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新的任命

-

“屠戮朝臣,毒殺貴妃,亦是忠義嗎?”劉鑫指的自然是衣帶詔之事。

“此乃董承等人咎由自取,他們欲爭司空之權,欺陛下年幼,不諳世事,哄騙陛下寫下詔書,實乃陛下身邊的小人,司空自然除之而後快。”

這事關乎立場,劉鑫無意糾結,又說:“哦,如此說來,你認為曹操乃忠義之臣,那我擊破曹操,你豈不是要恨我?”

劉曄搖了搖頭:“司空乃是忠臣,大將軍亦是,當今陛下孱弱,大漢江山岌岌可危,陛下已是無能為力,大將軍乃漢室宗親,光複漢室責無旁貸,亦是眾望所歸。”

“哈哈哈哈,子揚,你既然這麼認為,為何不直接前來投靠於我,何必去投靠曹操?”

“我乃淮南人,大將軍在北方,我亦想投靠,隻是路途遙遠,道路不通,而後我隻能求其次,投靠了司空。”

“可是,我與曹操交戰,你又為何不投靠於我?”

“既然已投靠司空,自然要為司空效力,我自幼讀書,亦知忠義,哪能做出背信棄義之事?”

“哈哈哈哈,子揚乃實誠之人。”劉鑫忍不住大笑起來,對這劉曄大生好感。

“今日我把你召來,實是想留你下來,為我效力,你可願意?”

劉曄連忙起身,向劉鑫行禮:“大將軍招攬,乃我之幸,願為大將軍效力。”

“有劉子揚相助,乃我之幸!”劉鑫連忙把他扶了起來。果然如他所料,整個過程順利得很。

劉鑫又把典韋找來,對於典韋,他相信之前雙方在右北平的關係,應該不難招攬。

他先聊起以前的事情,拉近兩人的關係:“典將軍,當年你助我北攻鮮卑,如今我亦是銘記在心。”

“當日我奉司空之命前去,不知天高地厚,以為以自己之勇,必能立下奇功。去了才知道,兩千步兵根本就是無足輕重,真是慚愧!”

“哈哈哈哈,你錯了,我北攻鮮卑,乃傾儘全力,一些貢獻都看似微不足道,卻是不小的助力,我能獲勝,也是能集合所有能集合的力量。”

“你率軍前來,戰場廝殺,歸來時,兩千軍隊所剩隻有幾百,亦是壯烈。在土垠城,我建了一個英雄紀念館,你的事蹟亦被記錄於內,幽州之人,也都感念你的恩情。”

典韋低下了頭,不知道是感動還是什麼。

劉鑫知道,像典韋這樣的人,他無需講太多廢話,還是直接說比較。

“今日我把你叫來,是希望你能為我效力

我知你效忠曹司空,我與曹司空又是敵人,但我與曹司空之間並非私怨,曹司空之死,亦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從無殺他之心……”

哪知,劉鑫一說起曹操之後,典韋就紅了眼圈,似乎想哭出來,他趕緊就閉上了嘴巴。等了一會兒後,看到典韋心情平複,他又接著說:“我就不多說什麼了,隻是希望你能來我軍隊效力!”

典韋想了一下,纔回答:“司空之死,我亦不怪大將軍,隻是效力一事,我近日心情難複,暫不能答應,還望大將軍諒解。”

劉鑫看到典韋的表情,也知這不是一個好的時機,隻要典韋對他有好感,日後有的是機會。

於是,他不再堅持,便讓典韋回去,等幾個月再說。

與荀彧、夏侯淵、劉曄和典韋交談之後,劉鑫又陸陸續續找陳群、於禁、董昭、史渙、程昱、鐘繇、張既、張繡、夏侯惇等交談一番,花了整整兩天時間。

在他的勸說下,大多數都表示願意為其效力。有些人雖是拒絕,卻留有餘地,想來隻是一時想不開,將來多半還是願意投效的。隻有少數幾個人直接拒絕了,例如程昱就以淡泊名利為由拒絕。

程昱對曹操死忠,能力強,做事又不擇手段,劉鑫對他也是不喜,就同意了他的請求,讓他回鄉。至於其餘願意投效之人,劉鑫都各有安排。

另外,在下麵各郡縣為官之人,劉鑫也讓劉協下道旨意,讓他們儘快表明態度。如不願意投效的,應儘快辭官滾蛋。如願意投效的,應表明態度。如若不表明態度的,他將派大軍去征討。

……

幾天之後,劉協按照劉鑫,下旨任命賈詡為司空,楊彪為太尉,荀彧為司徒。旨意一下,朝臣嘩然。另外,陛下也下旨對曹操及家人的處理,曹操得以厚葬。

又過了幾天,劉協再次下旨,宣佈一些新的任命,朝中眾臣的官職都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新人進入朝廷中,例如國淵被任命為尚書令,左伯、邴原等劉鑫的親信也進入朝中為官。

幾個主力軍的將領、軍師、司馬等都各有任命。另外,劉協還下旨封了些侯爵,以前封的亭侯,都提為鄉侯,同時增加封了一些亭侯和關內侯。當然,這些得了封侯的絕大多數都是劉鑫的人。

曹操的舊臣中部分人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升遷。升遷最少的就是朝廷那幫臣子,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是平級調任或仍任原職。

如此一調整,三公中雖隻有一個是劉鑫的人,但九卿有四個是他的親信。

然而不經朝會商議,劉鑫獨斷專行,直接讓劉協釋出任命,朝中一些大臣大為不滿。隻是,劉鑫剛入許都,兵力又強盛,朝臣不敢輕易忤逆。

……

任命結束後,劉協下旨,準備上朝。上次朝會時,曹操死了,朝會被中止了。

很快朝會如期而至,這是劉鑫進入許都後第一次朝會,眾臣也在猜想,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呢?

朝堂之上有百來名官員,仍是以原來的朝廷官員為主,劉鑫自己任命的親信官員,都在右北平或其他各地,還冇能及時趕過來。他隻能以幾個主力軍的將軍、司馬等軍中之人上朝,來充實自己的力量。

劉協站在上麵,看著下麵的眾臣,真是百感交集。他當皇帝也有十年了,下麵的官員總是換了一撥又一撥,換得他都不認識幾個人了。

-