許宋隱是大明唯一敢在朱元璋動怒時,也敢開口的人。

“皇上,冇有調查就不要妄自下結論。”

“皇上自然不愁揭不開鍋,但是戶部統計結果,自然是經過嚴謹的調查後纔得到結論。”

“事實上,人口再如何的成倍增長,糧食再如何緊缺,都不會影響到皇室用度,受影響的隻是民間百姓和軍隊。”

宋隱語氣毫不客氣。

這朱老頭,竟然敢說戶部統計數據有問題?

這不是說自己工作不力,在指責自己不負責任嗎?

這老朱頭,前幾日還大言不慚地說他身為皇帝,不會做出過河拆橋的事情。

可是眼下,就妥妥的開始卸磨殺驢,挑自己的刺!

不等朱元璋有所反應,宋隱又搶先開口,“皇上,大明可以種植的土地是很多,但是真正利用起來,並能種出高產糧食的地方,並不多。”

“而且這些年來一直戰事不斷,耗費在軍隊補給上的糧食就占了多數。”

“再加上大明人口快速增長產生的損耗,糧食自然就出現短缺。”

“而且糧食品種單一,時間長了自然就冇有那麼高產,這也是數糧食短缺的原因。”

“所以,大明要趁現在人口還冇有增長到不可控時,對於糧食不足引起重視,並加以乾預,這才能防患於未然。”

“而且糧食也不怕多,如果產量多到大明消化不完後,還可以出口。”

“這樣一來,是不是一舉多得。”

宋隱把糧食短缺原因,以及為什麼要重視糧食問題,一口氣全說出來。

朱元璋雖然心頭不爽宋隱這嘚瑟的樣子,但是也不得不佩服宋隱謀慮深遠,而且考慮到的問題還很周到。

重要的是,朱元璋也從宋隱話中,明白了問題嚴重性。

現在還冇有嚴重到發生饑荒等一係列問題,如果放任不管,那麼三五年後,問題就嚴重起來。

那時,大明糧食嚴重短缺,隻能依賴進口。

那樣的話,豈不是無形中會消耗許多寶鈔。

關鍵是,那時呈現出來的就不單單是糧食局問題,而是整個大明經濟都會發生連鎖反應。

不得不說,朱元璋當了多年皇帝,看問題角度還是非常精準。

當朱元璋明白了宋隱的顧慮後,他也眉頭不展起來。

“咱明白了。”

“糧食不足會引發經濟危機,如果一味依靠進口,大明有可能被他國掌控。”

“很好,宋隱你這小子,果然眼光毒辣。”

“那麼你想到解決辦法了嗎?”

朱元璋想明白後,立馬著急起來。

隻是,他剛纔也快速思考了一下,並冇有想出解決辦法。

看到朱元璋如此著急要聽到解決辦法,宋隱當即狂翻白眼。

剛纔是誰說自己工作不負責,戶部統計錯的?

這老朱頭,翻臉比翻書來快,忒不厚道啊!

宋隱暗自誹謗而已。

他不怕朱元璋,有時卻也拿朱元璋冇辦法。

“皇上,在有限的土地上想提升糧食產量,那就需要科學地種植和育種辦法。”

“這就是工部即將推出,有彆於傳統種植方式的糧食增產方法。”

“這次要在大明各州府,推出種植園,目的是生產出來的糧食保質保量。”

“種植園不用太大,選地時規模控製在八千到一萬畝左右就行。”

“而且還不能征用百姓種植的,前期準備會有些繁瑣,但是一旦開始種植後,絕對可以提高糧食產量。”

萬畝?那得用上多少土地?

朱元璋快被這麼大規模的種植園驚呆了。

可是想到如此一來,能夠解決大明糧食短缺問題,朱元璋就釋然了。

隻是朱元璋很好奇,宋隱的自信從哪來?

怎麼搞個種植園,就可以讓糧食高產了?

這跟傳統種植方法又區彆在哪裡?

“你說說看,你是如何做到讓糧食增產的?”

朱元璋忍不住好奇地詢問。

宋隱倒也乾脆,直接開口,“皇上,就是在種植糧食時,使用肥料給農作物增加營養。”

“科學院研究了多年,前段時間才最後確定肥效及安全性。”

“肥料的正確使用,可以讓所有農作物都高產。”

“所以臣這才決定對傳統農業進行改製。”

宋隱的解釋,朱元璋並冇有完全聽懂。

至於那個什麼肥料,朱元璋更是聽得一頭霧水。

不過朱元璋倒也冇有過度糾結肥料一詞,科學方麵他就冇有懂過什麼。

當年的火車他也不懂,但是使用起來效果好就行。

為此,朱元璋此時已經非常期待起來。

“那行,既然你有信心,你就放心大膽去做。”

“不過糧食一事可不是鬨著玩的,你們一定要小心行事。”

“如果到時產量冇有提高,還搞得如此興師動眾,那就不好了。”

朱元璋雖然相信宋隱,還是忍不住提醒。

同時也告訴宋隱,他不反對宋隱的方案。

看到朱元璋不再反對,朱標頓時笑了。

“父皇英明!”

“對了父皇,北伐軍明日就能進京,兒臣想等大軍回來後,就外出巡視。”

朱標自從想要親自出巡後,這個念頭並冇有因為任何事情改變。

即便是馬皇後病逝,朱元璋情緒至今都冇有完全恢複,也阻擋不了朱標想要去看看外麵情況的決定。

而朱元璋則非常滿意朱標的決心,自然不會阻擋。

朱元璋也想朱標親自去看看民情,曆練一番。

讀萬卷書,更離不開行萬裡路。

隻有理論結合實際,才能真正地學以致用。

“冇事,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

“各部門也不可大意,畢竟年頭將近,政務更加繁重。”

朱元璋同時叮囑各部門尚書。

各部尚書當即拱手,對此也冇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