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漸山侯

-

顯神元年,秋,地球,中洲上微,神座,長青殿,蛇王艦撞擊第五天

不見素忙謙卑道“伯父教訓的是,是我愚鈍。”

“這不怪你,當時傳為美談,環山係神龍王王招禍之孫,入主神座後,真相才傳於天下。環山係王族格外反感神座各大宗,不斷削封,直到招禍九世孫猝死,環山係內訌,神座各大宗才得以喘息。環山係能崛起,首先在於不速賢能,其次大宗打壓反而讓環山係越發頑強,再者大宗輔王血氣,全力教導王來弟,弟定有,王招禍,尋賽男,尋棄男,弟定成,皆有大能,王血氣三代子侄,徒弟,外甥,人才輩出,環山係才能大興。王環猝死第二年,血氣得子,取名為弟定成,以念其兄,後又得一子取名尋雅芬,乃是為了紀念當時替王環擋刀的五花坊樂師,軒雅芬。外人不知,將環山係之名傳為笑談。尋雅芬庸碌無能,肥胖無力,吃不得苦,自己請命,去神座做質子,結果與豪門權貴的執垮子弟混在一起,是如魚得水,他一生中唯一的功績,是告發王招禍逃走,致使招禍被抓回,多囚困了十一年。”莫許仁說道。

“這也算功勞?”尋宗遇驚訝道。

“正是其告發,讓招禍躲過了洪災,撿回一條命,按照環山係的救援計劃,他們的撤離路線正好穿過洪災爆發處,他們隻差半天,若不是被抓住,會和接應的死士們,一併被山洪和泥石流裹了。那可是七千年一遇的大災,上微全境遇難近八萬人,傷者無數,被視為神座大衰的預兆。全球各地也有近六萬人遇難,很多城池被沖毀,全球有五座城邑直接塌陷,深埋地底,甚至有一座銅陵邑直接埋在河底。”莫許仁感歎道。

“唉,天災麵前,人如螻蟻,不堪一擊。近日的謠言和地震,不可小覷,我看還是發一道安民榜……不知三輔……”龍王尋寶兌感慨道,趁機詢問。

“預兆不是年年有,不消慌,不日自散,龍王的威嚴纔是主要的,不能什麼事都發詔書,你新接大位,萬不可展現絲毫慌亂。暴龍族和中洲的探子們,可一直在盯著。”不見冶教訓道。

“小王記下了,一切聽從三輔安排。”尋寶兌真誠道。

“我還是堅信,人定勝天。”不見素忙趁機緩解尷尬道。

“哪有什麼人定勝天,不過是人定勝人,大興便是勝天,但是不要忘了,本朝數十萬年來,多少豪族世家,不管連綿多久都會有敗亡的一天。你們要警惕啊,不可小看環山係,特彆是漸山係。”大宗輔不見冶繼續教育道。

三箇中年人和年輕的龍王趕忙,謙卑的點頭。

“好啦好啦,自己人,無須多禮。環山係做大之後,各分支與其他王係已無分彆,不足為懼,漸山係則不同,漸山係逢變必作亂,且漸山係以行伍起家,自古就有尚武之風,不可小看。”莫許仁說道。

“漸山侯,漸山王係,環山繫到底是什麼關係。”尋宗調忙問道。

“這事要從碎風劍說起,那是七十萬年前,本朝以前,上微歿山鎮主誤將定做的寶劍送給北赤礦工,數十萬年來,無數人尋寶,都一無所獲,尋逮的太爺,找人秘密打造了十七把假碎風劍,聚集起億萬家資成為豪強,後來其家族吞併擴張,尋直的封地,在尋逮的賭坊裡輸光,尋直與其子王巨窮,遂依附於尋逮,後來他們都成為神座尋曲,尋戲的外藩附庸,尋戲刺殺龍王失敗,東窗事發。尋逮和尋曲自保,王巨窮成為主謀去頂罪,尋曲運作,減輕為流放,後來王巨窮等人不服,尋戲派也起兵反叛,為神座剿滅,悲慘收場,尋曲念巨窮有頂罪之勞,保下王環和王血氣,後來尋逮購得王位,尋曲被刺殺於夢州。再後來環山係興起,為王五百代,近八千三百年。”莫許仁緩緩道。

