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月英紙現,張明的驚天之謀

-

一路上張明牽著黃月英沿著山林小道前行,遠離了繁華喧囂的城市,進入了清寒的冬日山林。白雪鋪滿了大地,踩在上麵發出沙沙的聲響,樹枝上掛滿了晶瑩剔透的冰晶,彷彿是天地間的鑽石雕刻。雖然寒風呼嘯,吹拂著兩人的麵龐,但他們並不覺得寒冷,反而因為山林的寧靜,和愛人相伴身邊而感到溫暖。張明抬頭望去,看到了一片翠綠的鬆林。陽光透過鬆針的縫隙灑落下來,形成斑駁的光影,落在月英,也落在了他的身上,美不勝收。“月英,冷嗎?”“馬上就要到了,要不要坐一會轎椅?”黃月英抬起頭,微笑著搖搖頭:“不冷,有夫君在身邊,月英覺得很溫暖。”她輕輕摟住張明的手臂,感受著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溫熱。張明笑了笑,用另一隻手輕撫月英的秀髮,說道:“謝謝你,能娶你為妻,當真是我的福氣。”這句話,張明可是發起肺腑。他實在太清楚,有一個大發明家當老婆,有多麼的輕鬆省事了。不僅為水軍戰船帶來了革新,甚至能夠舉一反三,將許多升級的武器,變作百姓所用的民用生產工具。張明不敢想,來年開春後,整個荊襄大地,將迎來怎樣一種耕種變革。因此張明想要讓黃月英親眼見證,造紙術的改良,並且以月英為名,以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月英搖搖頭,堅定地說道:“夫君,你我夫妻,本是一體,何須言謝?”張明感受到月英的堅定,心中充滿了欣慰和幸福:“好吧,不過我要送你一件禮物,走吧,就快到了。”月英輕輕一笑,眼神中閃過一抹智慧的光芒,並流露出對張明的深深愛意:“看樣子,夫君又發明瞭什麼好物件,卻冇告訴月英。”張明笑了笑,冇有否認。穿過鬆林,一片水潭映入眼簾,水潭旁,坐落著一座院子,便是造紙廠所在。“紙?”月英眼尖,已經看到柵欄上掛著的一片片紙張。“咦?”“是雪地的緣故嗎?我怎麼感覺,這些紙張,比左伯紙白淨許多?”張明微微一笑,看樣子黃月英已經發現這些紙張的不同。加快步伐,張明帶著黃月英來到院內。院內工匠看到張明,露出激動的神色,紛紛躬身參拜,為首一名老翁更是熱淚盈眶。“大人,您來了!”“您教給我們燒堿提純的方法,當真有用!!”“還有原材料,用竹子造的紙,真的白太多了!!!”張明扶起老翁,這可是他請到的造紙專家,如今也是這座造紙廠廠長。其實東漢造紙工藝基本成熟,他無非是教授了些燒堿提純的方法,讓清洗的時候,能夠令雜質更加容易洗掉罷了。再加上原材料的擴展,得到比左伯紙白太多的紙張,簡直易如反掌。看著一旁小嘴微張,東摸摸,西看看,愛不釋手的黃月英,張明微微一笑。隨即宣佈道:“從今日起,這新得的紙張,就命名為‘月英紙’了,可以開始大規模生產了。”“另外,所有工匠,等會全部多發一年俸祿!”“希望大家多多上心,爭取掌握純熟之後,以後也都自成一廠之長。”張明的話,讓眾人眼中瞬間光芒萬丈,一個個乾勁十足。黃月英瞬間呆滯,美眸閃爍,隱有淚光浮現。這月英紙意味著什麼,她再清楚不過,但真正令她感動的,是張明對她獨一無二的寵愛!“夫君......”剛準備拒絕,張明搶先堵住了黃月英的話。“月英,說好的,這是我送你的禮物。”於是黃月英不再堅持,用力點了點頭。選了幾捆上好月英紙,張明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便和黃月英一同返回了襄陽。第二日一早。孔融的宣旨隊伍,終於抵達了襄陽。劉仁代劉備接了旨,得知劉備提前出兵,孔融也是忍不住讚歎。“想當年北海被圍,便是玄德傾力來援。”“今日胡患當前,又是玄德大義,似這樣的股肱之臣,纔是漢室棟梁。”“可惜不能與玄德一道,共赴前線,痛擊胡虜!”看著有感而發的孔融,張明心頭微動。果然和曆史記載差不多,孔融是個漢室擁躉,與其最後頂撞曹老闆,而被曹老闆以不孝之名搞死,還不如以後就留在荊州,為老劉所用!於是張明躬身行禮後,勸慰道:“文舉公的忠心,想必世人皆知,正所謂。”“漢家旌幟滿河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文舉公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若明冇有記錯,文舉公入北海六年,教育大興,令四萬餘眾脫離黃巾軍,此等功勞,舉世無雙。”“因此,待平定了胡患,未來教化胡人,非文舉公不能。”孔融抬眼望去,在劉仁身邊,有一俊逸青年,令他眼前一亮。尤其是此人的話,以及剛剛吟誦的一首他從未聽聞過的詩,讓他如沐春風之餘,更心生激動之情。“可是南陽張知漢?”張明再行一禮,不卑不亢回道:“正是在下,文舉公也曾聽過晚生之名?”“哈哈哈!”“豈止聽過,簡直如雷貫耳,實話說吧,老夫來這荊州,又被曹操調為南郡太守,為的就是見你一麵。”“冇想到剛剛見麵,你又給了我一個驚喜。”“好一個‘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可惜不得紙筆,咱們快回館驛,老夫要將此詩記下!”看孔融抓耳撓腮的模樣,不愧是性情中人。同時孔融的話,也讓張明心頭一動,冇想到對方已經被調為南郡太守,並且此行目的竟然是為了見自己。看來《弟子規》和那三首詩詞,在許都造成的影響力,比探報上說的,還要深遠許多。而這,就是文化的魅力!張明心中大定,微微一笑,適時遞上月英紙並一隻毛筆。看著眼前白皙無暇的紙張,孔融兩眼放光,一邊輕輕撫摸,一邊喃喃低語。“這是......紙?”“比左伯紙輕柔,白淨,這紙,是何物?”看似自相矛盾的話,彰顯出孔融此時心中的震驚。“文舉公,此物乃是我改良左伯紙工藝所得,我稱之為‘月英紙’,不久後,此紙必會風靡天下。”“此地不是說話之處,還請文舉公過府一敘,小子亦有事請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