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招攬曹操舊臣

-

“大將軍,這實為不妥,若我任司徒,朝廷諸臣、司空舊臣必定不服,我不能服眾。不如,我仍位居尚書令,如何?”其實,尚書令也不是小官,在朝中權柄僅次於三公。

“文若,你既然答應我為官,這官職自然要升,如果仍是尚書令,那就不妥了。我讓你當司徒,乃希望你能承擔更大的責任,讓你能儘其所長。”

“這……”

“這事就這麼定了。”劉鑫一錘定音。

“這不妥……”荀彧仍是想推辭,卻拗不過劉鑫,最後隻好答應了下來,隨後他又問:“那司空和太尉,大將軍心目中可有人選?”

“太尉由楊彪來任職,楊彪得高望重,如此一來,朝廷諸臣也就得到安撫。至於司空,由我龍吟軍軍師賈詡來當。”

選擇賈詡來當司空,劉鑫也是深思熟慮,他希望賈詡留在朝中,幫他鎮守後方,以防圖謀不軌之人。以前他在右北平,從來不考慮過這個問題,但在中原地區,他不得不考慮一番。

另外,賈詡年紀大了,如今已是五十多歲,也不宜老在外麵奔波,該回朝養老。

在幾個主力軍軍師中,唯有荀攸在功勞、資曆上能與賈詡相比。田豐、沮授均為降將投降,徐庶太年輕。劉鑫既然把荀彧推上三公位置,自然不能讓荀攸也上去。那麼,他唯一的人選就是賈詡。

當然,作為補償,荀攸將獲得儀同三司的待遇。至於劉鑫後方的大臣,則位於三公之下,也將占了不少官職。其餘在官職上有欠的,就用爵位來補上去。

“楊太常,賈文和?”荀彧一聽,很快就明白其中的製衡關係,楊彪代表原來朝廷一幫老臣,自己代表曹操舊臣,賈詡代表的是劉鑫的嫡係。當然,這三個人中以賈詡為主。或者是荀彧和楊彪都是擺設。

他略想一下,點了點頭,突然又想到一個問題:“那大將軍你呢?”

“我將重開相府,任丞相!”

“什麼,這……”荀彧瞬間臉色大變:“這恐怕不妥,丞相之位早在兩百年前就已經廢除,若恢複相位,有違祖製,恐為人所詬病,對大將軍的名譽影響不好,還請三思。”

關於擔任丞相一事,劉鑫自己的手下基本上都支援。因為他當上丞相,手下之人才能水漲船高。荀彧卻不加思索就反對,果然還不是自己人。

“文荀,丞相一事,我早已決定,不會更改,你當為我謀劃一番,讓我順利當上丞相,至於其他人,恐怕也無人敢反對。”劉鑫的話軟中帶硬。

荀彧沉默了一番,也想明白了,劉鑫當大將軍,權勢已到頭。既然入主朝廷,總得撈點名譽上的好處吧!他除了往上當丞相,還能怎麼辦?

“好吧!”想通之後,荀彧不再反對,這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如此一來,劉鑫也算是搞定了一個,他又開始找來另外一人,那便是夏侯淵。

選擇夏侯淵,他也是有過一番思慮。曹家的人他不會再任用,夏侯家與曹家關係密切,雖有姻親關係在內,但主要是利益關係。

既然是利益關係,那就好辦了,隻要他給了足夠的利益,夏侯淵自然就願意為其效力。隻要搞定了夏侯淵,曹操舊臣中的武將多半也會選擇投靠。

當夏侯淵來到時,劉鑫已是沏茶相迎。

“大將軍,今日把我找來,多半有要事相商,不知道是何事呢?”

“我聽聞妙才乃智勇雙全之人,亦希望你能留我軍中效力,不知你是否願意?”夏侯淵直接就問,劉鑫也打開天窗說亮話,直接提了出來。

夏侯淵心情有些複雜:“大將軍器重,乃我之幸,隻是司空亦器重於我,如今他新喪,我卻改投大將軍,未免太不近人情,因此大將軍美意,我不能接受。”

“妙才,你如此念舊,足見你是忠義之人,你為司空效力,已是儘力,司空之死,亦非我所願。”

夏侯淵低下了頭,眼裡閃爍著淚水,仍是無法忘懷曹操之死。其實,早在他和郭嘉、史渙出兵葉縣前,曹操曾找到他,囑咐他如果劉鑫招攬,讓他看在兩家關係的麵子上,為劉鑫效力。

他日,他一旦立下功勳,也能保護曹家之人。可是,當時曹操絲毫冇有透露出要自儘的想法。如今,他懊悔自己不能為曹操分憂,導致曹操自儘。

麵對劉鑫的招攬,他自然要按照曹操的吩咐,隻是心上總覺得有些不舒服。

“戰場上勝敗有命,司空之死,非大將軍之過,隻是……”夏侯淵有些哽咽:“司空待我極好,我已是傷悲,難以自持,恐不能短期內出仕,為大將軍效力,還望大將軍見諒,準許我回家休養。”

看到夏侯淵不像作偽,劉鑫也受到感染,心裡覺得壓抑起來:“好吧!今日之事,你先考慮一番,這段時間,你先留在家裡,幾個月後,若想出仕,屆時我再找你。”

夏侯淵點了點頭,就起身向劉鑫辭行。雖然夏侯淵一時冇能出來效力,但劉鑫明白,這是遲早的事情。

隨後,劉鑫又見了另外一個人,便是劉曄。劉曄也是曹操信任之人,但跟隨曹操的時間不不足兩年,想必會順利一些。

劉曄是個年少成名之人,今年才二十歲出頭,見到劉曄時,劉鑫都感到自己老了。

劉曄見到劉鑫,也忍不住打量了一番。大將軍征戰數年,可看起來似乎也隻是三十歲左右,他心裡也是暗暗吃驚。

“子揚可真年輕,看到你,我才明白長江後浪推前浪。”

“長江後浪推前浪?”

“嗬嗬,這無關緊要,對了,聽聞子揚乃漢室之後?”

“正是,我乃光武皇帝之子阜陵王劉延之後。”

“既然是漢室之後,子揚為何反助曹操呢?”

“陛下有難,備受西涼人和白波軍欺壓,唯有司空出兵迎回陛下,又在許都建立宮宇,供陛下居住,此乃忠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