“碎風劍,出現在血風林,恐怕也是假的,我看不宜投入太多人力搜尋,鑾台人手不足,近三分之一的城邑,兵力抽空了,還是要防備不可大意。”尋宗調忙道。

“是啊,內憂外患,不可不妨。任何一個失誤,都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莫許仁說道,示意眾人坐下,尋宗脫忙回到禦座上,三輔蓋住寶箱坐在箱子上,侍衛們搬來三把杌子,給三箇中年人坐下,然後緩緩退了出去,其中兩個跑去禦膳房,安排晚宴。

莫許仁,繼續道“王招禍第四百二十世孫尋哉,字有釁,中年繼位,三年後不堪重負,傳位其子尋蒼,尋蒼因病早亡,傳於其弟尋淄,尋淄墜水死,傳於其堂弟尋不知,尋不知在位七年,猝死,王族爭鬥,王位空了五年,後推舉尋哉的族叔尋柚為王,當夜遇刺,挺三日,夜半死,王血氣之後神座東郊的仙街小宗尋糜,尋離兩兄弟收買禁軍,取得神座各大宗默許,奪得王位,由此環山係王位傳入血氣係,尋糜為王四十五年,其子爭位相殺,宗室少有倖免,尋離諸子皆死,唯獨尋離與其義子尋不棄在環山祭祀躲過一難,尋離起兵,在旋林大勝,成為新王,尋不棄為輔政,輔佐尋離獨子尋有繼,中興四百年。又五十代,神龍王尋去傷,為王三十年,上微強盛,開始最大規模的祭祀典禮,由此引發後患,最大的反王係,漸山王係崛起。”。

“漸山王係是環山分支,漸山侯又是怎麼回事?”尋宗遇問道。

“漸山侯,起源於漸山。漸山本無名,是座巨大的土丘,丘下有幾十個村子,有個獵戶叫逐偏,在丘上打獵為生,家中隻一個老孃,眼睛瞎了,母子相依為命,某日大雨,他揹著柴下山,被困於階穀,為了趕回家,他冒險穿過妖台小道,在離行台,撿到一個被遺棄的嬰兒,半截泡在泥坑裡,外麵被塊錦繡緞子包著,上麵繡著一個漸字,那個嬰兒卻不哭,獵戶幾經糾結,扔了柴火抱起嬰兒冒雨下丘,在子夜終於趕到家中,他們娘倆把嬰兒洗乾淨,餵了熱食,直至天明救活,才發現這個嬰兒是個瞎子,逐偏收為子,次日找村正和識字的老人驗看了,就以繡字為名,叫做逐漸,後來逐偏被抓去前線打仗,從此渺無音信,逐漸和奶奶相依為命,長到二十三歲,什麼活都能做,與明眼人無異,他聽力極強,能辨風雲,知天氣,後經村中媒婆撮合,娶了鄰村教書先生的殘疾女兒,生了兩子兩女,其次子被抓了壯丁,從軍二十年,以軍功成,後告老還鄉,從者如雲,漸山遂興,漸山其名也來於此。”莫許仁說道。

“奧,原來如此。”尋宗遇道。

“逐漸家族,依托漸山崛起,後來逐漸的重孫逐念祖,逐念歸在旋穀救了尋不棄一命,得到重用,四十年後,相繼以環王城東門侍郎之職死在任上,念祖之子逐子陌被封為漸山侯。後來環山係王族無故誅殺尋不棄家族,漸山侯救下尋不棄家族倖存者們,與神座反目,逐氏追封逐偏為第一代漸山侯,神座多次圍剿漸山,漸山破後依舊死灰複燃,後來彌兵於旋林。逐子陌的六十四世孫,漸山侯逐擊,因年幼時去神座朝貢被打,尤其仇視環山王係,環山係內訌的失敗者們往往流放到漸山,西牟,武都,讚州,淵門府,井州,雨霧山,這些地方皆是環山係死敵,被殺不追責,成為公認的犧牲品。尋去傷為王三十年,太平盛世,舉行大祀禮,就連武都王族都前去觀禮,六禦,各大龍王,微雲城特使,齊聚神座,成為全球一大盛典,在第四天,尋去傷第七子尋統,因偷食祭祀貢品,刺配兩千裡,其家散。七年後,尋統偷偷跑回,帶領諸子侄一併作亂,多次襲殺官軍,打劫皇貢,劫掠各地行宮,神龍王尋去傷震怒,下詔剿滅,尋統於決戰中大潰,其家族黨羽儘數流放至漸山,遂與漸山侯混戰二十年,各有勝負。”莫許仁慢道。

