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我也發舉賢令

-

國淵一聽,也明白劉鑫的意思,於是不再說話。

“太守,我們可以廣發舉賢令,在整個幽州招募賢才,有才都可自行來我右北平,經過考覈,合格的話我們便任用。”

田豫提出了這個建議,搶了曹操的頭籌,倒是讓他吃了一驚。本來他想自己說的,但田豫能說出來那效果更好。

他假裝思考了一下:“國讓,你細細講來。”

田豫稍微思考了一下,清了清嗓門:“諸位,自古以來,為官者皆靠舉薦。然被舉薦之人都有身家背景,方能被舉薦,而舉薦又不加考覈,未必有才,有才之人,卻可能舉薦無門。”

田豫這麼一說,在座之人皆有感觸,趙雲、韓當和太史慈都是出身寒門,國淵、左伯和田豫自己也並非士族,隻是機緣巧合之下,或名師教導,或舉孝廉,才得這微小的機會。

“如今,戰亂頻起,這舉薦之製也被破壞,導致無人可舉。我右北平如再堅持這舉薦之製,恐無人可用,也無法解決當前問題。然而無人可薦,卻並非無人有才,隻是不薦而已。”

“這舉賢令就是讓幽州乃至天下之人知道,我右北平廣納賢才,有才之人可向我們自薦,學那毛遂自薦或高陽酒徒,我等隻需仔細考覈,人儘其才。”

田豫講完,現場一片寂靜,在座之人皆吃驚不已。

“好!國讓說得好,這番話說到本太守的心裡麵去了,我右平北需要的是人才,至於是他人舉薦或自薦,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才,我右北平就能用,我要的便是如此。當然,德行亦要考覈。”

“可是,當今之世,士族權傾天下,我等如此,豈不斷了士族之仕途,恐為他們所反對。”國淵有些憂慮,他出身寒門,卻蒙經學大師鄭玄的厚愛,收為弟子,纔有入仕的機會。

“士族力量雖大,但在幽州並非如此,幽州貧瘠,烏丸、鮮卑頻繁騷擾,士族恐懼,皆內遷到冀州,我等采取自薦之策,反對聲並不大。我讚同!”左伯也起來支援田豫。

左伯這一站立場,再加上有劉鑫的支援,國淵也不再說什麼。趙雲、太史慈和韓當自然也不會反對,事實上,他們一向很少插手政務。

“好,既然諸位意見統一,那即刻實行,右北平下設一聚賢館,由子尼撰寫一舉賢令,借張世平行商之際,廣發天下。來聚賢館自薦之人,皆一一考察,國讓負責文官,義公負責武將。”

“對了,子邑,印刷術可有進展?”子邑是左伯的字。左伯慚愧地搖了搖頭,他研究造紙和印刷,在造紙上確實有了些進展,成本由原來每張二十多錢降到不到十錢,但劉鑫仍不滿意,而是認為要一直搞到成本隻有一錢十張。至於印刷術,他百思不得其解,終是冇有進展。

“唉!冇有印刷術,我們隻能找人抄寫這上千張舉賢令,浪費人力,還要花幾天時間,如果有這印刷術,半天就可印刷出來。”

左伯又是一陣慚愧,終於明白這印刷術的重要性,但他不氣餒:“太守請放心,我一定會儘快把這印刷之術研製出來。”

“另外,除了這舉賢令之外,我還打算仿潁川學院,在右北平也建一學院,專門培養人才。”在座之人無不大驚,這學院可不好建。

“我所建的學院,需要整體提高右北平地區的學政,為右北平廣納賢才,並且培養人才。長此以往,右北平纔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

“可是,這學院得有名士坐鎮才行,否則難以招攬學生,我等恐名望不足。”國淵提了個問題。

“我早已想好了,他日我再親自去一趟遼東,請邴原叔父來當這學院的院長,有邴叔父坐鎮,這學生就不是問題。”

建書院似乎冇有太大的阻力,畢竟這世人對文人極為憧憬,即便是身居高位的武將,都會對文人畢恭畢敬。在場諸位很快就冇意見了。

這次為了應對人才危機,劉鑫推出了舉賢令和建書院這兩個方法,卻始終冇敢搞科舉。這是因為不管是舉賢令還是建書院,在三國時代是有先例的,不會受到太大的阻力。要是提出科舉製度,會顛覆這時代的人的思想,步跨得太大,阻力也會大。而右北平如今還弱小,不宜把步子邁得太大,飯要一口一口地吃。

舉賢令一經推出,整個幽州嘩然,有人指責,也有人誇獎。不管是支援的還是反對的,他一概不理,他隻關心結果。然而自舉賢令釋出以後,幾乎很少有人去右北平聚賢館自薦。他也想過,右北平太小,彈丸之地人才匱乏,而這時代交通與通訊不發達,也很難吸引其他地方的人纔來這裡。看來,舉賢令是否有效,還得長期觀摩。

不過,倒不是什麼效果都冇有,田豫和國淵最近高興得很,他們通過舉賢令招到了幾個下層官吏,幫了他們不少的忙,以後就不用太累了。

直到四個月後的一天,韓當突然跑了過來,哭喪著臉:“太守,聚賢館來了一厲害人,把我打敗了。”

“什麼?”劉鑫正在和趙雲商討軍務,被韓當的話嚇了一跳。韓當是三國名將,如今正處壯年,整個三國能打贏他的屈指可數。

“走,咱們趕緊過去看。”

來到聚賢館的比武台,有一個年紀約二十左右的小將,手裡拿著一杆槍,正在台旁邊喘著粗氣。想來是自薦之後,連續上台比武,已經累了。

劉鑫、趙雲和韓當走了過去,韓當連續介紹:“喂,這是我們太守,你趕緊過來行個禮!”

或許是這人太年輕人,韓當雖敗於他手,卻仍把他當小屁孩。那人也不計較,就過來行禮:“拜見太守。”

“不必多禮。”劉鑫做了個攙扶的姿勢:“你叫什麼名呢?是哪裡人?”

“在下乃冀州河間郡鄚縣人。”冀州河間到幽州右北平約一千五百裡,路程可不近,劉鑫感到很高興,這說明他的舉賢令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