“呦,看來這個尋統有點能力啊。”尋宗遇道。

莫許仁,忍不住笑起來。

“哈哈哈哈哈哈,哪裡話,尋統這廝,好大喜功,貪得無厭,但是出手闊綽,善養死士,其子侄多驕橫強悍,偶爾也有一些賢能跟著他。不然無法撐到二十年後才大敗。漸山侯逐擊有七子女,長子逐槍驍勇無比,次子逐弓素有智謀,三子逐瀟善於守城,長女逐撫有賢名,次女逐琴善於佈防,四子逐弦有萬夫莫當之勇,小女兒逐妍散頗有文采,年紀輕輕就成為微雲城淺社成員,在十八龍族享有盛名,乃是炙手可熱的新秀,逐擊諸兄弟之子亦是不可小覷。尋統有三子五侄四女,乃是尋蝕,尋北鑲,尋度,尋梅,尋娟,尋三娘,尋巧蓮,尋定繼,尋齊,尋思,尋權,尋棄子。尋統三子尋度孱弱,小侄子尋權精明,尋棄子乃是尋統族弟尋綜的小兒子,流放漸山後出生,起名為棄子是為了激勵族人於死地求生。”

莫許仁環視眾人,他們都仔細聽著,不由的得意起來,繼續道“尋統之子尋度,小侄子尋權,主張與漸山弭兵結盟,以圖生存,與諸兄弟不和,為尋統所厭惡,尋統徙穀兵敗,盛怒,與尋縱想出毒計,遣尋度,尋權前往漸山談判,卻秘密誅殺尋度尋權全家與漸山俘虜逐琴,逐夢台,逐湧,逐北車,逐燎等近七百人。尋度,尋權舌辯二十六天,終於說服漸山侯,在妖台小道與漸山侯歃血為盟,尋統趁機大舉偷襲,漸山侯七座大城被襲破,大怒,要烹殺尋度和尋權,尋權斷左手盟誓,誓殺尋統,他們被充做先鋒死士,方保全性命,後尋權迎娶逐妍散,結為姻親。漸山反擊,兩個月後,大敗尋統,尋統宗族與黨羽潰逃至越以山,被神座王族不見氏的越山小宗不見琦圍殺,就此凋零。”

“原來如此,怪不得漸山王係每一位族主和龍王,死後都葬入漸山侯祖地。”尋宗調恍然道。

莫許仁笑道“他們世代姻親,早就連為一氣,說起來漸山王很多都是漸山侯的外甥。擊潰伯父尋統後,在漸山侯支援下,尋權自封為環山王,尋度被封為天尺王,大肆征討,以吞天下,當時尋雅芬五百二十世孫尋邁,為神座輔政,神龍王尋去傷在位四十七年,重病傳於長子尋山,尋山好方術,在位三年後遁走,其長子尋珿繼位,年幼,不能治政。神座各大宗,宣都,武都,各地王係小宗,紛紛作亂,彼此攻殺,尋邁號召各地組建大軍攻打漸山,漸山大戰後,神座兵潰敗八百裡,死傷百萬,天下震驚,尋不棄家族出麵斡旋,促成和談,神座移封尋權為越以山侯,尋度為侯輔,移封不見琦至神座西郊天門鎮為鎮守,又加賜漸山侯七項特權,方弭兵。”莫許仁說道,遠處殿門官並四個侍從來報,晚宴已經備好。

三輔連忙傳親隨進來,仔細叮嚀,搬走寶箱。

神龍王一行人簇擁著三輔,往側殿走去,不見冶扶著柺杖走在正中,近侍小心攙扶著,莫許仁昂首走著,接著說道“漸山反王係曆代以來,多次與環山係爭奪王位,各有勝負,曾有三十七王入主神座,後多次敗給環山係。最後環山係因天災徹底丟失王位,被神座小宗的讚州係取代,而後是黑陵係,後為窮塵係,後神座東台係,神座乾裡係,榆州係,昔州係,衛翼係,大鼓係,羽州係,臨定係,相邑係,臨曲係,再到本係,乃是巨闕係,寶兌龍王,你的先祖,是神座十七衛城之一的望門府治下,邊遠地區巨闕村村長,因臨曲宗大內戰而被神座扶立為王,傳到你已經四十九代了。本係已多有興衰,光是大的爭位內訌就不下十次,可在巨闕本紀,巨闕係諸王列傳,諸相列表,名臣世家,權臣譜等書中查閱,你們要多讀史書,吸取教訓。多少聖王明君,龍王各大宗族們,在數十萬年的曆史裡,都不過是滄海一粟。興衰隻在於人,重賢能,天下無有不興,起內訌,天下無有不亡。”

“遵命,莫老宗輔教訓的是,我們定然多讀書。”尋宗遇忙道。

“讀書無用,還是學習禦下之道,霸術,王術,帝術皆用,所有的大亂,都是從主上製不住人開始的。要恩威並濟,該殺的殺,不可流放,古代至少五個王係是從流放反殺的,不可不妨。”不見冶說道,他的老眼中閃過殺氣。

“不可不可,殺伐太重,反而適得其反。古代無數王係多是亡於濫殺。道德感化方為上策。”讚緹勸道,偷眼看向不見冶,隻見他冷哼一聲,讚緹心中不悅,也不好翻臉,不再說話。

“好啦好啦,各取精髓就好,不過,老夫在臨曲朝遺文錄上,曾見過一個太學士寫的解亡論,很有意思,他遍讀神座古籍,特彆是三都史書,在著述中,認為,內訌是永恒的,即便到了崩潰邊緣,內訌也無法真正阻止,甚至認為是內訌主導一切戰爭,而戰爭塑造一切曆史,內訌是人之本性,源於自我與自我,人與人之間本就隔絕,一個人永遠無法知道另一個人的真實謀略,而自我往往矛盾,多變。他的觀點很怪異,和曆代主流的定欲論,逐利說,有感論,真合論,封定論,謀辯,製勢論都不同。任何治政與分階的本質都是統禦之道,大亂源於統禦失衡,大衰源於上下相阻,大勢起於人人懼亡,大興起於九階相製,論中總結曆代興衰規律,發現最能至盛的分階是九階,稱為三眾九階,統禦及其臣下為上眾,萬民為下眾,其餘為中眾,三眾定,盛則至大盛,九階亂,衰則至大衰。冇人管就一定會亂,管而枉法,亂上加亂,無奈古代著作浩瀚如海,古籍往往儲存不當,隻剩下殘書,並未讀全。甚是可惜,甚是可惜啊。”莫許仁感歎道。

“曆代太學,養尊處優,舞弄文章,都是無用的廢物,冇做過苦力,冇打過仗,焉知天下之難,民間疾苦,比如乾裡係龍王,拖欠築城苦力的工錢,結果遍地造反,不戰自亡,把個一萬四千年盛朝兩年喪儘。”不見冶怒道,接著教訓道“爾等,切不可剋扣那些苦力們的工錢,這是他們的衣食,無衣無食必亂。那些豪強,總是趁機施捨小小的恩惠,聚起大勢。”

“小王記下了,我這就著手督辦,各地多有類似上報。”尋寶兌忙道。

“吾王,交給大臣們去辦就好,辦不好,砍腦袋。”尋宗遇不屑道。

“混賬,你這是自毀根基,寶兌,你親自督辦。”不見冶怒道,尋宗遇忙不再說話,心裡罵著這個老瓜瓤子的祖宗十八代,再加五百代。

“老哥,你還是和年輕時候一樣啊,一身的正氣,嘿嘿,可惜自家兒子打了臉。聽說不見沃,不見禍這小哥倆買通了看守,跟著救援去了臨垣城。不知道會不會惹出些事端。”莫許仁趁機嘲笑道。

噹的一聲巨響,眾人嚇得一哆嗦,老宗輔不見冶,站住,死死抓著柺杖砸在地上,大殿裡瞬間沉默了,最後一絲晚霞,描畫著眾人的錦衣。

“莫老弟,你怎麼,哪壺不開提哪壺啊。老宗輔不要生氣嘛,玩笑,玩笑,大家快些去開宴吧。”讚緹老宗輔,急忙打圓場道,心中不由的甚是開心。

兩個近侍,忙小心攙扶著,眾人穿過一道側門,沿著空曠的側廊走去。

“龍王不要擔心,有我們輔佐你,萬無一失。神座大宗,雖盛壯,但內鬥嚴重,始終未能奪回王位,隻是壟斷了百官,雖然他們控製了上微半數的大城,世代恩怨導致他們永遠不會聯手,不足為懼。倒是漸山王係,往往出人意料,據漸山反賊錄曰:漸山,天尺山,越以山,相隔數百裡,土地肥沃,山深林密,險隘交錯,望氣士多雲有王氣,神座不當回事,後尋權的漸山反王係,成了氣候。”莫許仁說道。

“望氣之事,雲裡霧裡,不足為信,”不見冶說道。

尋宗遇忙道“大宗輔說的對,這都是迷信。”

“也並非如此,望氣自古有之,行軍打仗,鑄造城池,修建壁壘,觀物候,識雲氣,辨地理,再到觀人貌,觀興衰,還是有一些道理的,隻是有些故弄玄虛的,或者讖緯之言,不易辨彆。老夫年輕時候也是深迷此道,曾在漸山客居兩年,那裡的地形易守難攻,溝壑,高山,密林,野獸,尋常人去了那裡多會迷路,最奇怪的就是漸山,據說不是山,是一個大土丘,但是比山還高還大,上麵有條捷徑,名叫妖台小道,非是老獵戶,過不得,我曾去過,找了撒個獵戶帶路,大晴天,走在那裡,也覺得陰森恐怖。山下過四十五道大溝,就是刀頭裡的近百個村子,地勢平坦,有良田近千頃,刀頭裡東麵是東晌,西麵是西晌,前麵是小晌,這三個村子有小城邑規模,具是人口破五萬的險要之地,並且與刀頭裡彼此呼應,要攻下刀頭裡非要五十萬大軍不可。小晌村前麵是四道大溝,溝坎上皆築有壁壘,再往前是兩個屯,陷王屯和七號屯,接著是庖台,庖台東邊是雙王台村,每一任漸山反王入主神座,都要先在這裡祭祖三天,這裡有座漸山祠,規模浩大,主殿裡麵有三座銅像,分彆是逐漸,逐漸之父逐偏,逐漸的奶奶。每一任漸山反王死後,都要歸葬故裡,必須在雙王台停棺一天。傳說這個村子以前叫,一忽琉璃村,鄰村是小黑寨,洗寨,七十戶,多有親戚,具是窮苦,隻有一忽琉璃村尚過得去,逐偏太爺的六叔,是這個村的倒插門女婿,生了四個兒子,老二家,人丁興旺,做了村長,傳了三代,成為村裡大戶,逐偏常去串親戚,找些救濟。當時遇到官軍抓壯丁,逐偏和村中的壯丁一併被抓走,老村長,把逐漸藏在柴火房裡才躲過去,一同藏著的還有一個教書先生,也是來找救濟的,自從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被妖台小道野獸,咬死咬殘以後,他深受打擊,無法再教書,隻能靠串村找些救濟過活。自那天起,那些壯丁就再也冇回過村,後來漸山崛起,在一忽琉璃村建造了一座巨大的祭祀台,台上有一座望魂碑,高大無比,上麵刻滿了曆代被抓走的壯丁和陣亡兵卒的名字,每年進行春夏秋冬祭祀大典,後來漸山反王們不斷加封,人也越來越多,附近的村子就合併起來了,把漸山祠和權度廟都建在了這裡,時間長了村名變成了雙王台,有近十萬戶。漸山王室和漸山侯四個小宗都住在這裡,頗為繁華。”莫許仁看著不做聲的眾人,他們都在聽著。

這些事,他們在書上永遠都找不到。

“欲破漸山,必先破雙王台。每一任漸山反王死後,都會把棺材運回去,在雙王台停棺一天,而後葬入漸山侯的祖地,神塚。神塚常年駐守著近五千軍戶,方圓千二百裡,神塚中間是通天道,穿過整個神塚,往北分成十五條大道,透過無數溝壑直連漸山妖台小道,神塚通天道左側為王塚,右側為漸山侯塚,在神塚入口處立有兩排石像,具是曆代英雄豪傑,左首是尋權,尋度,右首是逐槍,逐弓,通天道寬五十丈,中間立著一座銅像,是漸山侯逐擊的坐像,十分雄偉,諸位一定要去看看。銅像北麵基座上有老夫的題詩,要仔細辨認,上麵題詩太多了。”莫許仁嘮叨著。

他們出了殿門,來到側廊,寬闊的側廊,已經點滿了紗燈,不時有幾個侍女提著燈籠走過,紛紛低頭施禮,莫許仁揮揮手。尋宗遇,直勾勾的盯著挑眉弄眼,被回頭的不見冶逮住,大聲訓斥著,尋宗遇垂著頭,聆聽教訓,侍女們偷偷笑著,走了。

轉過一個折階,侍女們笑出了聲,彼此小聲說話,晴朗的傍晚,略有些發亮的天空,一片微光閃動,最後麵的侍女抬頭看著,感到奇怪,她想要仔細看看,被同伴催促,忙又快走幾步跟上去。

那一片微光,是一顆又一顆,偵查器,正在自動分編。

隨後四麵八方散了,飛往各處,偵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